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讀原文: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羁,又嘗泛濫于詞章,出入二氏之學③。
【注釋】
③二氏之學,言釋與道也。按守仁門人錢德洪諸人所為年譜,守仁至二十七歲,始“自念辭章藝能不足以通至道”,至三十一歲,“漸悟仙、釋二氏之非”。
翻譯:
先生天資聰穎,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不事邊幅。人們看他年少時豪邁不羁,又曾經泛濫于詞章,出入佛道。
拓展:
王陽明少年時期心無定性,沉迷于五溺。即沉迷于任俠,騎射,神仙(道),詞章,佛氏(佛)。
儒家與佛家,道家,法家,縱橫家等的區别:
儒家《大學》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綱領和八條目都是修己治人之道。修己重在修身,它主要體現在,格物、緻知、誠意、正心;治人重在經世,它主要體現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修己與治人共同構成了儒學的根基,修身是治人的基礎。格物、緻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必要手段。在儒學中,修己和治人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因此,明明德與親民是一個整體,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不分輕重,忽視任何一方都不能達到至善。如果儒學隻重視修己而忽視治人,就變得和佛氏,老莊一樣,隻注重出世,超脫,獨善其身。如果儒學隻重視治人而忽視修己,那它又變得和法家,縱橫家一樣,重視功名權利。前者雖然純真,但是缺少現實。後者雖然現實,但是缺少純真。能将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的隻有儒學。儒學主張修己是治人之根本,這體現了儒學的特點,重視人的自由性和主體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