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喬木時有樾樹出自哪裡?很多人讀到這一句總覺得很唯美,但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真正的出處,其實是在《詩經》裡,喬木和樾樹真的就是簡單的兩棵樹而已嗎?這背後有怎樣動人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尋覓一下“南有喬木,時有樾樹”原文的出處和翻譯,了解千年之前古人發生的那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通常我們讀到這一句,總會理解成喬木、樾樹是兩種植物,其實不然,這句話的确出自《詩經》,但是後半句卻并非原文,原來的詩歌原文是這樣的: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先來翻譯成普通的白話意思應該是這樣的:南方喬木又高又大,樹下并不能給我乘涼,漢江那頭有美麗的女子,想要去追求卻追不上,因為漢江的水滔滔不絕,不可能輕易度過,漢江的水長又長,即便是乘着竹筏也難以渡過,更何況是去追尋心愛的姑娘呢?
這樣看來,詩歌原文描述的是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暗戀一個美麗的女子,但是卻求而不得,于是乎,他寫了這首詩歌,不斷的吟唱,女子究竟有多難追呢?他把追求的過程比喻成渡過漢江,簡直是不可能的!然後,這個癡情的小夥子就不斷地吟唱,心裡也更加思念心上人了……
“南有喬木時有樾樹”出自《詩經》國風當中的《漢廣》一篇,其實除了上面我們說到的那些,後半部分還有一段: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其實這就是故事的結局部分,癡情的小夥用刀割了藤條,喂飽自己的馬兒,為什麼呢?原來是遠方自己暗戀的姑娘要出嫁了。
看完原文翻譯不看看出,這是一個悲情的愛情故事,最後癡情人并沒有等到他的心上人,其實《詩經》國風裡大多是勞動人民的民歌,這首也不例外,是當時周代人民生活的寫照,是一首樵夫唱的山歌。
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典故,就是原文當中的“遊女”。傳說有一個叫鄭交甫的古人,有一次他路過漢水,遇到了兩位美豔的女子,他問他們要了玉佩作為信物,但是走了一段路發現自己的懷裡什麼也沒有,原來他遇到的是漢水上的神女。
據說,漢水神女是純潔多情的化身,隻可遠觀,所以才用“不可休思”來表達這種朦胧遙遠但是見之不忘的感覺。
有人說,南有喬木一句其實應該是樵夫的愛情之歌,他可能是愛上了一個女孩,但是出于某種原因不能向她表白,可能是女子已經有了心上人或者是許配了人家,又或者是樵夫身份卑微,自己覺得配不上高貴的女子,兩人之間的距離,應該算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了,這段距離不是漢水,卻又比漢水還長!
看完這個美麗動人的古代愛情故事,有沒有被癡情的樵夫打動呢?最後要解釋一下,時有樾樹出自哪裡呢,其實樾樹在這裡并非是棵樹,而是指“樹蔭”的意思,這句是前一句南有喬木引申出來的下一句,小說《南方有喬木》裡男主角時樾的名字就是因此而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