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外媒怎樣評價天問一号着陸火星

外媒怎樣評價天問一号着陸火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2:02:46

外媒怎樣評價天問一号着陸火星?到目前為止,隻有美國探測器曾經完好地登陸上火星,天問一号着陸器攜帶“祝融号”成功登陸,意味着中國是第二個将探測器送到火星表面的國家為了準備這次着陸,“天問一号”探測器帶着火星車足足繞火星轉了3個月,“看”了3個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外媒怎樣評價天問一号着陸火星?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外媒怎樣評價天問一号着陸火星(宣傳7分鐘内着陸火星)1

外媒怎樣評價天問一号着陸火星

到目前為止,隻有美國探測器曾經完好地登陸上火星,天問一号着陸器攜帶“祝融号”成功登陸,意味着中國是第二個将探測器送到火星表面的國家。為了準備這次着陸,“天問一号”探測器帶着火星車足足繞火星轉了3個月,“看”了3個月。

這不奇怪,火星對于美國來說已然熟門熟路,而對于中國“天問一号”則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之前所有火星數據都是人家發布的,是不是全面?有沒有偏差?我們都要先搞清楚。因為邁出第一步便不能回頭,等待“祝融”的是“恐怖9分鐘”,成則穩穩落地,敗則一堆廢鐵,不存在“50%成功”的可能。

天問一号着陸器成功在火星着陸

有朋友問老周,啥叫“恐怖9分鐘”?為什麼美國科學家講的是“7分鐘”,為什麼不是6分鐘或8分鐘?這跟飛船返回地球遇到的黑障是一回事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些問題。

其實“恐怖7分鐘”最早是“6分鐘”,專指着陸器從進入火星大氣層開始一直到降落在火星地面這一段時間。因為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遙遠,電波來回得半個多小時,因此我們不能知道實時情況,更談不上遙控降落,一切都要靠着陸器自主行動;加上火星大氣十分詭異且充滿不确定性,失敗概率大,科學家在地球上總是提心吊膽,故而認為這個過程很恐怖。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祝融”接近9分鐘,這個原因咱放在後面講。

地球表面有100千米厚的稠密大氣層,這使得航天器減速返回地面比較容易;月球表面沒有大氣,但月球質量小,它的表面重力隻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引力小也使航天器軟着陸變得容易;火星表面有大氣,同時表面重力也隻是地球的38%,照理說在火星上着陸應該比地球或月球更容易才對,為什麼反而更難呢?

地球、火星與月球大小比較

其實問題恰恰就出在火星的大氣層上。

火星體積小,它的引力也小,加上早在幾十億年前就失去了磁場,火星上的大氣被太陽風一點點吹走,今天即使是火星表面最稠密的大氣也隻相當于地球35千米高空那麼稀薄。這給航天器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減速度不夠。

火星大氣層很稀薄

“天問一号”環繞火星的飛行速度大約為4.8千米/秒,也就是說“祝融号”需要在8分多鐘的時間裡将速度從4.8千米/秒降到0,這首先需要依靠火星大氣來進行空氣動力減速。但是火星的空氣太稀薄了,它并不能讓“祝融号”在安全的高度内把速度降到1馬赫以下,因此我們需要給着陸器配備一頂巨大的超音速降落傘,這個降落傘可以在1.7馬赫的高速度和500Pa低動壓下開傘,将着陸器的速度進一步降至100米/秒以内。

在下降速度達到98米/秒之後,着陸器先抛掉下方的防熱大底,露出7500N的反推發動機,打開緩沖腿,随後降落傘會帶着上方的“大鍋蓋”脫離,反推發動機啟動繼續減速到大約2米/秒,發動機關機,着陸器穩穩落地。整個過程大約9分鐘。

祝融着陸

你可能會說了,在地球上着陸也差不多是這個過程呀,為什麼說火星更難?沒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個國家成功在地球上回收了航天器,環地球軌道飛行的速度高達7.6公裡/秒,比火星快多了。之所以在地球上着陸更容易,就因為我們地球的大氣層更稠密,阻力大,返回的航天器有足夠時間将下降速度減到0.6馬赫以下,降落傘打開時也更從容,并且出黑障後還有地面實時監控發指令,這些在火星上做不到。

天問一号有一頂巨大超音速傘

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沒辦法用減速傘,但它的好處是引力小、環月飛行速度低,因此可以一直靠反推發動機來持續減速。當初阿波羅11号在降落時計算機死機,阿姆斯特朗是通過手動操縱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這在火星就不可能做到,因為火星有大氣。着陸器的反推發動機在空氣中會産生不穩定羽流,飛行速度又快,會很容易失控翻跟鬥。因此,在火星上着陸的難度比登陸月球高出幾個數量級,這是對一個國家航天技術的綜合考驗,小國做不到。

火星氣動減速很難

最後來講一講中國為什麼是“9分鐘”而不是美國人一直聲稱的“7分鐘”,有朋友說那是美國人使壞,騙人的陰謀。其實未必。我們着陸時間更長,一方面是用了更大的超音速減速傘,它能在更高的高度開傘,自然能争取更多空中調整時間;同時“祝融号”在着陸過程中加了兩次主動懸停避障,這是美國探測器所沒有做到的。

在大約下降到800~600米左右高度時,着陸器會懸停,通過拍攝着陸區地表情況、由計算機分析障礙,從中挑一塊着陸區,這叫“粗避障”;當下降到100米左右再懸停,通過激光掃描着陸點,避開大石塊和斜坡坑洞,最後降落到相對平坦的地方。把降落傘和懸停的時間算上,“7分鐘”就變成了“9分鐘”。懸停避障是中國嫦娥探測器在月球上多次做過的,其實它的難度比馬斯克獵鷹火箭垂直降落難度要高很多。

懸停避障

最後講一點:所有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的着陸過程都是全自動的,其間完全沒有人為幹預,也沒辦法進行實時幹預。火星離地球太遠,電波一個來回就需要36分鐘,科學家在地球上兩眼一抹黑啥也看不到,隻能幹着急,感覺很“恐怖”。加上火星大氣層的不确定性太多,如果沒有強大的科學實力和工程技術能力,你就算是飛到了火星,大概率也是拍死在那片紅土地上。

以後誰再要BB它的科學有多厲害,你可以拍着胸脯大聲說:“老子上火星了,你們呢?”

#中國首次!天問一号成功降落火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