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瞭望智庫;作者:王乙雯
最近,新冠肺炎變異毒株Delta在全球蔓延,部分國家陷入新一波疫情沖擊。
在處于冬季的澳大利亞,多個大城市因出現本地感染病例紛紛封城,而傳染性強的Delta毒株正是澳多地出現新一波疫情的罪魁禍首;
俄羅斯防疫指揮部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來,俄羅斯每日新增确診病例數呈上升趨勢。莫斯科市副市長拉科娃本月2日表示,莫斯科市的疫情仍然嚴峻,目前該市主要流行Delta毒株;
同日,法國衛生部長韋朗表示,法國感染Delta毒株的确診病例現在幾乎占到新确診病例的三分之一,“從絕對值來看,感染Delta毒株的人數在一周内增加了近75%”;
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洛塔爾·威勒近期表示,估計目前德國每兩例新增确診病例中就有一例感染了Delta毒株;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蘿謝爾·沃倫斯基表示,Delta毒株極易導緻“超級傳播”,公衆盡快接種疫苗對于疫情防控至關重要……
過去一個月,中國也在同Delta“交手”,廣州、深圳均出現由Delta毒株引發的社區傳播,好在疫情在短時間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另據報道,雲南邊境小城瑞麗市第三度出現本土疫情,陽性樣本測序結果表明,基因組序列與德爾塔(Delta)變異株高度同源,與相鄰境外流行株高度同源。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傳染力、危險性及症狀随着病毒的不斷變異而變化。WHO(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确認,Delta是目前已知傳染力最強新冠變異病毒,已傳播至超98個國家,成為加劇當前全球疫情的主要緻病變異株。就在Delta兇猛肆虐之際,一種新的變種毒株Lambda已悄悄傳播至27個國家。
從Alpha(阿爾法)、Beta(貝塔)、Gamma(伽馬)、Delta(德爾塔),到Delta Plus(德爾塔 )、Lambda......病毒變異會無止境地進行下去嗎?病毒說變就變,我們怎麼辦?
1 哪些變異病毒需要警惕?
當前,世衛組織正在密切關注全球各地的新冠變異病毒。截至6月15日,官方網站顯示共有11種變異病毒被觀測,其中4種被列為“須關切變種”(Variants of Concern)。科學界多項研究認為,這4種變異新冠病毒可能具備更強的傳播能力和緻命性:
· Alpha(阿爾法)變異毒株(B.1.1.7),最早在英國肯特郡發現,已傳播到 50 多個國家/地區;
· Beta(貝塔)變異毒株(B.1.351),最早在南非發現,已擴散到至少 20 個其他國家/地區;
· Gamma(伽馬)變異毒株(P.1),最早在巴西發現,已擴散到其他 10 多個國家/地區;
· Delta(德爾塔)變異毒株(B.1.617.2),最早在印度發現,已傳播到90多個國家/地區。
【注:世衛組織使用希臘字母命名在英國、南非、巴西和印度首次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改用希臘字母命名不僅為了去污名化,也為了簡化變異株的名稱。】
須關切變種,2021年6月15日更新。來源:世衛組織官網
另外7種變異病毒則被歸入“待觀察變種”(variants of interest),指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評估風險。其中,變異病毒Lambda引起了世衛組織與各國專家的注意。它曾被稱為“C.37”,去年年底在秘魯首次被發現。
據媒體報道,當醫學界當時第一次注意到此病毒時,200個樣本中僅有1例,而現在已傳播到27個國家。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在秘魯5月和6月新增确診病例中,82%感染了Lambda病毒,這個數字在其鄰國智利也幾乎達到三分之一。
現有研究顯示,Lambda攜帶了許多具有疑似表型意義的突變,可能導緻潛在的遺傳性增加,或對中和抗體的耐藥性增加。這意味着人們需要對表型影響進行進一步研究并驗證疫苗的有效性。
待觀察變種,2021年6月15日更新。來源:世衛組織官網
在4個較為危險的“應關注變種”中,Alpha、Beta和Gamma變異毒株中都有一種被稱為“N501Y”的突變,它可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使病毒更易傳播。Beta和Gamma變異毒株還有一個關鍵的突變“E484K”,可能使病毒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
而Delta變異毒株的突變則有所不同。印度阿育王大學特裡維迪生物科學學院院長沙希德·賈米勒(Shahid Jameel)在接受《西隆時報》專訪時指出,Delta變種總共包含15處突變,共有6處發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又有3處比較關鍵:
L452R提高了病毒侵入細胞的能力;
E484Q有助增強病毒的免疫逃逸;
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進入細胞。
【注:Delta變種是2020年10月份首先發現的B.1.617變種後代譜系之一,最初,人們認為它是一種“雙突變”病毒。B.1.617變種現已發現3個後代譜系,除了Delta外,還有“待觀察變種”卡帕(Kappa)和另一種尚未命名的變種(B.1.617.3)。】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娅·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表示,Delta變異毒株因傳播能力顯著增強,正在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更糟糕的是,Delta仍在繼續變異。6月11日,英國公共衛生部門首次報告一種在印度被稱為“Delta Plus”(B.1.617.2.1/AY.1)的病毒變種。據CNN報道,現已在11個國家共發現大約200例“Delta Plus”感染病例。
2 變異病毒更緻命嗎?
需要明确的是,病毒在複制過程中産生突變是很正常且無法避免的,并非所有突變都會帶來實質影響。我們需要關心的是突變有沒有引起病毒功能性的改變,如傳染力增強、緻病性增強或導緻藥物或疫苗有效性下降等。
先來看病毒的傳播效力。
R0值是比較病毒傳播能力的最主要指标,指在無人具有免疫力、無人采取防疫措施的情況下一個病毒攜帶者感染的人數。
疫情初期,新冠病毒的R0值在2-3之間,也就是1個患者可以傳染出2-3個新患者。最早出現在英國的Alpha變種,R0提升到了4-5,傳染性大幅增強。最新研究顯示,Delta變異毒株的R0為5-8,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防疫措施介入的情況下,平均1個患者能把病毒繼續傳染給5-8個人。
至于新冠病毒的R0值能升到多高,目前學術界雖沒有統一意見,但普遍認為今後幾年病毒的傳播能力将跳躍式增強。
以Delta為例,自4月起,Delta毒株在英國新增感染病例中占比不斷增加。5月5日至12日,7天内Delta毒株在英國新增病例的測序監測中占比已經超20%,共2000多例;6月2日至9日,占比已達新增病例的90%,7日增加超過3萬例。
在美國、德國、荷蘭等多個國家,Delta毒株同樣肆虐。據美國媒體CNBC報道,研究認為Delta毒株的傳染力比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異毒株高60%,而Alpha又比新冠原始毒株更具傳染力。
除了傳播速度驚人,變種病毒也更加“狡猾”。
在近期廣州疫情中,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南方醫科大學的科研人員對Delta毒株暴發的關鍵傳播參數及傳播動力學展開了調查研究,發現Delta的平均潛伏期僅為4.4天,比2020年武漢報告的5.2天(2020年3月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要短。研究者還發現,64.7%的傳播事件發生在症狀出現前階段,說明其傳播還具有一定隐蔽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總結了Delta的特點:首先,與野生型普通株比較,Delta毒株感染者體内病毒載量要高100倍;第二,Delta毒株在身體内的潛伏期比較短;第三,Delta毒株在體内轉陰的時間較長。“從我們在廣州的觀察,體内病毒轉陰的時間為13-15天,少數可達20天以上,遠長于普通株的7-9天,差不多高一倍。”
美國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阿希什·賈哈博士(Dr. Ashish Jha)說,Delta變異毒株的“傳染性強過我們在整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看到的任何其他變異毒株”。
傳播性增強,意味着毒力也會增加嗎?
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發現,Delta患者的住院率比 Alpha 變體患者的住院率高約 85%。但是,毒力是一個難以衡量的特征,變異病毒緻病性是否提高仍沒有定論。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撰文分析了當前英國的疫情,他認為病毒雖變異,但緻病性并未出現顯著的增加。由于英國的疫苗覆蓋率較高,疫情處于可控之中。從緻病性來看,回顧性研究對12383個Delta變異株感染者進行了分析,總共有126人住院,這說明需要住院的病例數僅1%,重症率并不高,病死率當然也遠低于1%,這說明雖然英國當前被這個Delta變異株攻破,并成為主要的流行株,但是并未增加臨床的壓力,無論是重症率還是病死率均未增加。張文宏指出,“這說明近期無論是哪個國家或者地區,病死率增加還是與疫情失控後的醫療資源擠兌有關,而不是因為病毒的變異。”
《大西洋周刊》作者凱瑟琳•吳(Katherine Wu)引用了耶魯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和病毒學家保羅·特納 (Paul Turner) 的解釋:傳染性高的病毒乍一看更緻命,因為其侵入性可能使其更容易、緊密地吸附在宿主身上,使其患病垮掉。這不排除“傳染性和毒力可能會同步增加”的可能,研究人員也是以此為假設,将其與患者住院情況進行關聯分析。
特納認為,這些分析模式還沒有得到确定。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變得更“毒”。他認為,“病毒變異是為了不斷傳播,而毒力激增通常是偶然的,即傳染性增加的代價。”
庫叔采訪了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公共衛生講席教授、《英國醫學雜志》高級臨床研究編輯、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榮休教授唐金陵,他說,“Delta的傳染性有明顯增加,可能增加了50%,但是尚未有明确證據支持或反對其緻病性的增加。”
如果Delta的緻病性增加了,病死率就會增加,那麼在一個地區、一段時間内引起的總死亡數會明顯增加。唐金陵認為,“在印度,總死亡人數的确明顯增加,但總死亡數的增加并不能說明這是緻病性增加的結果,可能完全是傳染性增加導緻更多人感染,進而引起更多的人死亡。”
對于當下由變異病毒引發的疫情在各國相繼出現,唐金陵提出了三個令人擔憂的事實:一是目前新冠疫苗的保護力可能隻能持續一兩年的時間或更短,此後接種人群将失去保護力;二是一兩年之内很多國家和地區既沒有足夠疫苗接種,也沒有其他能力控制住疫情,使新冠肺炎疫情的“火種”在當地得以保存,繼而再傳播到其他人群免疫屏障低窪或喪失的地區;三是新冠病毒還在不斷地發生變異,這些新毒株可在已經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中再次引發流行。
風險持續存在,我們該怎麼辦?
3 疫苗導緻病毒“免疫逃逸”,錯!
當下,推進疫苗接種迫在眉睫。但對疫苗的讨論甚至質疑卻一直存在,很多人都會擔心:病毒不斷變異,疫苗還有效嗎?
對此,5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時給予回應:
在傳播過程中病毒會一直變異,國内和國際一直在追蹤。我們可以将新冠變異病毒粗略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去年上半年流行的早期變異株,研究結果顯示,這些變異株不會影響我國疫苗的保護效果。第二類就是幾個列入世衛組織關注名單的,比如說英國變異株、南非變異株、巴西變異株等,對這幾個毒株,臨床試驗數據、交叉中和抗體保護數據以及更為重要的百萬人規模的真實世界研究顯示,我們國家的滅活疫苗和國外的mRNA疫苗,對南非變異株、英國變異株、巴西變異株仍有保護效果。
上文提到英國的12383個Delta變異株感染者中,據張文宏分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也說明了疫苗對于新冠突變株的保護(尤其是重症病例發生)依然十分樂觀。根據對126個住院患者進行的分析發現,其中83人未接種過疫苗,僅有3人接種2劑。這說明在住院的患者中,完成兩針接種的比例僅2.3%,絕大多數(占比97.7%)因為感染Delta株住院的人群中沒有接受過完整的疫苗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某些變異病毒會使現有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有所降低,但仍然具有保護作用。至于應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疫苗的研發路線,一是生産可以應對各種變異毒株的第二代疫苗,二是加快生産改進型疫苗。
除了疫苗有效性,對其是否産生“反作用”的質疑也出現在各種流言中。此前“接種疫苗導緻病毒‘免疫逃逸’的傳言一度讓人疑惑:“免疫逃逸”是什麼”?後果真是這樣嗎?
“免疫逃逸”可被理解為病原體想方設法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病原體經常性、持續性發生突變、給自己“整容”,讓人體内已建立的抗感染免疫抗體認不出自己,以躲避其攻擊;或者病原體偷偷藏進細胞裡“休眠”,從而躲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抗體的攻擊。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明确表示:“(接種)疫苗可以阻止變異株的出現,而不是促進它的出現。”
邵一鳴解釋,即使沒有注射疫苗,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系統也會對該病毒産生免疫壓力,導緻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但若事先接種疫苗,擁有了對新冠病毒的基礎免疫力,即便感染該病毒,人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病毒壓制下去,這樣病毒複制的數量更少、病毒變異的機會也就更少。所以疫苗還是要打。
國際上,疾控專家也在呼籲盡快接種疫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4日報道,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科教授威廉·沙夫納表示,未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有可能成為病毒的“變異工廠”。變異新冠病毒不斷複制傳染給更多人後,最終形成新的變種。專家警告說,未接種疫苗的人為變異病毒的不斷複制提供了機會。
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證實了疫苗接種可以有效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從監測了177個社區,分析了所有16歲以下未接種疫苗的人群新冠感染的發生率的情況來看,人群每20%的人接種疫苗,未接種人群的檢測陽性率就會下降至½。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有效的疫苗接種不僅僅可以提高個體對病毒的抵抗力,更有助于提升全人群對病毒的抵抗力,顯著減緩病毒的傳播。
4 一道重要的“屏障”
除了疫苗,我們還要怎麼做?
唐金陵認為,有效的控制策略不是簡單地通過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而是通過衛生措施和疫苗接種的聯合,建立起一道阻止病毒傳播的屏障,将病毒的活路擠壓到最窄。防線布置得越嚴密,病毒就越難逃脫。
這道屏障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唐金陵告訴庫叔:新冠病毒的傳染力R0在5.0左右,傳染性極強;疫苗的效果和接種率很難達到100%,假設隻能把新冠病毒R0降低65%;衛生措施能把新冠病毒的R0降低90%以上,再假設緩和了的衛生措施隻能把R0降低45%。那麼,疫苗接種和衛生措施合力,就能把新冠病毒的R0降低至0.96,即5.0x0.35x0.55。當R0低于1.0時,病毒就不能繼續傳播了,我們就能阻止住疫情的大流行了。
廣州和深圳成功控制Delta暴發的經驗說明,疫苗(兩地均有了一定的接種率,但還沒有達到最高效果) NPI(非藥物幹預)完全可以快速地控制住病毒流行。
鐘南山在接受采訪時,總結了廣東在控制疫情上的經驗。根據變異病毒的特點,廣東采取了一些創新的科學管理措施:
第一,迅速鎖定傳染源,查清傳播鍊。5月21日接到報告後,廣州當天下午就鎖定了感染來源。同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所新冠溯源團隊接到溯源任務,僅用27小時即成功測定首名無症狀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第二,針對變異病毒,改變密接者的概念。Delta毒株病毒載量高,感染者呼出來病毒濃度大,傳染強度有所增強,導緻過去的密接概念已不再适用。過去,密切接觸者是感染者發病前2天的家人,同辦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飯、開會的人。而針對Delta毒株,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與感染者發病前4天曾經相處的都是密接者。
第三,廣東首次在全國建立“黃碼”制度。通過通信大數據,調取曾去過重點區域的人的行動軌迹,并賦予“黃碼”,并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黃碼”人員必須在24小時内完成核酸檢測,結合“三天兩檢”“七天三檢”等措施,在一定意義上實現更加精準監控。
第四,廣東采取嚴防外溢的措施。5月31日、6月2日,廣州佛山先後發布通告要求離粵、離穗、離佛人員要72小時核酸陰性,後面加碼要48小時核酸陰性。深圳則采取重點區域“隻進不出”的封控管理。
第五,開展封閉封控區域的動物監測。廣州發生疫情的荔灣西關是舊城區,老鼠特别多,居民也喜歡養貓。已經有一個國外的實驗證明,新冠毒株可以傳給貓。所以對貓、狗的核酸檢測都在進行,想辦法找到所有的可能的傳染來源。
5 和平“征服”病毒
可以肯定的是,隻要疫情還在流行,變種更新就還會出現,而且可能會出現比Delta傳染性更高的毒株。
上天似乎還是沒有賦予人類徹底消滅新冠病毒這個狡猾兇險的敵人所需要的全部力量,卻是給病毒留下了一道逃生之門。除了天花以外,人類還沒有通過疫苗消滅過另一病毒。
唐金陵認為,正是讓新冠病毒逃生的這個“天意”,決定了新冠病毒留在人間的方式,為人類最終和平征服這個病毒做好了準備,也就是為人類打開了逃生門。“和其他人類疾病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可能将永留人間了”。
它将以什麼方式存留人間呢?
還記得上文分析過的聯合防線嗎?“高傳染性的毒株往往會排擠和壓制較低傳染性的毒株,成為主要的或唯一的流行株”,唐金陵進一步解釋,“如果變異株的R0高達7.0,那麼在聯合防線下,其R0可以被削掉5.0,實際傳播力大幅減弱”。
在衛生措施和疫苗的雙重“壓迫”下,隻有傳染性很高的病毒才能流行起來,而這樣的病毒株緻病性很可能更低。為了生存,它們在逃亡過程中勢必丢盔卸甲、失去一定戰鬥力,最後變成像溫和了很多的病毒,留在人間,和人類和平相處。
參考資料:
《天人合圍:關于新冠疫情大結局的猜想》|唐金陵.臨床研究與循證醫學.2021.06.09
《delta病毒是什麼》|知識分子.2021.06.25
有關病毒異變 你需要知道的幾個問題|BBC中文.2021.06.22
新冠肺炎:Delta變種帶來的挑戰與難題|BBC中文.2021.07.01
近期流行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兇猛”?|央視新聞.2021.06.28
中疾控周報:本輪廣東疫情Delta變異毒株潛伏期僅4.4天|健康時報.2021.07.05
接種疫苗緻病毒“免疫逃逸”、打了疫苗就不用做核酸檢測……又一波新冠疫苗接種謠言來了!|科技日報.2021.05.13
傳染性超強的新病毒變種!科學家們也看不懂|華爾街見聞
我國應對新冠病毒Delta株社區傳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南方日報.2021.06.26
美傳染病專家警告:未接種新冠疫苗人群或成病毒“變異工廠”|科技日報.2021.07.05
德爾塔毒株全球蔓延 疫苗接種愈發緊迫|新華社.2021.07.05
Why No One Is Sure If Delta Is Deadlier. |KATHERINE J.WU.The Atlantic.2021.06.29
SARS-CoV-2 Delta VOC in Scotland: demographics,risk of hospitaladmission,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The Lancent.Published:June 14, 2021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瞭望智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