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5 01:28:01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衆所周知,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節日,還是一個節氣。

從天文學角度看,清明節處于太陽黃經15度節點上,對應于冬至之後的106天。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1

作為節氣的清明,在先秦典籍中已有記載。

《逸周書·時訓》雲“清明之日,桐始華”,說的就是清明之後,白桐花就開始綻放了。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2

二十四節氣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等方面的變化,所以一直是古代安排農耕的重要依據。

清明時節,氣溫升高,降雨也增多,正是春耕的好時節。自漢代至魏晉六朝,清明便一直作為提示春耕的節氣而存在。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相比于清明,日期相近的寒食節倒更像是一個節日。

寒食與清明隻差一天,一般設在冬至後的105天,因此也被稱作“百五節”

這個節日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禁火的日子。

相信很多人都在小時候聽說過一個著名的白眼狼——晉文公,他和介子推的故事,被很多人認為是寒食節的起源。

春秋時期,晉國内亂,公子重耳與大臣介子推出逃流亡,期間兩人糧倉告急,重耳将被餓死之際,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煮湯喂給重耳,救了他一命。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3

十九年的流亡後,重耳成為了晉文公,而介子推卻選擇了做一名隐士。

你說介子推想做隐士就随他去呗,晉文公偏不讓,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

介子推堅決不願意出山,因為晉文公的一波騷操作被火焚燒至死。

晉文公感念介子推,便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這個故事最早的确切記載是在漢代蔡邕的《琴操》上,而寒食的風俗起源“改火”要比漢代更早。

很多學者認為,這“改火”的傳統才是寒食節的起源。

先秦時期,在初春時分,保存的火種容易發生火災,為了安全起見,人們便把火種熄滅,同時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這期間由于沒有火苗,隻能吃冷食。

沒想到,寒食節的前身竟是安全用火節。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4

清明的節日化,還與三月上旬的另一個節日——上巳節,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

古人用幹支紀日,所謂上巳節,就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

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文獻中。

《後漢書》中記載:“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魂,秉蘭草,祓不詳。“

漢代上巳節的主要活動是臨水祓禊,以此寄托人們避災除疫、求子祈福的美好願望,帶有濃厚的巫術性質。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巳節固定為三月三日。

除了在水邊修禊,還會組織踏青、飲酒集會等活動。

而文人間盛行的曲水流觞,又使得上巳節從一個搞封建迷信的節日搖身一變,成了文人施展才華的日子。

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上巳曲水流觞,就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山陰蘭亭搞的party。

王羲之為這次聚會的詩集寫的序文,便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5

到了唐代,清明節正式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節氣變成了一個正式的民俗節日。

因為清明、上巳、寒食這三者日期相近,風俗也開始逐漸融合。

在唐宋詩文中,以清明為題,内容描寫寒食、上巳,或以寒食、上巳為題,内容描寫清明的現象非常之多。

例如,白居易《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的“辭花送寒食,并在此時心”,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的“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掩”,都體現了這幾個節日的融合之勢。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開始,清明節成為了法定假期。

《唐會要· 卷八十二· 休假》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

唐玄宗時期,清明一共放四天假,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三年(778),增加了一天假期。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清明迎來了節生巅峰,假期變成了七天。

清明黃金周,又正值花開好時節,不出門遊玩豈不是暴遣天物?

唐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旅遊好機會。

杜甫的詩《清明》就記錄了人們出門遊玩的盛況,“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看來隻要是節假日,無論古今,都是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

宋代清明春遊最為盛大。據《宋朝事實類苑》記載,為了保證遊客的安全,成都的曆任長官還專門派人巡邏。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6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7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武林舊事》記載,南宋臨安“ 清明前後十日,城中士女豔妝飾,金翠深缡,接踵連肩,翩翩遊賞。畫船箫鼓,終日不絕。”

《東京夢華錄》中詳細地記錄了宋人是怎麼過清明的。

寒食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插柳條,若是家中有年滿十五歲的女孩,也是在這天為她結發,完成及箕儀式。清明當天,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皇家,都會去掃墓上墳。

唐宋清明的民俗活動很多,除了出遊、插柳、掃墓,還有取新火、秋千、宴飲、賽龍舟、白打戲(蹴鞠)等各種各樣的活動。

在寫清明的許多詩詞中,都可見這些民俗的身影。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遊女并。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劉長卿《送裴郎中貶吉州》

内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韋莊《長安清明》

到了明朝,在工作狂朱元璋的影響下,全民996,朱元璋以後,明朝的法定假期也隻有元宵、元旦、冬至,清明不配擁有姓名。

清延明制,也沒有把清明納入法定節假日。

雖然不放假,人們仍然愛過節,依然出遊、掃墓,皇家照樣舉行春季蹴鞠賽。

清明的來曆文化和習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來曆)8

《明宣宗行樂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紅樓夢》中也有對清明的記錄。

探春寫的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宜時”,迷底就是清明風俗之一的風筝。

第五十八回還提到“可巧這日乃是清明之日,賈琏已備下年例祭祀,帶領賈環、賈琮、賈蘭三人去往鐵檻寺祭柩燒紙。”

到了2008年,清明再次成為法定節假日。

今年清明受疫情影響,可能很多人都無法像往年一樣出遊、掃墓。

但隻要節日在心中,雲過節也是一樣的。

參考資料:

王劍.美學視野中清明節日民俗的整合.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10)

江玉祥.清明節的來曆及文化意義.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14-18

張維娜.論中國唐宋節氣詩詞中的民俗文化承繼——清明篇.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143-14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