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說說本山傳媒的來曆!
“小品王”趙本山是1990年初次登上春晚舞台的,1991年就與原配葛淑珍離婚了;1992年趙本山與馬麗娟結婚,1997年馬麗娟為他生下了一對龍鳳胎——牛牛和妞妞(球球)即趙一楠和趙一涵,此後本山叔繼續紅了下去,進入了富人、名人行列。
2003年4月,趙本山審時度勢,與二婚妻子馬麗娟在遼甯民間藝術團的基礎上成立了“本山傳媒”;這個遼甯民間藝術團是民營文化企業,隸屬于遼甯省文化廳;所以,“本山傳媒”從誕生那一天起就集演藝、影視、藝術、教育于一身了,具有了大型文化産業集團的所有功能——吸金能力非常強。
不久,趙本山決定在沈陽創建一個劇場——這個劇場叫“劉老根大舞台”,以演“綠色二人轉”為主。
劉老根大舞台:的“旗艦店”設在沈陽高沈河區正陽街。
這個旗艦店地處沈陽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應該是本山傳媒開辦的首家連鎖劇場,原來是“沈陽大舞台”劇場,初建于1908年,距今已經有百年曆史了。
所謂“綠色二人轉”是剔除髒話、健康文明的二人轉新形式。原來民間傳統二人轉比較粗疏,語言污穢。
沈陽省提出要發展二人轉,要推陳出新,汲取精華剔除糟粕,要處理好“高雅和高興”、“優勢和優長”、“管理和繁榮”三組關系;倡導平民藝術,務必“俗不傷雅”!
尤其是要在健康娛樂為主的同時,充分保持二人轉接地氣特征,使傳統文化積澱更加深厚,讓老百姓賞心悅目!
2008年,本山傳媒對劇場進行重新裝修,将沈陽中街的“劉老根大舞台”煥然一新,由于表演内容清新而接地氣,每天這天人群熙熙攘攘、絡繹不絕、笑語連天!
重現了“趕大集、過大年、看大戲”的歡樂氣氛,劇場還苦心孤詣,設置了一個“毛驢拉磨”的景觀——一頭健壯的小毛驢馱着歡快的節奏永不停息地拉磨,以求四海會賓客、來者皆朋友!
現在,“毛驢拉磨”已經是“劉老根大舞台”的标志性建築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劇場工作人員的服飾統一民俗化,語言極具地方特色!這樣讓整個劇場都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經過10年的發展,到2013年“劉老根大舞台”在沈陽、北京、天津等城市開設了7家分舞台劇場,成為了中國同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原則上“劉老根大舞台”隸屬于“本山傳媒”。
2。說說《鄉村愛情》。
2004年,趙本山聯合遼甯大學創辦了“本山藝術學院”,先後制作了《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以下簡稱“鄉愛”)等優秀電視劇,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其中,鄉愛是于2006年由王小利、劉小光、孫立榮、趙本山、唐鑒軍等主演的大型、系列電視連續劇。
由于鄉愛展現了當代農村的原始風貌,與綠色二人轉一樣,人物、語言、故事情節都有地方特色,受到了觀衆的熱捧;該劇2006年開始上映,2007年獲“五個一工程優秀電視劇獎”,後來成為趙本山的招牌電視劇。
截至2022年6月初(發文前),鄉愛共開播14部(據說已經拍攝完15部)——應該有500多集了,是目前國内最長的電視連續劇。
基于本山傳媒特别是劉老根大舞台的創立、存在和發展,趙本山從2003年開始,前前後後收攬了100多個徒弟。
其實這些徒弟中的絕大多數人在拜師趙本山之前已有“演藝在身”了,如王小利、程野、劉小光、小沈陽、唐鑒軍、孫立榮等人在加入本山傳媒前,就是各地方小有名氣的二人轉演員了。
因而嚴格來說,"趙本山的徒弟”應該是“入夥”本山傳媒的——趙本山利用他們的演技為自己的企業商演創收,他們利用趙本山的影響力與熱度為自己獲取更多的演出機會。
這本是“雙赢”的局面,如果當初趙本山不用師徒名分界定他們之間的關系,而直接當他們是自己旗下的員工,嚴格按國家頒布的用工合同标準執行收入分配,也許本山傳媒今年就飛不出這樣多的幺蛾子!
3。說說趙本山的财富和企業管理方法。
趙本山之所以與屬下員工建立師徒關系,顯然是因為有師傅的名分後,自己可以在集體中一言九鼎,今後管理企業就比較容易了,在利益分配方面自己理所當然地占主導地位。
當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思想在某些人頭腦中還根深蒂固,徒弟是沒有資格與師傅平起平坐、讨價還價的。
2007年,“劉老根大舞台”在趙本山的帶領下赴國外(北美)巡演,把東北二人轉推向了世界舞台,一時之間劉老根大舞台名聲大震。
2011年,“劉老根大舞台”所有連鎖劇場演出場次突破了1700場,本山傳媒單憑“這一個項目”的年收入就超過了2億元人民币,當年上繳國稅7000餘萬元。
——本山傳媒對國家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稅收方面,而不是為國家培養了多少德才兼備、演藝爐火純青的“二人轉”和小品演員——截止到目前,我們并不清楚趙本山把自己二人傳和小品的絕活傳授給了哪一個弟子。
趙家班衆弟子跟着師父趙本山能保證有房有車是不争的事實,如宋小寶、劉小光、小沈陽、丫蛋等都屬于同時代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不過按演員這個階層來講,趙本山旗下的絕大多數弟子并沒有實現名車豪宅、移居國外和提前退休的願望。
身家過億、在娛樂圈收入屬上乘的也就鳳毛麟角的幾個人,真正富起來的應該是趙本山本人。
2009年,趙本山投入13個億在海南島購置了800畝土地,2010年趙本山一擲2億買了架私人飛機,在當時的娛樂圈羨煞了好多人;他還有一輛8000萬的勞斯萊斯,小别墅堪稱東北第一皇宮,在中國演藝界,趙本山才是真正的富豪!
曾經,針對外界的質疑,本山自豪地說:“錢都是合法賺來的!”!此言不虛,但是老趙絕對享受了國家政策帶來的紅利;如果他認識到了這一點,應當加上“感謝國家”的前綴語;不應該認為自己的财大氣粗就是因為個人的能力突出和生财有道!
趙本山似乎刻意要讓大家對自己産生羨慕妒忌恨之情,還說:“大家都知道我有錢,就算裝窮人也沒人信。”,腰包鼓起來後,他不願意夾着尾巴做人了;個人說話引起的負面作用,他似乎也不是好在意了。
趙本山個人也認為自己會管控弟子,在這方面他說話非常有底氣;2013年在一檔“郭德秀”節目中,他對于德雲社曹雲金、何雲偉、李菁等人的出走事件,直言不諱地對郭德綱說:“我的徒弟比你的多,但沒有一個出走的。”!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教徒有方,活該發财;郭德綱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當然知道他在炫耀自己,就輕描淡寫地來了一句:”啊?不急,有的是機會!”。
這本是化解尴尬氛圍的戲言!然而,世事如棋,沒想到9年後老郭的這句話“一語成谶”!
4。2022年大年初六,趙本山的徒孫張玉嬌(嬌嬌)抓住疫情下趙家班衆弟子生計受到了影響的契機,開始炮轟趙本山;她說自己的前夫投資劉老根大舞台血本無歸,自己的離婚也是“拜趙本山所賜”,近來自己演出少、賺得少、沒機會,還公然宣布自己要離開“本山傳媒”。
後來又說三年前自己就想離開本山傳媒了:“我早已看透了這個所謂藝術家(在)背後是怎麼操作别人命運的!胳膊确實擰不過大腿!但公道自在人心!”。嬌嬌一連用了三個驚歎号 ,旨在說明趙本山變相地剝削了他人(衆徒弟)的勞動成果,雖然趙本山财大勢大,但是自己并不畏懼;而趙本山做事不公道大家已經心知肚明了!
“至于說背叛,我根本已經不在乎了,在尊嚴和人格面前一文不值,我不會認命,不會讓人一踩再踩了”——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嬌嬌以此表示 :個人不會屈服趙本山的壓制,會奮起抗争的。
繼而,嬌嬌在直播中聲稱:“我就是第一個跟你趙本山(對着)幹的人”,嬌嬌已經和趙本山撕破臉了,當然無所顧忌;還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表示撇清了與本山傳媒的關系後“會有更多細節公布。”。——意思 是自己手中掌握有趙本山的“黑料”!
有人說,嬌嬌是為了提升熱度而刷趙本山的,似乎有些道理,畢竟趙本山自帶流量,唾罵老趙,可以引起關注進而圈粉;但是嬌嬌開炮後,趙本山一直沒有回應。奇怪的是趙本山一百多個弟子也沒有一個人正式站出來 ,公開抵制嬌嬌的口誅筆伐。
我們可以猜想:嬌嬌的話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也許其他徒弟也真的遭受了嬌嬌所言之苦——被盤剝與壓榨過,正暗自慶幸罵得好呢!誰會出來 為老趙鳴不平呢?
事實上嬌嬌開了頭炮後,本山傳媒中參演了鄉愛的演員如李淋、孫立榮、葛姗姗等也紛紛發言:這些年自己跟着趙本山并沒有掙到多少錢,也沒有獲得多少演出機會。
你懂得,我不多說了!
趙本山對本山傳媒進行家長制的管理是經過處心積慮的,自己把員工當“徒弟”,可以“生殺予奪”,徒弟是不敢“造次”的;這一招确實厲害,在一定的曆史時期确實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5。當然不否認“趙家班集體離職風波”是為了炒作人氣,不過,衆弟子反目也能說明本山傳媒絕非人人心目中向往的“久留”之地,更不是世外桃園。
近日,本山傳媒傳來了好消息——劉老根大舞台将在6月9日恢複演出。
處心積慮、未雨綢缪是趙本山的風格之一,從6月4日起,劉老根大舞台官方短視頻賬号就頻繁造勢,邀請名人大腕拍攝宣傳視頻。
劉小光善于見風使舵,他已經轉變了态度——配合公司錄制了祝賀開工的視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用飽含詩意的語言道出了作為趙家班弟子的期待!
趙四擁有幾百萬粉絲,演技已經爐火純青,态度有所緩和,讓本山傳媒重新接納非常容易!
第二位出場的是“王雲”葛珊珊——在鄉愛系列劇中扮演由劉流飾演的劉大腦袋的妻子王雲。
這姐曾經說自己在本山傳媒的最高收入也隻有2萬塊,每月還要還8千的房款,日子難過。
但是,由于2萬塊對普通打工者來說已經是天花闆了,她的言論在當時引起了輿論風波。
葛珊珊“察言觀色”,沒多久在直播間專門對自己的不當言論予以澄清,并且向師父趙本山表了忠心;等于提前為自己準備了台階。
但是,本山傳媒對葛姗姗是否會不計前嫌、一笑而過?現在還不能一錘定音!
劉能——鄉村愛情出鏡較多的人物之一,由趙本山的得意弟子王小利扮演。
王小利的妻子李琳早前說:“小利這些年沒賺到什麼錢,自己想開個金店都拿不出錢!”。言外之意,就是本山傳媒苛刻了丈夫!
王小利這次出境竟然不是光頭,頂上有了黑發!這是要從頭再來的意思 嗎?
路透社消息:《鄉村愛情17》正在緊鑼密鼓地制作中,小利留發是專門為劉老根大舞台宣傳造勢的!可見王小利對本山傳媒依然是忠誠的。
我們在譴責某些人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同時,也要掂量“恩”之輕重、“義”之正邪以及“橋”的承受力!
趙本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自己的經曆決定了他嗜财如命,經曆過“徒弟的集體反水”,他能吃一塹長一智嗎?
劉老根大舞台究竟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