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别看有的人平時默不作聲,其實隻是他不愛顯擺而已,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他的辦事能力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諺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它與一個典故有關。起源于春秋時期楚莊王的一則故事。
劉輝山水畫《山居秋暝》
楚莊王剛開始當上國君的時候,年齡還很小,四周都是強國,他們都虎視眈眈的看着楚國,随時準備撲上來。
而這時候的楚莊王非但不認真處理政事,反而整天遊手好閑、吃喝玩樂,看上去快樂似神仙。
這時候最犯愁的就是楚國的大臣,心裡那個捉急啊,三番五次的觐見勸導楚莊王,最後終于把楚莊王惹怒了,就頒布了一道命令:“有誰敢來勸谏,一律處死”。
就這樣一晃三年過去了。
沈天賜山水畫《天開鴻運》
在國家危難之際,大臣們都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如果楚國敗了,最終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但是如果直言進谏,不僅楚莊王聽不進去,還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畢竟國君都是要面子的,怎麼辦呢?
這時候一個叫伍舉的大臣,想了一則妙計,即能保住國君的面子,又能勸導國君收收玩心。
于是伍舉就去找楚莊王,這個時候的楚莊王正在尋歡作樂,聽到侍從上報說,伍舉想見他,楚莊王内心一個冷哼,來個不怕死的。
劉輝山水畫《松濤觀瀑圖》
伍舉來到楚莊王面前行了一個禮,楚莊王問他:“你來幹什麼?”
伍舉說:“前兩天有人給我出了一個謎語,我比較愚笨猜不出來,我知道大王是個聰明人,特來請教。”
楚莊王一聽找他他猜謎語,還挺有意思,笑着說:“說來聽聽。”
楊少英書法《舍得》
伍舉說:“在楚國的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樣子很神氣。可是三年不叫也不飛,您知道這是什麼樣的鳥嗎?”
楚莊王那麼聰明,一聽就知道伍舉這是話裡有話,就答到:“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大家都是明白人,伍舉一聽楚莊王的回答,心中一陣歡喜,松了一口氣,心想楚國有希望了。
孟國安書法《天道酬勤》
自此之後,楚莊王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勵精圖治,經過不懈的努力,楚國逐漸發展成一個強國,四周的小國紛紛上貢,再也不敢欺負楚國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用“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贊歎那些平時看上去默默無聞,一旦時機到了,就能做出驚天的業績。這則諺語告訴我們,隻要專注一個喜歡的領域,并能堅持耕耘,定能取得讓衆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