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看到的世界,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嗎?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事實上,科學的發展已經充分證實肉眼的局限。如今,人們常常用相機或者拍照手機來代替肉眼觀看世界,鏡頭裡捕獲的畫面,是世界的真實寫照嗎?
現實它就在那裡,我們面對它,我們拍到它,但是我們不一定get到它。人類的常規視角和慣性思維,給了現實足夠的隐匿空間。法國人Jean-François Rauzier讓·弗朗索瓦·赫奇耶,就像一位天馬行空的現實造夢者,他的攝影作品看起來超級逼真,卻無一不是後期營造出來的幻境。他厲害之處,在于經由微觀與宏觀營造的幻境,帶你去感受現實。
讓·弗朗索瓦·赫奇耶的照片被稱作“超精細攝影作品”(Hyperphoto),超精細與超宏大奇妙地結合在一起,帶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攝影師用上百成千張遠距鏡頭拍攝的照片進行拼接貼合,通過無休止地重組、拼貼、旋轉、重疊,構成無比精細的超現實幻象,将幻想植入實景,将現實幻為夢境,最終形成單張上億像素、畫幅數米甚至數十米的作品。本次大理國際影會,策展人杜涓帶來了讓·弗朗索瓦·赫奇耶的12張“超精細攝影作品”。分為四個主題系列:魅之城市、幻之景觀、根之于本、夢之蒼穹,“從寫實到抽象,從北京到紐約,從唯美到曠寥,涵蓋Jean-François不同的創作風格。”
幻之景觀——《超越凡爾賽》
雖然深受超寫實主義影響進而開創“超精細攝影作品”風格,但讓·弗朗索瓦·赫奇耶并非隻是一位形式的探索者,他的作品難得言之有物,充滿了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在天馬行空的畫風之下,隐藏着攝影師厚厚的文化積澱。觀看他的作品時,懂得的人們,常常會心一笑,因為,攝影師擅長以細節來呼應文學或藝術大師的作品。在《超越凡爾賽》中,戴禮帽的男子,讓我們想起了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利特的畫作;《非凡之旅》的創作靈感來自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深淵》;《北京巴别塔》,套用聖經中的巴别塔寓意蝸居背後的疏離;《高迪的夢》,直接緻敬西班牙建築大師高迪……
北京巴别塔 (局部放大後每扇窗後細節清晰可見)
多元而豐沛的知識儲備為攝影師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感受着知識帶來的充實與自由,攝影師創作了一組以“書”為主要元素的作品系列——《根之于本》。其中,《書·樹》是浪漫的幻想之作,充滿了文化的尋根儀式感,書和紙張都來源于樹,樹象征着生命、繁衍、守護、堅持,書之樹的紮根向上,意寓着文明的誕生與生生不息;《聖日内維耶圖書館》以逼真的視覺效果,營造出一個金碧輝煌的書之聖殿,務必讓人第一眼就折服于這份宏偉與神聖。這兩張作品,差不多也代表了法國人對于“讀書”這件事的态度。在這次大理國際影會期間,筆者遇到了幾位法國攝影大師,他們不約而同地提醒年輕攝影師,要多看書!也許,讀書才是攝影進階之正道。
《聖日内維耶圖書館》
《幻之景觀》系列,集中體現了攝影師對于建築遺産的關注與思考。在凡爾賽宮,攝影師看到無限宏偉的極緻,卻正是萬物湮滅的開始,于是有了充滿末世畫面感的《超越凡爾賽》;在西班牙建築大師高迪設計的米拉之家,攝影師感受到巴洛克建築的巅峰造極與靈思飛揚,他乘興追擊,續寫未竟的《高迪之夢》。
《高迪之夢》
《魅之城市》和《幻之景觀》這兩個系列在題材上有些近似,都源自攝影師對于城市的觀察與思考,隻是立意點稍有不同。《魅之城市》抓住不同城市的氣質與特點,将其進行放大觀看。《幻之景觀》囊括每個城市無數細節,力圖把一個陌生城市的點滴如實記載下來,也同時引發思考,城市發展的邊界在哪裡?
拿國人熟悉的北京這座城市為例,在《魅之城市》中,攝影師敏感地以《北京巴别塔》,捕捉到這個城市對于包豪斯式蝸居的狂熱追求,高聳入雲的樓房中擠擠挨挨的房間,小門小戶的悲歡離合,被密閉的窗戶關得嚴嚴實實。上帝無需錯亂人的語言,高樓讓人們彼此疏離,不通往來。《幻之景觀》系列中的北京,卻充滿了絲絲溫情。攝影師中意于老北京被平房環繞的街道與胡同,這些懷舊的老街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和濃濃的人情味。這兩張作品,用細微與宏大,一擊而中,刻畫出我們愛并恨着的北京城。
《景觀北京》及局部細節放大 圖片來自大理國際影會官網
能夠開創屬于一己的風格,卻又并不被形式所限制,任由思辨與想像的光輝在畫面中流淌。讓·弗朗索瓦·赫奇耶與世界的對話不走尋常路。上帝局限了人類的視角,赫奇耶卻借助知識與技術來開拓思維,打開視野與局面,實現了另類角度的觀看。他以微觀與宏觀的雙面夾擊,為我們拎起現實藏匿着的小尾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