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死活就不上照,平日裡看看真人還是不錯的,但一拍照就玩完,根本就沒法看!不上照是因為光線不對,或者不會化妝,不會選角度等等多種解釋,但照鏡子也不一樣,這不是吓人嗎?但事實上還真是這樣,而且有科學依據!
為什麼鏡子中的人還現實中的不一樣?
很多學物理的朋友馬上就會想到,照鏡子時看到的自己是過去的的自己,因為光線到鏡子,再從鏡子反射回來是需要時間的,盡管光速高達30萬千米/秒,但仍然需要那麼一丢丢時間,所以過去的我沒有現在的我好看!
其實要這樣強行解釋也不是不可以,但為什麼不是過去的我更年輕帥氣(漂亮)呢,為什麼一定是現在好看呢?這個問題就沒法回答了!但事實上我們今天要說的問題中,這個卻不是關鍵,而是我們的視覺習慣導緻的!
為什麼鏡子中的你看起來更精神?那是因為曝光效應!
什麼叫臭美?就是一個人反複照鏡子,咋看都好看,搞不好還拍拍自己的臉,還說幾句“寶寶就是天生麗質”,很多時候我們都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但其實照鏡子的時候有一種心理學上的“曝光效應”在作怪!
什麼叫做“曝光效應”呢?簡單了理解就是當你熟悉一個人時,也會覺得這人看起來其實也不難看出,或者說熟悉的了就會覺得更好看,當然我們是看不到自己的,絕大多數時候看到的自己都是鏡子中的自己,那麼本人和鏡子中的人看起來有差别嗎?
沒有,裡外都是本人!但如果要較真的話,答案是有,而且差異很大!沒有一個人是完美到左右對稱的,有的人左右相對比較對稱,但有的人左右臉相差就比較大了,筆者的一位同事就是典型的左右臉相差比較大,但并不影響她是一位美女!
當然除了普通人外,很多明星也是左右臉不對稱的重災區,假如将其左臉鏡像到右臉或者反之對比,那麼這就是神似的兩個人,看起來就像雙胞胎,非常相似,但仔細看仍然區分兩者的區别!
所以看鏡子中的人就是這個效應,我們看習慣了不對稱的狀态,比如左大右小,或者右大左小等,所以突然看到鏡子中相反的自己時不習慣的結果就是有種說不出的差别!所以大腦這個視覺處理系統反饋的最終結果就是不如鏡子中習慣的自己好看!
哪個好看?左右哪個才是原版,懵了嗎?
為什麼動态的人看起來比暫停的畫面好看?凍臉效應
2012年2月20日,NCBI上發表了一篇非常有趣的論文,标題是《The Frozen Face Effect: Why Static Photographs May Not Do You Justice》(凍臉效應:為什麼靜态照片對你不公平)
描述這個問題很簡單,很多朋友都可能有這樣的經驗,電影看了一半突然想走開,那麼當然是按下暫停鍵,但當忙完事情回來看到電視機前準備繼續觀看時,基本都會為正在暫停中醜陋的女主而驚吓到,按理來說對一個人感覺是不會變的,比如她在講話或者動作中,我們都覺得她表現非常優美,但突然截個屏,醜态畢露無疑!
大部分對象都運氣不好
為什麼會這樣?NCBI的論文告訴了我們這是個怎麼樣的心理過程,因為人類的大腦會對習慣性的對象分類,這個運動中的人各種表現都會被納入大腦這個複雜的圖像處理系統中,比如她在講話,或者某些動作時,大腦會對其中的動作做一些選擇性的忽略,因為下一“幀”圖像的連貫性,大腦會将這套動作連貫處理!
處理動态畫面,大腦更容易“興奮”
簡單的說就是大腦更擅長處理一個動态的面孔,根據論文中設置的對照組測試表明,人類的大腦更容易識别動态的面孔而不擅長識别靜态的面孔,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吸引力的差别,比如我們更會覺得動态連貫性的面孔更适合我們的審美觀。
所以當某人給你的視頻中突然來個截屏時,那麼大部分時候都是醜态暴露無遺,即使再專業的攝像師或者即使好萊塢花了超高價錢制作的CG畫面也經不住這樣折騰。這就是“凍臉效應”帶給我們對世界的感知。
所以當你照鏡子或者看到自己在電視屏幕上被暫停時,還真就不是那個你認識的你!照鏡子時隻是你習慣的你,而畫面被暫停時,那是平時被忽略的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