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子罕篇第14章

論語子罕篇第14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4:08

繼續說《論語·子罕篇》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适道;可與适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孔子說:“可以和他一同學習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禮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禮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變通靈活處事。”

有必要解釋兩個字的意思。立:立于道而不變,即堅守道。權:本義為坪錘,引申為權衡輕重,随機應變。

這句話的意思概括起來就是。雖然是同學,但大家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對所學習的東西有道不同的悟和理解。

以前我們說學習有三種境界,即知之、好之、樂之。其中樂之者,就是可以權的境界。

之所以這麼說,我們還要理解“樂”和“權”的關系,樂是遊刃有餘,物來順應的意思。那麼“權”呢?

明代學者王陽明講過悟道的三重境界:從文字上悟來的叫解悟,從情境中得來的叫證悟,最高的境界叫徹悟。所謂徹悟,是能夠離開文字和情景,随時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一個人的學習最終目的,就是應用所學。

論語子罕篇第14章(論語通讀子罕篇)1

“唐棣之華(花),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唐棣樹開花,風中搖曳起伏翻動。豈能不想你?實在是相距太遙遠了。孔子說:根本就沒有真動心吧,(真想)那兒還有什麼遠近呢?

“唐棣之花”這幾句的出處已經不可靠,它的韻律與《詩經》很像,但沒有收在今天305首的《詩經》版本裡。

其中寄寓了對“仁”執着追求的信念,也就是“我欲仁,斯仁至矣”。這句話我在說《述而》的時候說過。(下面是原文鍊接)

《論語》通讀 |《述而篇》(86)

至于為什麼表達了對“仁”的追求,我也解釋不上來,既然都這麼說那我也就這麼寫,有理解總比沒有要好。但是我認為這個理解是後世人的解讀,未必是孔子願意,所以此處存議。

論語子罕篇第14章(論語通讀子罕篇)2

《子罕篇》說完了,總結解釋一下成語:

斯文掃地:意思是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空空如也: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循循善誘:意思是指善于引導别人進行學習。

欲罷不能: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卻不能停止下來。

韫椟而藏:意思是把東西放在櫃子裡藏起來,舊時比喻懷才隐退。

待價而沽:等有了好價錢就出賣。意思是比喻誰給好的待遇就替誰工作,也比喻某些人将自己當商品,等待高價出售(含諷剌義)。

善賈而沽:[shàn gǔ ér gū] 等待有好的價錢才賣出。舊指懷才不遇,正在等待機會。

逝者如斯:時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不舍晝夜。

苗而不秀:莊稼雖生長,但不吐穗開花。比喻資質雖好,但無成就。也比喻虛有其表。

秀而不實:比喻隻學到一點皮毛,實際上并沒有成就。

後生可畏: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發展可能,令人期待。

年富力強:意思是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

松柏後凋: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境中奮鬥到最後。

歲寒知松柏: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隻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勇者不懼:意思是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