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輝煌下,是萬兆枯骨。當羅馬經曆三世紀危機而不得不走向沒落時,戴克裡先大帝以将帝國變為四千萬人的大監獄的方式維系住了帝國的存續,無情的壓迫與暴政成為了帝國所有人心頭上的一把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羅馬治下人民不屈的反抗——巴高達運動。
一、帝國遲暮:漫長的軍事無政府狀态就像一切事物都會由盛轉衰一樣,羅馬帝國從屋大維獲得奧古斯都的稱号,正式建立帝國到安東尼王朝的結束,期間有過前三頭,後三頭的稱雄割據,也經曆過五賢帝的勵精圖治。
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兩百年,對于一個帝國來說,它内部所積聚的一切矛盾也終于到了一個臨界點。而這一切的爆發用一個皇帝生命的結束,拉開了大幕。
公元235年,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最後一位帝王——亞曆山大·塞維魯(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222-235年)在與日耳曼蠻族的征戰中被其手下士兵所弑殺,士兵之後擁立其麾下軍團司令馬克西米努斯(Gaius Julius Verus Maximinus)為皇帝。這開啟了一個恐怖的先例,那就是誰掌握了軍權,誰就可以稱皇。在之前,雖然皇帝都是要獲得軍隊的支持,但是從來沒有人如此赤裸裸的将這一鐵律公之于衆。
馬克西米努斯像
馬克西米努斯剛一繼位就遭受了帝國各地的反叛,羅馬元老院選出馬克西姆斯和巴爾比努斯為皇帝,以表明恢複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雙頭執政的制度,而馬克西米努斯為儹主。238年,馬克西米努斯揮師進軍羅馬,卻在途中死于軍隊騷亂,而元老院選出的新皇帝也在共同威脅解除後,再次陷入争鬥中,最後雙雙被禁衛軍所弑殺,羅馬進入了長期的軍事無政府狀态。軍隊将領之間為皇權進行的戰鬥最終打破了奧古斯都及其繼任者所造就的“羅馬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
禁衛軍弑殺舊皇,擁立新皇
二、改革還是暴政:戴克裡先大帝公元284年,戴克裡先大帝(Diocletianus Augustus)憑欄遠望,登基稱帝,他出生于達爾馬提亞的一個地位低下的家庭,他在軍隊中崛起,在那段混亂的時期被禁衛軍擁立為皇帝,似乎這隻是另一個軍事儹主的崛起。
戴克裡先大帝征戰沙場浮雕
但是戴克裡先大帝卻以無與倫比的軍事與權謀手段,擊潰了帝國境内境外的敵人,于公元299年再次統一帝國于一人之手。
在戴克裡先大帝執政期間,他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想要維護帝國的統治,找到帝國衰敗的根源。他的一系列措施被人統稱為戴克裡先改革,改革為帝國垂死的身軀注入一針強心劑,但是,這種改革是以什麼為代價的呢?
改革是将羅馬帝國變為一個容納四千萬人的大監獄為代價的。無數的羅馬公民“投到随便什麼蠻族境内,并且他們絕對不後悔離開家鄉,因為他們甯肯在奴役的外表下過着自由民的生活,也不肯在自由的外表下過着俘虜的生活。”(撒勒維安《論神的統治》)而那些沒有離開的受壓迫者,則選擇了拿起武器,掀起了羅馬帝國後期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巴高達運動。
四帝共治下再次統一的羅馬帝國
戴克裡先大帝正确的認識到了帝國陷入危機的原因是經濟上的崩潰。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革經濟,在貨币上他改革币制,創立含金量固定的貨币,試圖穩定金融秩序。同時輔以物價管制的手段,限定最高最低價格,不論貨币的實際價值。
限制價格法令殘片,标注商品的價格
但是最重要的是為了解決帝國财政問題,他實施戶籍制度改革,在城市裡,要求子承父業,徹底扼殺了社會的流動。在農村裡,無論地主,自耕農,佃農,奴隸全部被固着在土地上,按照土地面積繳納固定稅。随着這種制度的逐漸發展,農民被固着在土地上,成為了隸農,被恩格斯稱為後世歐洲農奴制的開端。這種措施徹底摧毀了帝國境内的自耕農,随着給社會上的窮人帶來生存和發展希望的社會流動性消失了,經濟的生機也一并消失了。
三、不屈的意志:巴高達運動巴高達(bagauda或bacauda)這個詞有雙重詞源。一方面,它的拉丁語意為“強盜”或“煽動者”,另一方面,凱爾特語則表意為“戰士”。
巴高達運動
關于巴高達運動的第一份文獻記載于公元284年,他們活躍的區域完全局限于高盧省,利用當時帝國内部的混亂和蠻族的入侵,在高盧地區組建了第一支農民軍隊。威脅嚴重到足以讓戴克裡先大帝任命馬克西米安為凱撒并讓他率領一支軍隊鎮壓叛亂。
在阿庇安的記載下,我們可以一窺當時巴高達運動的波瀾壯闊,“當時在高盧境内肆無忌憚的劫掠越來越兇,有毀滅一切的趨向,大路尤其不平安,一切可以用以牟利的東西都被人以及其粗暴的方式劫去”。
但是相較于阿庇安傾向于巴高達運動是一場盜匪運動,撒勒維安的記述更加趨向于這場運動的本質,被壓迫到極點的農民最後不屈的反抗,“他們(指農民)忍受苦難是出于無奈而不是心甘情願,他們靈魂向往着自由,而肉體受着最痛苦的奴役”,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帶有農民運動性質的反抗,它由自耕農,佃農,和奴隸組成,他們反抗那些得到帝國軍隊支持的大土地所有者。
羅馬軍團
巴高達運動的爆發是基于兩個主要因素:一為,沉重的稅收負擔,行政腐敗和不合理的稅收對窮人的剝削,撒勒維安記載道“巴高達是被兇惡殘忍的官吏所搜刮的人,是受壓迫的人,是生路斷絕的人,他們失去了享受羅馬自由的權利”。二為,對土地集中和貧富分化反應和日益高壓的帝國統治的回應。《中世紀經濟社會史》的作者湯普遜說:“巴高達代表了一種試圖脫離羅馬帝國的革命性模式”。
公元289年,經曆了五年的抵抗,巴高達運動最終在羅馬帝國軍隊與當地奴隸主和大土地所有者的聯合鎮壓下結束。但是,這一場運動卻深深鼓舞了後世無數的農民和被壓迫者,在公元五世紀,同樣的地方,同樣有一群農民再次以巴高達的名義起來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在十九世紀席卷歐洲的革命浪潮中,巴高達運動甚至被視為第一個“無産階級革命”。
而在内部的動蕩和外來蠻族的入侵中,多年後,帝國終于窮途末路了。
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
文史君說:戴克裡先大帝自始至終都對他的改革無比自豪,認為他成功延續了羅馬帝國的國祚,但是這種延續是以羅馬治下子民的悲慘境遇為代價的。他成功的将羅馬變成一個四千萬人的大監獄,以殘酷的剝削為帝國供給稅收,當一切都為帝國的存續服務時,羅馬帝國也就在這一刻滅亡了。帝國一時的軍事強盛掩蓋不了他已經是冢中枯骨的事實,内部此起彼伏的“巴高達運動”和外部的蠻族入侵,終于給羅馬,這個一切人的壓迫者,蓋上了棺蓋。
參考文獻:厲以甯:《羅馬-拜占庭經濟史》,商務印書館,2015年
蔡鴻生:《西羅馬帝國的巴高達運動》曆史教學,1963年第8期
邁克爾·格蘭特:《羅馬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鄭大嵩陽國學會)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