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2 08:06:45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

引言—名字由來

西漢初,在今縣地置安縣、重平縣。西晉泰始元年(265),在安縣故址置東安陵縣(因區分于扶風之安陵縣,故加“東”字),金大定二年(1162年)析将陵縣吳橋鎮置吳橋縣(治今縣東吳橋)。《吳橋縣志》載:吳橋名鎮,在邑人傳為古大姓吳氏所族居。而且,昔日吳橋城南岸舊有橋,傳為“吳橋”。一說:十六國時期的後燕創立者慕容垂曾引兵通過這座古橋。因為慕容垂曾受封吳王的緣故,所以也稱其地為“吳橋”。

吳橋縣今隸屬于河北省滄州市。

大運河水系圖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2

大運河南北流經吳橋縣西部邊界。

雜技大世界

吳橋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是我國雜技發祥地之一,被國内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1993年,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國旅合資興建了“吳橋雜技大世界”,把雜技藝術作為一項獨有的旅遊資源加以開發利用。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3

大世界占地200公頃,規模龐大,氣勢宏偉,内設十大景點,融千年雜技文化于一苑,集遊樂、人文、博物、民俗、雜技培訓、比賽交流于一體,具有神奇、絕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了雜技之鄉古老的民間文化風采,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東方雜技旅遊勝地。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4

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占地19200平方米,重現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台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身着清朝服飾的吳橋藝人們,說着當年賣藝求生的語言,把過去藝人四海為家的-情景展視的淋漓盡緻,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的舊中國市井社會百相的文化氛圍。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5

瀾陽書院

瀾陽書院位于吳橋縣鐵城鎮,城關中學大門南側。整體建築面積460平方米,保存完整,是現存書院中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清朝建築,曾被吳橋第二中學作為該校試驗樓占用。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6

據《吳橋縣志》記載,瀾陽書院始建于清康熙51年(1712年), 同治13年(1874年)知縣勸集經費,擴建書院,仍用原名。清光緒29年(1903年)全國推行新學,瀾陽書院改為第一高等小學堂。調研中了解到,2003年8月19日,文化旅遊局協調鐵城鎮政府,在縣一中南院牆外側挖尋到“建後瀾陽書院碑記”的一部分,石碑厚20公分左右,上書100多個繁體中文字,見證了瀾陽書院的發展曆史。

千年唐槐

吳橋唐槐是吳橋著名曆史古迹之一,位于吳橋鐵城鎮城關東北部北關村境内。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征遼東時,路過此地親手栽種。因是唐人所植,故名唐槐。樹高8米許,圍長4.5米,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由于年代久遠,樹幹已枯裂、洞穿,但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遠近聞名。春夏之初清香的槐花百米内聞溢芬芳。周邊還有楊、柳、榆、椿、構、桑等樹圍繞,唐槐高大居中,附近村民奉為“樹仙”。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7

非遺文化—線裝書工藝

線裝書工藝是一種傳統手工裝裱技藝,它是我國傳統書籍藝術不斷演進的标志和形式。我國古代的紙本書,經曆了卷軸和冊頁兩個階段。卷軸由卷、軸、缥、帶組裝成。漢、唐隻有這種卷軸形式的書。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8

今天我們看到挂在牆上的軸畫、書法,仍是卷軸裝的遺風。晚唐以後,卷軸書向冊頁書過渡,其裝訂方法又有多種多樣的演變,大體經曆了輕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現了線裝本的冊頁書。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9

線裝書一般隻打四孔,稱為“四眼裝”。精裝及較大的書,在上下兩角各多打一眼,就成為六眼裝。根據需要還有八眼裝、十眼裝等。講究的線裝,除封面用绫絹外,還用绫絹包起上下兩角,以資保護。線裝書裝訂完成後,多在封面上另貼書箋,顯得雅緻不凡,格調高貴。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0

民俗文化—苗刀

苗刀,古稱長刀,漢代便有雛形,唐代達到鼎盛,傳入日本、朝鮮等國。苗刀的技法集刀槍于一身,臨陣殺敵,威力極大。滄州是中國的武術之鄉,其苗刀技法更是獨樹一幟。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1

滄州苗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産,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曆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沖鋒槍,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繼光将軍,改鑄精絕,傳之于其部下,殺敵緻果,斬将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中國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豐富,結構嚴謹,技擊性強,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實戰性與鍛煉價值。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2

有人把苗刀說成是“流傳在我國武術界的日本雙手刀法”,這種說法不對,苗刀源于中國,是我們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它先期是随中日文化交流由中國傳到日本的。苗刀在我國漢代就有其雛形,苗刀在我國曆史上古稱長刀,從河南劉家渠東漢墓出土的環柄長刀,和山東蒼山發現的漢安帝永初六年發現的長刀,均和苗刀相似,從尺寸上看,全長111.5厘米,刀脊厚度與刀身的寬度的比,大約是一比三,到唐代,天寶年間,大将軍嗣業使用的部隊,被對方的騎馬沖亂,在這種情況下,嗣業“手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複整。”另外,在唐代的标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

地方美食—吳橋宮面

吳橋宮面是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的特産。吳橋宮面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面條細勻空心,色澤油亮而潔白,耐火不糟,回鍋不爛,食用方便,既可以做為主食,又可以做副食佐餐;吃涼面條,熱面湯均可。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3

宮面的加工技藝十分講究,它以小麥精粉、精煉豆油、精鹽和數十種滋補中藥材為原料,經配料、揉醒、壓延、拉延、挂抻、晾曬等13道工序。其在加工過程中對環境要求十分嚴格,無論有多少定單,遇有酷暑、嚴寒、雨天、霧天、風沙天都要停下生産,以保證其産品質量。吳橋宮面有條細中空、潔白清透、耐煮不糟、入口柔滑、嚼有咬勁、營養滋補、食用方便八大特點,成為有口皆碑的人間珍馐。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4

相傳在西漢末年,王莽亂政竊取了漢劉天下。光武帝劉秀舉起讨伐王莽匡複漢室的大旗,因開始力量弱小反被王莽追殺,在沿洮河逃亡之中身受箭傷,路徑吳橋一個名叫西張莊的村子時,已是精疲力竭,身下的火龍駒也沒有了跑的力氣;前有伏敵,後有追兵,已無路可逃。劉秀慌不擇路,不得已藏進一家程姓面食加工作坊,躲過了王莽大軍的追殺,得已保全性命。主人在為劉秀療傷過程中,用家做的手抻細絲空芯面佐以滋補藥材招待劉秀,使其很快恢複了健康。

吳橋雜技大世界迎來遊客高峰(雜技大世界瀾陽書院)15

後來劉秀東山再起,經數年征伐,終于在公元144年打敗王莽,恢複了漢室天下。劉秀坐穩天下後,不忘舊恩,讓他最難忘的是吳橋西張莊久吃不膩的程家細絲空芯抻面,就是從那時起,吳橋程家抻面走進了漢室宮廷,成了皇帝欽點的宮廷膳食,程氏手宮面因此得名,并延續至今。

後序

“人間遊樂無雙境,天下雜技第一鄉”,悠悠運河水,滋養賜予了吳橋古樸曆史文化。

大河之北、燕趙風采、滄州福地、大美吳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