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型人工晶狀體?編者按:白内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緻盲性眼病,目前我國白内障患者約有850萬,約270萬人因白内障緻盲随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5億,白内障及老視患病率不容樂觀白内障摘除術仍是現階段治療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而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intraocular lens, IOL)的出現,主要包括多焦點人工晶狀體(MIOL)和景深延長型人工晶狀體(EDOF IOL),為白内障和老視患者提供了一體化解決方案及良好的術後全程視力在衆多人工晶狀體中如何為患者進行個性化選擇及設計,仍需要通過術後視覺質量的比較,為臨床提供更多指導近年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中心齊虹教授及其團隊,專注于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個性化植入方案及視覺質量評估的相關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的原創性成果,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虹膜型人工晶狀體?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編者按:白内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緻盲性眼病,目前我國白内障患者約有850萬,約270萬人因白内障緻盲。随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5億,白内障及老視患病率不容樂觀。白内障摘除術仍是現階段治療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而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intraocular lens, IOL)的出現,主要包括多焦點人工晶狀體(MIOL)和景深延長型人工晶狀體(EDOF IOL),為白内障和老視患者提供了一體化解決方案及良好的術後全程視力。在衆多人工晶狀體中如何為患者進行個性化選擇及設計,仍需要通過術後視覺質量的比較,為臨床提供更多指導。近年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中心齊虹教授及其團隊,專注于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個性化植入方案及視覺質量評估的相關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的原創性成果。
潛心耕耘,精益求精
2019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内障及人工晶狀體學組發布《中國多焦點人工晶狀體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系統闡述了MIOL的患者選擇及臨床應用原則,獲得眼科醫師的高度關注。但在此基礎上,如何追求更優化的視覺質量,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設計方案,尚需高質量臨床研究支持。
齊虹教授團隊曾進行一項前瞻性随機對照研究,并發表在Acta Ophthalmologica雜志上,研究探讨了基于Kappa角設計的區域折射型MIOL植入方案是否可以優化術後視覺質量。研究利用該MIOL獨特的非旋轉對稱性,術前通過Pentacam HR眼前節綜合分析儀,測量患者Kappa角大小,并進行個性化軸位設計,術中導航引導MIOL精準定位,術後結合OPD-Scan III确認其定位,并詳細評估術後視覺質量。研究結果表明,該設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區域折射型MIOL的中距離視力。
日臻完善,關注整體
在研究日益深入的過程中,齊虹教授團隊不僅關注IOL本身的植入效果,更關注到患者作為一個整體,其雙眼視功能的評估。近日,齊虹教授團隊的另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被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雜志接收。研究評估單眼與雙眼植入區域折射型MIOL術後的雙眼視功能。研究指出,在對側眼為正視老視眼的單眼區域折射型MIOL植入患者中,其雙眼近視力較雙眼植入者更差,但雙眼融合視及立體視功能與雙眼植入者無明顯差異。術後患者适應性好,表現出較高的滿意度。研究在評估MIOL視覺質量的基礎上,增加雙眼三級視功能評估,結合主觀調查問卷對患者生活中視物困難的程度進行評估,更關注貼近其術後的實際效果。
守正創新,初見成果
截至目前,齊虹教授團隊在功能性人工晶狀體及視覺質量領域開展多項系列研究,不斷開拓創新,同時關注眼前節其他部分,如淚膜對視覺質量的影響。相關成果多次于ESCRS、ASCRS、ARVO等國際會議中分享,并發表3篇SCI文章及2篇中華核心期刊文章。
該部分研究結果,為全面評估老視矯正型IOL在中國人群中的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當然,該領域仍有很多問題等待眼科醫師的探索,如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後神經适應功能、不同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後雙眼視功能比較、不同屈光狀态人群老視矯正方案評估等。
進入優質視覺時代,視覺質量才是衡量術後效果的金标準。齊虹教授團隊在該領域經驗豐富,不斷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結合術前精準計算、術中精湛技術、術後精确評估,為患者享受清晰視界保駕護航。
小結
随着科技的進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白内障手術從複明時代進入屈光性白内障手術時代,再到優質視覺時代。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的出現為患者及眼科醫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飛秒白内障手術平台的應用為手術的精準操作提供了保障。如何依據患者眼部條件,進行個性化設計、優化術後雙眼視覺質量,是目前亟需關注的問題。因此齊虹教授團隊在此領域不斷耕耘,深入研究,并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進一步指導。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可查看)
[1] Liu Y, Gao Y, Liu R, Hu C, Ma B, Miao J, Luo J, Qi H. Influence of angle kappa-customized implantation of rotationally asymmetric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on visual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cta Ophthalmol. 2020 Sep;98(6):e734-e742.
[2] Liu Y, Lan Q, Sun T, Tang C, Yang T, Duan H, Liu R, Qi H.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after 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implantation of segmented re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 a pilot study.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21 Nov 26.
[3] 高華,陳秀念,史偉雲,我國盲的患病率及主要緻盲性疾病狀況分析.中華眼科雜[J].2019,55(8),4.
[4]Liu YC, Wilkins M, Kim T, Malyugin B, Mehta JS. Cataracts. Lancet. 2017 Aug 5;390(10094):600-612.
[5]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内障及人工晶狀體學組,《中國多焦點人工晶狀體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華眼科雜志[J].2019,055(007),491-494.
專家簡介
齊虹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眼部神經損傷的重建保護與康複北京市重點實驗室PI。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幹眼的發病機制與診療;人工智能眼部影像;高度近視、老視精準矯正的視覺質量研究。制定國家職業性放射性白内障(2014年)及職業性眼病(2010年)的診斷标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省部級基金2項。在NEJM、Am J Ophthalmol、Ocul Surf、Acta Ophthalmol等高質量同行評議雜志上發表論文60餘篇。現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防盲及流行病學組委員,亞洲幹眼學會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眼表與幹眼學組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智能眼科學組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并在其他多個學術組織任職。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編輯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