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3 10:13:47

歡迎關注曆史哨聲——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觀點,多元化解讀曆史!謝謝您的閱讀!為感謝各位粉絲,第15000位粉絲将獲得一份神秘的禮物!除此之外,還會在粉絲中随機抽取若幹名給些獎勵!還差269個粉絲!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1

中烏考古現場照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32年,距離秦始皇一統六國已經過去了6年。當時秦朝北方有三個敵手:東有東胡,西有月氏,中有匈奴。“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史記 匈奴列傳》)

約在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62年,趙國李牧擊敗匈奴。自此匈奴不得不遠離中原地區,因此沒有對秦始皇的一統六國進行過幹擾。因為對于匈奴而言,相比南方的一統戰争,自身的發展和對東胡、月氏的關注更為重要。

公元前215年,面對北方草原的三大強國威脅,秦始皇選擇了攻打夾在中間的匈奴。原因有三:

一、匈奴處于被夾擊(東胡、月氏、秦朝三面環繞)的位置,最易被擊敗;

二、匈奴所占據的河套地區對秦朝關中和山西、河北等地威脅最嚴重,東胡和月氏對秦朝的威脅程度不高;

三、匈奴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晉、燕等國内的戎被擊敗後所形成的,屬于被驅趕的一族,對中原有奪取之心。

秦始皇時期對于月氏的疑似記錄就是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視隴西北地。這是秦始皇第一次出巡。

從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和宣太後毒殺義渠王并攻破義渠後,到公元前220年,就沒有見過秦國有和戎狄的作戰記錄,基本上都是削弱東方六國或者進行滅國戰争。

51年秦和西戎無戰事。從公元前215年中國北方草原月氏、匈奴、東胡三足鼎立的态勢來看,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後首次出巡選擇的是西巡,可以說當時秦始皇的目的應該是震懾月氏這個西邊勢力。

《史記 秦始皇本紀》:“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正義】:括地志雲:“雞頭山在成州上祿縣東北二十裡,在京西南九百六十裡。郦元雲蓋大隴山異名也。後漢書隗嚣傳雲‘王莽塞雞頭’,即此也。”按:原州平高縣西百裡亦有笄頭山,在京西北八百裡,黃帝雞山之所。過回中。”

雞頭山,即位于今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雞頭山風景區。

從秦始皇西巡到蒙恬擊敗匈奴前《史記》所記載的月氏強盛,僅僅過去了5年,因此基本可以确認,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的西巡目的有可能是為了威懾月氏這個西部大國。

見下圖秦朝、月氏、匈奴、東胡的地理圖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2

秦朝時四大勢力分布圖:秦朝 匈奴 月氏 東胡

在南方進行秦末漢初的争霸戰時,匈奴使用東示弱于東胡、西攻打月氏、南重奪河南地的策略,一舉擊敗東胡、月氏,成為蒙古草原上唯一的霸主,形成了漢——匈奴的南北對峙時代,持續420多年,伴随着漢朝的一生。

月氏和匈奴的戰争主要有兩次:一是從頭曼時期就開始、冒頓時期完成的匈奴月氏争霸戰;二是公元前162年老上單滅月氏國戰争。從秦末到公元前162年老上單于斬殺月氏王,匈奴和月氏的戰争持續了40多年。從這個戰争持續時間和大月氏征服大夏兩點來看,月氏的戰力也不弱,如果呂後、漢文帝時期漢朝選擇和月氏聯盟,匈奴的命運很有可能被反轉。

在公元前162年月氏國被匈奴所滅後,月氏一份為二:大部分月氏人西遷,擊敗大夏國重新建國,是為大月氏;小部分人南遷,越過祁連山,和匈奴部落混居,是為小月氏。月氏王被殺後,一說是立太子為王,一說是以夫人為王。《史記》和《漢書》有兩種不同的記錄。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3

張謇出現西域路線圖

西遷的大月氏來到了今天烏茲别克斯坦東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即巴克特裡亞地區,擊敗了大夏國。西方學者主流觀點認為月氏就是吐火羅人,大夏則是希臘-巴克特裡亞王國。

大月氏人在征服大夏後建國。大月氏人依然堅持傳統的遊牧生活,而把大夏分為五個翕侯,分布是:一、休密翕侯,治和墨城;二、雙靡翕侯,治雙靡城;三、貴霜翕侯,治護澡城;四、肸頓翕侯,治薄茅城;五、離附翕侯,治高附城。在公元一世紀初,貴霜翕侯丘就卻擊敗其他翕侯,滅月氏國,建立貴霜王朝。

以上就是月氏的簡單曆史。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4

巴裡坤蘭州灣子遺址裡大月氏風格的祭壇

大月氏國遺址尋找之旅

由于月氏是馬背上的民族,因此對月氏的研究是一個難題。如果沒有發現月氏遺址,很難得到真實反應月氏人的思想、習俗等的證據。

2013年12月,西北大學與烏茲别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簽署了關于“西天山西端區域古代遊牧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的合作協議,成立了中烏聯合考古隊。

根據王建新的介紹,中烏合作考古取得了如下幾項成果:

一是在烏茲别克斯坦蘇爾漢河流域及周邊山地的考古調查和已有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公元前1世紀,在阿姆河以北的蘇爾漢河兩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應屬早期貴霜文化。在蘇爾漢河流域周邊的山前地帶,分布有同時期的古代遊牧文化遺存,這些遺存可能與古代月氏有關

  二是在薩紮幹遺址所獲考古發掘資料表明,撒馬爾罕盆地南緣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帶分布的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古代遊牧文化遺存,應屬古代康居文化,與《漢書》等古代文獻的記載是相合的。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5

拉巴特一号遺址遺址區地形

關于考古隊認為的烏茲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boysun)拉巴特墓地是月氏遺址的觀點,一時間國内媒體紛紛以肯定的語氣報道發現了月氏遺址的報道。但從相關的新聞内容來看,這一說法隻能說是疑似,不能肯定發現的就是月氏遺址——因為考古隊并沒有明确的直接證據證明這些出土文物就是月氏的,隻是推斷是月氏文物。主要的依據有:

1、通過2015年9月至11月和2-16年5月至7月,中烏聯合考古隊兩次近3個月挖掘出的文物可以确定:撒馬爾罕盆地南緣的西天山北麓山前的撒紮幹遺址,是古代康居文化,并非大月氏遺址;

2、蘇爾漢河流域存在同時存在農業文明遺址和遊牧文明遺址,确實證明月氏在這裡居住。這些遊牧文明遺址是月氏文化的前提是月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并非居無定所,在冬天時有避寒的定居點。

蘇爾漢河流域和拜宋市(boyson)地理位置見圖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6

蘇爾漢河流域和拜宋市(boyson)地理位置

西遷後的月氏國所在地見圖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7

西遷後的月氏國所在地

3、位于西天山南麓的烏茲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和東天山的遊民文化遺址基本相同。這個基礎的前提就是月氏人原先所生活的祁連山,并非今天我們所知道的祁連山,而是天山,即月氏人原本就住在東天山,而非河西走廊。

月氏原居住區域:

新月地區文明古國(尋找西遷的馬背民族)8

月氏原居住區域:新疆巴裡坤草原

4、通過對烏茲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的52座墓葬進行挖掘,得知:女性墓葬的墓葬品比男性墓葬品多,男性墓葬品多出武器。這和《史記 大宛列傳》中所記載的月氏王被殺後月氏人“立夫人為王”的記載吻合,即月氏是貴女子文化。

總之,烏茲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所在的北巴克特裡亞地區被認為是月氏遺址地,就是因為這個地區的遺址文化和周邊同時期的文化不同且有明顯自身特征、在時間和空間上可推斷是月氏文化遺址。但這些都是間接證據,并沒有直接的出土文字資料證明是月氏遺址。這才是以後需要努力的地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