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傣族過門節

傣族過門節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9-15 05:14:14

灣甸作為昌甯唯一的傣族鄉,至今還保留着傣族的許多古老民俗傳統,除了最為隆重的潑水節外,就要數“開門節”了。“開門節”和“關門節”是和生産生活密切相關且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傣族過門節(開門節灣甸傣族傳統民俗)1

關門節,亦稱“進窪”,傣語為“毫窪薩”,意為佛主入寺。每年傣曆九年十五日(公曆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曆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曆九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内,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了人們的生産,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内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内不許到任何地方去,隻能忏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産勞動,傣家人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不建蓋新房;不出遠門;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别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台,拿佛的東西等。在這期間,除集中精力搞生産外,要定期到佛寺拜佛、赕佛,虔誠信佛的長者,自覺戒齋,穿白衣服,包白布頭巾。身着白色,意為潔白如玉,清美如雪,出世般,不染塵世的美麗!白色是清淨、純潔的标志!白色在佛教裡面稱為“白法”,也就是善法。善法在佛教來說是最為堅固有力的,又表清淨之義,所以白色就代表堅持不懈地修習善法,使我們的身心清淨無染!所以,信衆在這期間均以身着白色、素色服裝來參加佛事的敬佛赕佛活動。

傣族過門節(開門節灣甸傣族傳統民俗)2

在這三個月中,每月的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這四天,都要打齋,即到佛寺拜佛念經。打齋每七天為一齋,一個寨子或自然村自願結合,輪流供應夥食,當天供食的一戶稱“齋主”。每齋第六天傍晚,姑娘小夥們圍在齋主家“嘎光”,老年人則聚在齋主家,聽安贊講述各種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當晚回家“淨身”,第二天一大早,換上幹淨的白色衣服,端上供品攜全家去佛寺拜佛,聽佛爺念經,忏悔自己的過錯。在這一天,隻在中午吃一頓齋飯,意在節儉、磨練意志。

傣族過門節(開門節灣甸傣族傳統民俗)3

年長(一般50歲以上)的信衆們帶上美食、水果、蠟條、紙币、鮮花等到佛寺供祭佛祖,聆聽寺内高僧誦經,講解教規、佛經故事、戒律。寺中戒律分為三等:即三戒、五戒、八戒;進寺持戒者分三個班:小班、中班、大班。小班者是第一、二年進寺持戒的,受持三戒,可回家用餐。中班者為進寺五年左右持戒的,受持五戒,這時每人都擁有一串佛祖念珠,飯前要默念誦經,當天都要在寺中用餐。自持五戒起不能殺生,大班者為持戒10年以上,要求更嚴、更多些。

傣族過門節(開門節灣甸傣族傳統民俗)4

信衆們按持戒等級依次跪坐在佛寺裡,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币,在佛爺、佛像前跪拜念經、滴水,點蠟條,以求佛賜福于人,祈求健康長壽、五谷豐登。

直到3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複關門節前的一切正常活動。

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奧窪薩”,意為佛主出寺。每年傣曆十二月十五日(公曆10月中旬)舉行。其活動内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曆十二月十五日,将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擺”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

傣族過門節(開門節灣甸傣族傳統民俗)5

開門節這天,在佛寺場院中央立一棵高而直的白色布标杆,白布标杆意為告知天上、地下諸神佛祖開門。

開門節過後,年輕人便可談情說愛,置辦婚事建新房,可以外出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遊各村寨,十分熱鬧。也可以說,傣家人的“出窪”節就是一個開門迎歡樂,慶豐收的傳統節日習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