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 寬 心 謠 》
趙樸初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
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
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
内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心歡,女也心歡;
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品讀此謠,如同咀嚼橄榄,詞清句暢,寄意深邃。
若要解釋一二,那便是:
一、活着:日出東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開心是一天,不開心就是86400秒。
二、高興: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高興了就好,隻有高興是現款,其他至多不過是支票而已。
三、自己的:地位是暫時的,榮譽是過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四、不一樣: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對父母問問、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錢,理直氣壯,父母花子女的錢,就不那麼順暢;
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明白人把對子女的付出視為義務和樂趣,不圖回報,一心想回報,就是自尋煩惱。
五、指望誰:養病指望誰?指望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指望老伴,自顧不暇,無能為力;隻能指望錢,用錢養病。
六、懷舊:常想一二忘九八,健康長壽樣樣有;老當益壯天地寬,滿目青山松和柳。
七、直面死亡: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準備,一旦閻王策小鬼來叫,無牽無挂無語,跟上走就是了。
在我看來,《寬心謠》是寫給每個入世之人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箴言的啟迪,都需要以平常心善待自己。讀讀《寬心謠》,不僅能淨化你的心靈,多份寬心而少份浮躁,添些喜悅而消些煩惱,而且能使你的胸懷變得博大。
如果你讀完仍不能消愁,那我願你:
1、靜心
某年某日,上雞足山,虛雲寺内,見一書生,愁上眉梢,正請教方丈:
“人世間的物欲橫流,紙醉金迷,從來都是主流,是普羅大衆奮鬥的目标。隻要和這個世界接觸,有意無意之中就會被影響,我們難免也會變得浮躁。方丈,請問這個何解?”
“夜深人靜的時候,拿出紙筆,試試抄寫佛經。”
“抄寫佛經可以讓人變得不浮躁嗎?”
“心靜了,世界就靜了。”
書生似懂非懂的點頭,謝過方丈,然後告辭離去。
後來,每每遇到煩心的事情,或者想放棄自己的堅持、随波逐流,我都會抄寫佛經,化浮躁于無形。
心靜了,自然會做出正确的選擇。
終究,我沒有變成自己讨厭的那類人。
2、安心
前幾年在鼓山與師父聊天的時候,談到吃飯問題。
我不經意地說:“雲門寺的飯菜太難吃了。”
師父看了看我笑着說:“那是你心未安。”
經師父這麼一說,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五觀堂那幅警聯“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如果吃飯時還心存雜念,不安心,尚有香甜苦辣鹹澀淡之無明煩惱,如何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
《五燈會元》大珠慧海禅師有一個公案:
有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思慮;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而大部分人總是在颠倒,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吃飯的時候要麼妄念如麻,想東想西,不知飯在哪裡,飯的味道如何;要麼就是挑三揀四,翻來覆去嫌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可口,終究不能安心吃飯,不知道飯菜滋味。
願諸位同參道友在吃飯時安心、放心、息心、萬緣放下,靜默吃飯,不顧其他。識得眼前飯菜滋味,不挑不撿,飯來入口,菜來下肚。不分别,不執着,生菩提心,生感恩心,回向龍天。
誠如弘一法師言: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3、随心
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
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産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别。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随後返身回到屋内,讓葉子小姐彈琴,他含淚寫下一曲《送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918年的春天,一個日本女人,尋遍了杭州,最終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廟裡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李叔同。
兩人一同在嶽廟前的小店,吃了一頓相對無言的素飯。丈夫把手表交給妻子作為離别紀念。妻子就那樣一個轉身,消失在若隐若現的茫水道。
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隻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師。
無論你現在有多難過,多不開心,都不用擔心。
你力所能及的地方,一定會帶給你預想不到的驚喜,或許會遇見一些人覺得相見恨晚,又或許遇到一個人覺得你值得,這都是命。遇見你該遇見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生活的迷人之處有時不是得償所願,也不是求而未得,而是陰差陽錯。
4、清心
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翺多次派人請藥山禅師進城供養,均被禅師拒絕。
這一日,李翺親自上山登門造訪,問道:“什麼是‘道’?”
藥山禅師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後問:“懂嗎?”
李翺說:“不懂。”
藥山禅師解釋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雲無常相,難以琢磨,青天不言,定其名為雲。水無常形,不可描述,瓶雖細小,固其态為瓶。無相無形是表象,建立青天的格局,通過瓶的方法,抓住恒定不變的大道規律,任如何無相無形,雲、水的本質就了然于胸。
真理就在青天的雲上,瓶裡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間一切事物當中。
李翺頓悟,下山後随即卸甲歸田,去尋找閑雲野鶴的生活,從此足不出戶,隐居山林。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用歡喜的心度過每一天,感受每一個風和日麗,也算是人間沒白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