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共号:語文考試匠,每天分享更多幹貨!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根據所學文言文,舉例加以說明。
倒裝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我們稱之為倒裝句。其倒裝現象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
(一)主謂倒裝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将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久矣,吾不複見周公!
小人哉,樊須也!
(二)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賓語往往位于謂語後邊,作為謂語的施動對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條件下,賓語往往提到謂語之前,呈現賓語前置現象。這樣的特殊情況一般有兩種: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否定副詞一般有:不、未、毋、無、莫等。例如:
①古之人不餘欺也。(蘇轼《石鐘山記》。
②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谏》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國也》
④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而今安在哉?
這樣的疑問代詞一般有:誰、何、奚、曷、胡、惡、安、焉這等。再如:
①奚以知其然也?(憑什麼知道是這樣呢?“奚以”即“以奚”) 《逍遙遊》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鴻門宴》
3.固定的賓語前置結構:用“之”、“是”将賓語提前。
①夫晉,何厭之有?
②惟命是聽 (成語)
③惟馬首是瞻 《馮婉貞》
④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賓語前置”的表達結構。比如:
……之謂也(說的就是……呀);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秋水》
(三)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将定語移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 定語 者 或 中心詞 之 定語 者,标志詞:者
①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楚國有個要過長江的人。
②石之铿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敲起來)铿然有聲的石頭,(石鐘山)所在的地方遍地都是。
③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賦》
有一個吹洞箫的客人,合着歌的節拍應和。
④大閹之亂,缙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欤? 《五人墓碑記》
魏忠賢的禍亂,能不改變志節的缙紳,這麼大的天下,能有幾人?
2.中心詞 之 形容詞(定語),标志詞:之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強壯的筋骨,向上吃埃土,向下飲黃泉,是用心專一呀。
②帶長铗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腰間挂着長長的寶劍啊,頭上戴着高高的切雲帽。
3.中心詞 數量詞(定語)
①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②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四)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如: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③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