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第二十六條的一段論述,讓我們奉為經典。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裡尋他千百度,回頭蓦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那麼為什麼王國維先生獨獨選擇這三首詩詞來比喻人生中的三種境界呢?詩經女孩帶你領略一二。
一、從中國詩詞發展的意象說起
早在我們的老祖宗的《詩經》中,詩詞就具有了以下的意象:那就是叙事 抒情或寫景 抒情。比如“關關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先景後情,以此比興。
後來詩歌就在此模式基礎上擴大就成為叙事 寫景 抒情或寫景 叙事 抒情的新模式。到了唐代,格律詩中間是兩聯排偶,标準格式是一聯寫景,一聯抒情。這裡舉兩首唐詩: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李白 《渡荊門送别》
這兩首詩都是起筆在實處,落筆在虛處。虛實相生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讓我們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什麼?就是我們詩歌“言——象——意”中的象。
我們說詩的意象,就是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審美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物化或固化後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産物。當你讀到這些詩時,這些意象慢慢地就在虛實相生詩意描述中得到了具體實在的表現和寄托。慢慢地我們覺得詩中的“象”更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二、王國維人生三境中的三首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人生的三種境界,分别引用了三首詩詞的名句: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柳永《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還有辛棄疾《青玉案》中的“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麼這三首詩本身具有什麼樣的意象呢?我們來詳細品鑒一下:
1、第一境界詩詞代表: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谙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籠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宋仁宗老師晏殊的一首名作,本意是悲秋懷人之作。整首詩意思如下: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着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落幕之間透露着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别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你們看詩中的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飒的秋景,望着消失在遠方的道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這一句:“《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緻。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爾。”
後來王國維将此詩意象升華,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着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确目标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2、第二境界詩詞代表:柳永《蝶戀花》
伫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拟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柳永的一首有名的詞,整體翻譯如下:
我伫立在高樓上,細細春風迎面吹來,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彌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蒙蒙,誰能理解我默默憑倚欄杆的心意?
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最後一句可謂是點睛之筆,柳永此句,意在表達主人公對戀人的思念、對愛情的忠貞,言辭間既有萬般柔情,又可見主人公堅毅的性格與執着的态度。
王國維用此句表達了另外一種意象:即:為了達成目标、實現理想,必須做到夜以繼日、廢寝忘食,即便因此勞神傷身,也不後悔,必須堅持到底。
3、第三境界詩詞代表: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峨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是辛棄疾不得志一生中的一次偶遇,至此上元節,他隻身一人擠到街市中央,融入這車水馬龍的佳節中: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着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随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作者原意最終尋了好久,等來了意中人。最後一句得償所願的理想,被王國維寫進了最後一個境界:那就是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可能會長期努力卻一無所獲,但隻要堅持不懈,定然會在某個瞬間發現,你早已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階段,從而收獲成功。
三、王國維為什麼會選這三首詞做人生三境?
王國維為什麼将這三首詞作為人生三境的論述呢?詩經女孩分析了一下,有以下三個原因:
1、《人間詞話》本身就是對宋詞的文藝評論提到詩詞,我們都會說唐詩宋詞。那麼,對于宋詞的分析和評論,就不得不提到宋朝這三個大詞人:晏殊、柳永、辛棄疾的詞。
對于晏殊的詞,王國維評“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說明了對于晏殊的推崇。
而對于柳永,王國維評論褒三貶二。本質上肯定柳永的詞,說“長調自以周、柳、蘇、辛為最工。”但是對于柳永為人,覺得“輕薄子,隻能道‘奶奶蘭心蕙性耳。”
而對辛棄疾,王國維有極高的評價。從“南宋隻愛稼軒一人”中可見他對辛棄疾的高度贊賞,他認為,南宋詞人可比肩北宋者,隻有辛棄疾一人。
2、這三首詞中具有相同的境界
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生三境的論斷來自《人間詞話》,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了“境界”一詞,境界本意是一定的疆土範圍,這裡詩人所說的境界包括了物境、情境和意境。 而王國維的境界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被大家奉為經典。
這三首詞初看,都是描寫愛情的詩,王國維将這三首詞重新編排,将詩詞意境做了升華,貼切的表達了自己對成就大事業、做大學問需要經曆的三個境界,和談戀愛一樣:
第一苦苦求索卻不得,開始前的茫然無措、憑高望遠的孤獨寂寞都在其中,但是不會放棄的。第二在求索過程中,為了(伊人)目标堅定執着的追求;第三苦苦尋覓而不遇,但是偶然又得之,這偶然又不是偶然,背後是無數的量變引起了質變。
将戀愛中的境界升華成了事業和人生,王國維這一理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當時王國維在後面注解了一句:“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害怕晏殊等不理解他的解釋呢。
3、詩詞境界也是人生境界
王國維先生深受叔本華思想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個體生命意識,他始終把對人的關照放在第一位,畢生所努力思考的便是如何實現人的最終的自由和解脫。
唐代禅師有一首著名的論調:“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禅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人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 這也說出了人生的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真實自然,一葉障目;第二境界是舉一反三,矯飾性情;第三境界是鉛華落盡,返璞歸真。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選取這三個詩詞,将戀愛的三個境界升華為人生的三個境界,從“西風碧樹”“高樓遠路”谕之苦心孤詣,“衣帶漸寬”“伊人憔悴”谕之如醉如癡,“百度千尋”“燈火闌珊”谕之茅塞頓開。将禅學、詩學與人生哲學熔為一體,構建起了一個千古标杆“人生三境界”,這是獨特的中國文化的精準闡發。
對于這三首詩詞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詩經女孩 我們一起來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