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采購成本控制流程
9.2 生産成本管理制度
第1章 總則
第1條 目的。為使工廠生産成本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2條 範圍。本制度适用于工廠生産成本的控制與管理相關事項。
第3條 責任。
1.工廠生産成本的分析、預算、核算等由财務部負責。
2.生産部負責控制生産的成本。
第2章 成本定額管理
第4條 制定成本定額。
1.生産管理部門應根據具體産品的工藝要求、本工廠的生産技術條件及工廠曆史平均水平編制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時消耗等定額。
2.财務部根據産品定額消耗、原材料、半成品、勞務計劃價格、工資、制造費用計劃等制定單位産品各個環節的成本定額。
第5條 成本定額修改。
生産管理部門根據定額的執行情況、工藝技術條件的改善定期對定額進行修訂,并通知财務部門調整成本計劃。
第6條 制訂成本計劃
1.生産部應将産品與生産車間有關的各個環節的定額通告各生産車間,各生産車間根據實際情況及定額标準編制車間成本控制方案。
2.生産部根據彙總的車間成本控制方案編制生産成本控制計劃并報審。
第3章 生産成本控制
第7條 生産成本控制計劃的逐層分解。各主要生産部門應将批準後的生産成本控制計劃進行逐層分解,分解為各個生産成本控制指标,并落實到具體的人員。
第8條 生産成本的控制依據。生産記錄能夠完整、準确、及時地反映産品生産加工情況,是生産管理人員了解生産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來源,其内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産任務通知單。
(1)生産部根據銷售計劃、銷售部提交的客戶訂單,統一下達連續編号的生産任務通知單。
(2)車間根據生産任務通知單安排生産。
2.領料單。
(1)領料單是産品材料消耗的原始記錄。車間根據生産任務通知單向倉儲部領料,有消耗定額的按照定額發料,沒有消耗定額的按合理需要發料,剩餘物資要及時辦理退庫手續或結轉下期繼續使用。
(2)車間工段應授權指定人員領料,同時填寫領料單(一式三份),領料單上應注明領料時間、材料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并由保管員和領料人員簽字。
3.中間産品轉移單。
(1)中間産品轉移單是産品在各道工序間流動的原始記錄,是期末盤點及會計核算的依據。
(2)産品投産後必須填寫中間産品轉移單,并詳細記錄産品的規格、型号、數量、完工程度等基礎資料。
(3)産品轉移過程必須由轉送人員和接收人員簽字,同時應及時填寫産品生産台賬。
4.工時記錄。工時記錄是登記工人或生産班組在出勤内完成産品數量、質量和生産所耗工時的原始記錄,是會計核算、成本計劃制訂的基礎資料,生産現場的管理人員應積極收集工時記錄的相關資料,為準确核算、控制工時提供依據。
5.入庫單。産品完工經檢驗合格後,應及時根據其用途辦理産品入庫手續,其中産成品入産成品庫、半成品入中間料庫或下道工序領用,同時開具産品入庫單,由繳送部門和接收部門簽字。
6.盤點表。
(1)原材料盤點表:年末由倉儲部統一組織對庫存材料進行盤點,并編制年度材料盤點表,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車間接到受托加工材料,應單獨堆放,并單獨設賬保管,月末對受托加工産品要單獨編制盤點表。
(2)在産品盤點表。
①在産品盤點表是工廠在産品實地盤點的原始記錄。每月末由質量管理部、生産安全部、财務部組成盤點小組對各車間在産品進行盤點,盤點應在不影響正常生産的情況下進行。
②對于可以在現場計量的産品,當場計量登記;對于需要折算的産品,由檢驗人員根據定額折算;對于生産線上不能取出觀察的産品(如正在燒結的産品),可以根據物料轉移卡登記盤點數量。
③盤點結束後由檢驗部門編制在産品盤點表,報送生産、财務、檢驗三部門。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④對于生産線上結存的廢品、不合格品應在盤點表上注明,受托加工在産品和材料一樣應單獨編制盤點表。
第9條 生産成本記錄。生産管理部應每天收集生産記錄并不定期地進行檢查,确保生産記錄的準确性。
第10條 生産成本分析與差異分析。生産管理部在每月末應根據生産記錄計算分析月生産實際成本與成本定額的差異,具體處理方法如下所示。
1.月生産實際成本高于成本定額時,召開生産會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月生産實際成本低于成本定額時,要分析查找原因,若無弄虛作假的情況并且産品符合要求,應召開會議,對相關人員給予獎勵,并推廣借閱成本的辦法。
第11條 生産成本定額的改進
生産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比較應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即生産部應每月進行分析、改進,确保生産實際成本始終不高于定額成本。
第4章 生産成本核算與分析
第12條 成本核算内容。
1.原材料的歸集與分配。
2.輔助材料。
3.燃料及動力。
4.工資及福利費。
5.制造費用,包括以下内容。
(1)工資及福利費,指車間管理人員、輔助工人的工資和按規定計入成本的各種工資性津貼以及按規定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2)折舊費,指車間的各項固定資産,按規定計提的基本折舊費。
(3)修理費,指車間所用的固定資産,包括年度大修、年檢大修理費用和發生的中小修理費。車間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費也包括在本項目内。
(4)辦公費,指車間為管理工作支付的印刷、辦公用品等費用。
(5)水電費,指車間用水和照明用電的費用。
(6)機物料消耗,指車間為進行生産和維護生産設備、環境等所消耗的各種一般材料。
(7)低值易耗品攤銷,指車間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
(8)勞動保護費,指車間發放勞保用品或實施安全措施所發生的費用。
(9)其他,指不能列入以上各項目的各種車間經費。其中較大的費用支出,應在本項目下增列“其中×××”項目單獨反映。
第13條 成本費用分配基礎。
1.财務部根據材料庫領料單分配各車間材料費用。
2.财務部根據實際發放工資表分配各車間工資費用。
3.福利費按工資的14%提取。
4.财務部根據産量、計劃成本分配各車間氮氣、蒸汽費用。
5.财務部根據各車間相互提供勞務結算單下達機加、模具、化驗、運輸等費用。
6.财務部根據生産管理部提供的水電費用分配表,分攤全工廠的水電費用。
7.财務部根據固定資産使用年限按分類直線折舊法,分配各車間折舊費用,殘值率控制在3%。
第14條 生産成本核算。财務部應在月、季、年底根據生産成本的實際發生值進行核算,将核算的結果進行生産成本分析。
第15條 成本分析的依據。成本分析所依據的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當月(季、年)度的成本報表資料。
2.上年度同期資料。
3.産品成本計劃。
第16條 成本分析對象。
1.基本生産車間成本分析。每月(季、年)末主管會計根據車間成本資料,對當月(季、年)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分析和費用完成情況分析。
(1)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将當月(季、年)定額消耗與計劃、上年實際平均,同行業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定額消耗的計劃完成情況,對于完成情況比較好的指标應及時總結經驗,對于完成情況不好的指标進行分析,查明原因。屬于車間自身原因的,應找出對策進行改進;屬于定額本身的原因,應及時通知生産部門修訂定額消耗指标。
(2)費用完成情況:主要将各月費用發生額與計劃和上年實際平均進行相對數、絕對數比較,找出波動較大的指标并查明其原因。
2.輔助部門成本分析
(1)各輔助生産部門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定期對成本進行分析。有消耗定額的,與定額進行對比;沒有定額的,可根據曆史加工同類産品的料、工、費的組成情況進行對比。
(2)對于經常發生項目應及時補充制訂成本計劃,對于當月發生的新項目,應及時、準确核定費用發生額。
第17條 成本分析報告。每月(季、年)末财務部根據分析資料編寫成本分析報告,通報給與生産成本管理相關的各個部門,以便各部門全面了解工廠成本運行狀況。
第18條 調整成本控制計劃方案。生産部等相關部門根據财務部通告的成本分析報告對沒有達标的項目進行調整,進而調整各自的成本控制計劃與方案,保證各項成本控制指标的完成。
第5章 生産成本考核
第19條 生産成本考核的周期。工廠企業管理辦公室将在每年的月末、季末、年末對主要生産部門及輔助生産部門的生産成本控制進行考核。
第20條 生産成本考核的内容。
1.成本目标、成本計劃完成情況。
2.成本績效定期考核和評價。
第21條 生産考核的依據。
1.成本計劃。每年生産部、财務部根據工廠的經營目标,将利潤指标分解到各個部門,制訂各部門的成本費用計劃。成本費用計劃一般一年修訂一次,如果出現材料價格、生産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應及時修改成本計劃。
2.考核資料。考核資料主要包括由财務部提供的經财務部審核的會計核算資料、成本費用報表、客觀調整因素等。工廠根據考核資料(制定當月的獎懲制度)對各車間、部門進行考核。
第22條 生産成本考核的方式。
1.工廠根據部門特點以及對工廠總體成本費用的影響程度,制定不同的成本考核方式。
2.對基本生産車間采用成本考核,對輔助生産部門采用内部利潤考核,對工廠直屬部門采用費用考核。
第23條 生産成本考核的結果應用。對生産成本的控制考核的結果将與各部門人員的績效獎金直接挂鈎,同時也是各部門相關人員晉升、評級的主要依據。
第6章 附則
第24條 本辦法由企業管理辦公室制定,解釋權歸企業管理辦公室所有。
第25條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9.3 質量成本控制制度
第1章 總則
第1條 目的。為加強對質量成本的控制,規範對質量成本的管理,降低生産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2條 範圍。本制度适用于工廠質量成本管控,包括質量成本預測,質量成本目标、計劃,質量成本分析等相關事項。
第3條 責任。
1.質量管理部職員。
(1)每月根據要求提供本部門的有關質量成本數據,定期上報财務部。
(2)負責對質量成本進行綜合分析。
(3)根據質量成本綜合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質量成本改進措施,送有關責任部門實施。
2.财務部職員。
(1)負責歸集、核算、彙總各部門的質量成本數據,并編制質量成本月報表。
(2)每月會同質量管理部對質量成本進行分析,及時向領導和有關部門提供分析報告和有關資料。
3.其他部門職責。
(1)執行質量成本控制計劃與方案。
(2)每月根據要求提供本部門的質量成本數據,定期上報質量管理部。
第2章 質量成本預測
第4條 确定質量成本預測目标。質量管理部根據企業的質量目标和發展規劃等要求确定質量成本預測目标。
第5條 準備預測資料。質量成本的預測資料包括以下七項内容。
1.企業質量成本的曆史數據。
2.企業的發展戰略。
3.企業的質量目标。
4.同行業的質量水平、質量成本水平和結構等。
5.有關技術資料。
6.企業的管理和技術環境。
7.可以選擇的質量成本管理方案。
第6條 選擇預測方法。
質量成本預測方法有以下四種。
1.外推法。
2.回歸分析法。
3.專家會議法。
4.模糊預測法。
第7條 實施預測。質量管理部應用預測方法進行質量成本預測,分析、确認預測結果和有關問題,并進一步明确質量成本計劃的目的,最終作做出決策。
第3章 質量成本計劃
第8條 質量成本計劃編制依據。
1.工廠的曆史資料。
2.一個時期的平均質量水平。
3.按時間排列的質量成本變動情況和趨勢分析。
4.質量成本的構成分析。
5.工廠産品結構及生産能力的變化情況。
6.國内外同行業的質量成本資料。
7.質量成本預測與決策。
8.其他相關信息資料。
第9條 編制質量成本計劃。質量管理部在掌握上述情況後,明确預防費用和鑒定費用的變動情況,根據工廠的質量目标等對産品合格率的要求,計算預防、鑒定及内外損失成本,編制質量成本計劃,報工廠總經理審批後執行。
第4章 質量成本控制目标
第10條 質量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依據。質量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依據主要有質量成本計劃、質量成本分析結果和質量成本管理方案。
第11條 質量成本控制目标分類。質量成本控制目标分為總質量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門質量成本控制目标、各産品質量成本控制目标三類。
第12條 工廠質量成本控制目标。
1.内部故障成本占質量成本總額的25%~40%。
2.外部故障成本占質量成本總額的20%~40%。
3.鑒定成本占質量成本總額的10%~50%。
4.預防成本占質量成本總額的0.5%~5%。
5.工廠質量管理成本總額一般不超過銷售總額的2%。
第5章 質量成本控制實施
第13條 質量管理部應根據質量成本控制目标組織實施質量成本控制計劃,各生産車間嚴格執行計劃并将各個控制指标落實到人,其質量成本控制過程受質量管理部的監督。
第14條 各生産車間應詳細記錄各自的質量成本報表,并定期進行彙總,交财務部進行核算。
第15條 财務部應将每月的質量成本核算結果通知質量管理部,質量管理部根據結果進行分析,必要時可調整質量成本計劃與各部門的質量成本控制目标。
第6章 質量成本核算與分析
第16條 質量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
1.每月25日質量管理部按工廠規定的職責範圍填報質量成本報表。
2.每月27日質量管理部會同财務部填報“質量月報表”。
3.各部門按責任範圍填報質量成本各科目,每月29日報工廠财務部。
4.每月3日,質量管理部會同對各部門的質量成本數據進行統計、核算,填寫二級科目統計明細表,編制“質量成本月報表”。
第17條 質量成本的核算。質量成本的核算内容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活動所耗用的材料、辦公費、差旅費及勞動保護費。
2.檢測的儀器、儀表、工量具的購置、折舊和維護費用。
3.産品、半成品、外購件和原材料的試驗、檢驗、評審費。
4.質量管理人員工資、附加費和部門經費。
5.産品出廠前由于質量缺陷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等損失,包括廢品損失、不合格品返修費用、産品降級損失、停工損失等。
6.“三包”費用及其有關折價損失與賠償費用。
7.用于質量管理的獎勵支出與培訓費。
8.其他與質量管理有關的費用。
第18條 質量成本資料管理。質量管理部根據質量成本核算要求建立統計台賬,做好質量資料的統計與歸檔整理工作,以便形成完整的曆史資料。
第19條 質量成本分析。
1.工廠每月進行一次質量成本分析,各車間、部門主要應對質量成本的各個項目發生額及其增減原因進行分析說明,質量管理部會同财務部進行質量成本分析,編制質量成本分析報告,經财務部和質量管理部負責人簽字後上報總經理審批。
2.質量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内容。
(1)數據分析。從質量成本絕對額的升降、項目構成的變化趨向,找出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關鍵問題。通過構成分析與因素分析,觀察變化趨勢是否合理,明确變動影響的因素,使之符合故障成本為最低值、鑒别與預防成本保持必要水平、兩者變動值之和達到最大正值的要求。亦即符合質量成本最佳值的要求。
(2)綜合分析。運用數理統計和TQC的基本方法,對影響産品與生産質量的重要因素進行深入調查,應用排列圖、對比圖、趨勢圖、質量成本曲線圖等,制定提高産品與生産質量水平的具體措施,又找到質量成本最佳區域以及降低質量成本的辦法。
第20條 分析結果的運用。質量管理部根據質量成本分析報告提供的情況,按規定要求有關責任部門采取措施予以改進,質量管理部對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确保其有效性。出現以下情況時,應采取措施改進工作。
1.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大幅上升或連續上升。
2.質量成本計劃無法實現。
3.典型事件。
第7章 質量成本考核
第21條 質量成本考核指标的确定。
1.按質量成本科目分類,确定歸口管理部門考核指标。
2.按責任部門分類,确定責任部門考核指标。
3.按責任分部分項分類,确定考核指标。
4.按量值分類,确定發生額和相關指标的考核指标。
第22條 質量成本考核的對象。
1.對歸口管理部門實施考核。
2.對責任部門實施考核。
3.對責任分部分項按實現過程實施考核。
4.對質量改進措施實施效果實施考核。
第23條 質量成本考核的實施。
質量成本考核由質量管理部負責,在每年的月末、季末、年底進行。
第24條 考核結果的反饋和處理。
1.責任部門、歸口管理部門确認考核結果。
2.質量管理部記錄考核結果。
3.考核結果上報給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按相關條例實施獎勵或處罰。
第8章 附則
第25條 本制度由質量管理部制定,解釋權歸質量管理部所有。
第26條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9.4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
第1章 總 則
第1條 目的。為加強工廠對物流成本的控制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廠的經濟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2條 職責。物流部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其他部門予以配合。
第3條 名詞解釋。物流成本控制是指對物流各環節發生的成本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管理,壓縮不必要的成本,以達到預期設定的成本目标。
第2章 物流成本定額管理
第4條 物流部各科室負責人根據自身的設施條件、技術狀況和實際業務特點,結合員工技能等方面制定成本定額,提交物流部經理。
第5條 物流部經理根據各科室提供的成本定額,制訂物流成本定額控制計劃,經财務部審核後,報總經理審批。總經理審批後,由各科室貫徹執行。
第6條 物流成本定額原則上一年修改一次,若遇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可由物流部經理提交物流成本定額的變更,待審批同意後方可進行變更。
第7條 物流部屬下各科室負責人應記錄物流的實際成本,定期編制成本報告交物流部經理,為物流部控制物流成本提供依據。
第3章 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第8條 控制運輸成本
1.盡量減少運輸環節,對有條件直運的,應盡可能采取直達運輸,由工廠直接運到銷售地點或終端用戶,減少二次運輸或轉運。
2.合理選擇運輸路線,通過規劃、優化運輸路線,實現控制運輸成本的目标。
3.科學選擇運輸工具,選擇運輸工具時,應考慮運輸工具的經濟性、時效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間存在的相互制約關系。
4.合理利用運輸資源。
(1)最大線路利用運輸工具容積:一是提高裝載率;二是加強對運輸工具的規劃和調度。
(2)采用集中運輸的方法。
(3)盡可能利用機械化裝卸,保證快裝快運,提高車船周轉率。
(4)利用回程空駛的車船,組織雙程運輸,利用空餘運力組織捎腳運輸,最大程度減少車船空駛現象的發生。
(5)盡量采取集裝箱運輸。
(6)加強對自有運輸工具的維修,保管和使用等管理工作,嚴格控制各項費用支出。
第9條 控制配送成本。
1.優化分揀作業程序。作業人員應根據貨物的特征、數量、客戶的服務要求、送貨區域等信息來選擇科學的貨物分揀方式,各種分揀方式評見下表。
分揀方式一覽表
分揀方式 |
具體内容 |
批量分揀 |
把多張訂單集合成同一批次,将貨物按品種彙總後再進行揀取,再按客戶或訂單分類或訂單分類 |
分類揀取 |
一次處理多張訂單,且在揀取各種貨物的同時把貨物按客戶訂單分類放置 |
分區揀取 |
作業人員分别負責某個固定區域開展貨物揀取工作 |
接力揀取 |
作業人員隻揀取自己負責的部分,然後以接力的方式交給下一位揀貨人員 |
2.科學優化配送路線。
3.合理選擇配送策略。為降低配送成本,作業人員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配送策略,如混合配送策略、差異化配送策略和合并配送策略等。
4.建立通暢的信息系統。
第10條 控制裝卸搬運成本
1.合理選擇裝卸搬運設備。作業人員選擇裝卸搬運設備時,應考慮以下兩點。
(1)貨物的性質和可操作性。
(2)綜合考慮成本、搬運速度、人力節約程度、人力工作強度減輕程度、安全性、作業準确性等各種因素。
2.合理選擇裝卸搬運方式。
3.改進裝卸搬運作業方法。
4.考慮裝卸搬運的活性要求。作業人員應遵循以下原則。
(1)提高裝卸速度,盡力快裝快卸,減少壓車、壓船的損失。
(2)提高裝卸質量,盡量減少裝卸過程中的丢失、破損等現象的發生。
第4章 物流成本核算與分析
第11條 财務部負責對物流成本進行核算,其具體程序如下。
1.财務部确定物流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建立物流成本明細賬。
2.确定物流成本中的直接成本。
3.确定物流成本中的間接成本。
4.彙總各項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計算成本對象的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第12條 财務部在月底應根據工廠進行物流活動時發生的實際費用,進行物流成本核算并編制物流成本核算報表,經總經理審批後下發給物流部。
第13條 物流部根據物流成本核算報表,分析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對于超出計劃成本的項目,應采取整改措施降低成本。對于低于計劃成本的項目,應核實數據是否正确,經核實無誤後,分析減少的原因并推廣實施。
第5章 物流成本考核
第14條 物流部每季度對各科室進行一次物流成本考核,人力資源部、财務部予以配合。
第15條 工廠成立考核小組,物流部經理任組長,成員有物流部主管、财務人員和績效考核專員。
第16條 物流成本的具體考核指标有成本定額完成情況、運輸成本降低率、裝卸和搬運成本降低率、物流信息和管理費用降低率。指标說明詳見下表。
考核指标說明表
考核指标 |
指标說明 |
成本定額完成情況 |
實際成本與定額差異 |
運輸成本減低率(運輸科) | |
裝卸和搬運成本降低率 (裝卸搬運科) | |
物流信息和管理費用降低率 |
第17條 若超出定額,各科室應先分析超額原因,經分析,若為不可避免的花費,可向物流部經理彙報,申請修改定額;否則應制定控制措施降低成本,以完成定額目标。
第18條 成本考核的結果将與物流部員工的工資、獎金直接挂鈎,對員工進行調級、調崗、晉升時也将參考成本考核的結果。
第19條 成本考核的具體細則可參照工廠“企業成本考核實施辦法”中的相關規定。
第6章 附 則
第20條 本制度由物流部制定,解釋權歸物流部所有。
第21條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9.5 行政費用管理制度
第1章 總則
第1條 為加強工廠對行政辦公費用的管理,掌控行政辦公費用的支出,降低工廠的運營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2條 本制度适用于工廠各職能部門及生産車間的行政辦公費用的管理。
第2章 行政費用預算與計劃
第3條 工廠的各職能部門及生産車間應在每年的12月20日之前編制各部門、車間的行政費用需求計劃,并交行政部編制工廠年度行政費用預算。
第4條 年度行政預算的編制依據。
1.各部門、車間的行政費用需求計劃。
2.行政費用預算編制與執行的曆史記錄。
3.工廠的現狀。
第5條 行政部應編制年度行政費用預算草案征求财務部的意見進行修改,以形成正式的年度行政費用預算。
第6條 年度行政費用預算必須經過工廠主管副總的審核與總經理的審批後,方可列入工廠的年度預算計劃。
第7條 行政部應分解行政費用的年度預算,并确定各部門、車間的費用支出指标與具體的費用控制指标,以控制行政費用的支出,利于對行政費用的支出進行考核。
第8條 各職能部門與生産車間應在每月25日之前編制各單位的行政費用開支計劃,經行政部經理、主管副總的審核及總經理審批同意後作為工廠下月的行政費用開支計劃予以執行。
第9條 工廠的行政費用支出計劃必須留有彈性,在必要時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
第3章 行政費用的管理
第10條 工廠行政費用的審批程序。
1.各部門經理或車間主任在權限内進行審核。
2.行政經理在權限内進行審核。
3.主管副總在權限内進行審核。
4.總經理進行審批。
5.财務部撥款審核。
第11條 各部門、車間的行政費用支出經過審核後,一律從财務部借支,并根據發票到财務部進行銷賬。
第12條 行政費用支出計劃之外的或行政費用預算之外産生的費用必須經總經理審批方後可報銷。
第13條 辦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的費用管理。
1.由行政部在綜合平衡各部門的使用需求後,同意進行采購、驗收、入庫,并根據發票、入庫單進行報銷。
2.各部門急需或特殊的辦公用品,經特批後可自行采購。
(1)單價在 元以下或總價在 元以下,由行政部經理審批即可。
(2)單價在 元以上或總價在 元以上,由主管副總進行審批。
(3)單價在 元以上時,必須經過總經理的審批。
(4)辦公用品購買後,應向行政部提交實物及發票或憑證,經行政部經理驗收簽字後,到财務處報銷。
第14條 車輛使用費用管理。
1.車輛使用費用包括油費、過路費過橋費、維修保養費、停車費等。
2.行政部應在掌握車間維護、使用、油耗等情況的基礎上,制訂車間費用的月度開支計劃。
3.油費報銷需要駕駛員在發票背面注明行車起始路程,行政部根據車輛裡程表、耗油标準、加油的時間、數量、用車記錄等進行複核,由行政部經理簽字驗收。
4.過路費過橋費與維修保養費由駕駛員每月彙總報銷一次,行政部根據派車記錄及發票進行複核,由行政部經理簽字驗收。
5.車輛進行維修前必須提出書面報告,說明維修的原因及費用預算;報銷時,應仔細列出詳細費用清單與發票一起報行政部經理審核。
第15條 交通費管理。
1.工廠外勤人員每天的交通費标準為 元,外勤人員憑借乘車發票進行報銷;超過報銷标準時,應詳細說明原因并經行政部經理審核。
2.凡工廠派車或确定有客戶進行接送時,均不報銷交通費。
第16條 應酬招待費用。
1.工廠各部門對外應酬招待的标準,應根據工廠對外接待辦法的文件确定。
2.各部門進行應酬接待時,必須進行申請并得到不低于行政部經理級别人員的批準。
3.各部門的應酬接待,原則上不允許“先斬後奏”,确因特殊原因無法事先辦理時,應及時通過電話
申請。
4.各部門的應酬接待一般在定點酒店、賓館進行,并進行簽單,月底統一結算。不得擅自在他處或使用現金結算。
第17條 對外宣傳費用的管理。
1.工廠有關部門進行對外宣傳活動時,要本着費用最小化、效果最大化的原則進行,嚴格控制活動中所需費用的支出。
2.對外宣傳活動的費用支出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活動費用,包括制作費、攝影費、用具費、租賃費等。
(2)人工費用。
(3)日常費用,包括差旅費、住宿費、編輯費、會議費、資料費、通信費、交際費等。
(4)捐款。
3.對外宣傳費用的預算于每年年初在董事會會議上作為辦公費用預算的一項進行确定,其數額原則上不超過營業收入的0.2%。
第4章 附則
第18條 本制度由行政部制定,其解釋權、修改權歸行政部所有。
第19條 本制度經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後,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說明:這是在網絡上看到系列文章,較好地呈現了一個系統的生産運作的各個方面的作業要求,具有比較好的系統性,很好的參考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