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中國曆史上,王陽明的“龍場悟道”是一個大事件,也是最著名的“悟道”事件之一。
也就是說,在“龍場悟道”之前,王陽明不過是一位不得志的官員,而經過“龍場悟道”事件之後,他就已經踏上了由凡入聖的道路之上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龍場悟道”是王陽明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成為一代聖人的起始。
退一步說,若是沒有“龍場悟道”這一事件,王陽明很可能依然是一位普通人,至少不會在36歲左右“悟道”。
而從《傳習錄》所記載來看,王陽明在“龍場悟道”的内容,正是他後來提出的“心即理”,而這一内容,實際上不過是對于儒家的孔孟之道進行新的诠釋以及重新進行解讀而已,即便如此,也足以驚駭世人,畢竟從漢代以後一直到王陽明生活的明代這段時間裡,世人很少有人能夠像王陽明這樣通透,更很少有人讀懂真正的孔孟之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同,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則完全打破了這一局面,讓人們重新找到了讀懂孔孟之道的密碼,而這或許正是陽明心學為什麼如此盛行的真正原因吧!
從另外方面來講,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其實正是一條踐行孔孟之道的可行之路。
所謂道,顧名思義,就是道路之意,如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的道路,又如根據自己的特長,闖出一條道路,即創業之路。
但是,相對于道路或創立之路而言,悟道之路,更強調的是成為聖人之路,如孔孟之道、老莊之道等由凡入聖之路,而王陽明在“龍場悟道”之後,就由凡入聖,成為與孔子比肩的聖人了。
因此,王陽明“龍場悟道”所強調的正是看到并踐行聖人之道。
換句話說,所謂聖人之道,盡管有許多種,但是,這些“道”歸根結底就是一條尋“心”的道路,而非其它之路。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若是能夠“悟道”,也就意味着可以在内心“契入”這些聖人曾經走過的“道路”,找到真正的自己,或者回歸真正的自己,成為一代聖人了。
反過來,對于我們這些沒有“悟道”的人來說,則更像是一群“迷途的羊羔”,不但無法認清真正的自己,而且還深陷于由自身所牽引出的欲望當中,無法出離,更難以達到真正的自在。
所以,如上所述的這些内容,或許正是王陽明“龍場悟道”的真正意義所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了凡四訓》《智囊全集》《峤南瑣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