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 |
東華大橋及江門演藝中心夜景。 |
江門市新會小鳥天堂。 |
江門市東湖公園及五邑大學。 |
廣珠城軌輕軌江門東站。 |
新會中車基地。 |
已經封頂,即将落成的江門市體育中心。 |
學者雷铎曾用僑、樓、泉、風四個字來概括江門五邑的文化特色。
僑,是指江門作為中國僑都,華僑文化獨一無二。江門華僑分布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特别是與港澳地區聯系緊密。
樓,是指江門的碉樓文化,同樣也是華僑文化的附屬産物。
泉,既指江門地熱溫泉資源豐富,也形容江門為熱流湧動之地。
風,是指風氣。廣東領全國改革風氣之先,江門也是富于激情、勇于創新之地。
從文化特色上來看江門,可能更能窺見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和作為。
華人華僑,是江門發展的重要資源。江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優勢,才能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把自身發展目标與大灣區發展實現融合。而得天獨厚的僑胞資源,就是江門的獨有優勢。無論是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平台的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還是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内地與港澳地區的深化合作,都要打出“僑”牌。
除了資源優勢,還有區位優勢。江門地處珠江西岸,東連廣佛、深港澳兩大龍頭都市圈,西扼珠三角進入粵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戰略通道,是粵西的“橋頭堡”,也是“承東啟西”的重要門戶。
江門從不缺少創新、敢為的基因,抓住熱流湧動的發展機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江門将迎來更新更美的未來。
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譚敏
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楊耀烨
城市檔案
江門市,廣東省轄地級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于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彙合處,江南煙墩山和江北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門市區從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有“中國第一僑鄉”、中國曲藝之鄉(粵劇)等美譽。
江門市2002年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台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轄區範圍俗稱“五邑”。共同的曆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其中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四縣俗稱“四邑”,加上鶴山則稱江門“五邑”。
江門五邑是全國著名僑鄉,僑鄉文化獨具魅力,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萬,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五邑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亞洲地區的約占20%,美洲地區的約占70%。
同時,江門也是廣東省第一批綠化達标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