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中,我們常把一些不好吃的“邊角料”丢掉,這當中其實有不少具有藥用價值的寶貝。醫生們告訴你:不妨變廢為寶,可以為健康加分!
玉米須:利尿消腫、利濕退黃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黃穗平:
玉米須性平,味甘、淡,歸膀胱、肝、膽經,具有利尿消腫、利濕退黃的作用,一般用于泌尿系統感染、尿路結石引起的小便不利,腎病引起的水腫,肝病引起的黃疸等。
玉米須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利尿消腫,可單用玉米須大劑量煎服,或與冬瓜皮、赤小豆、薏苡仁等利水藥同用;治脾虛水腫,與黨參、白術、茯苓等相伍;玉米須治療膀胱濕熱之小便短赤澀痛,與車前草等同用;治療肝膽濕熱,可與海金沙、金錢草等同用。
現代研究發現玉米須制劑能促進膽汁排洩,降低其粘度,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于膽管炎患者。
【用法】
平常我們買來沒有剝開的玉米時,可以把玉米須留下曬幹,備用于以上情況發生時。煲玉米湯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洗淨連同玉米一起煲湯,起到保健作用。
資料圖 毛圓圓/攝
玉米軸是經玉米脫粒後剩餘的穗軸,廣東人叫它“玉米芯”,根據《中華本草》的記錄,玉米軸性平,味甘、歸經脾、腎、膀胱經,也有健脾利濕的作用。
冬瓜皮:消水腫、利小便廣東省中醫院脾胃大科主任黃穗平:
冬瓜皮性涼,味甘,歸脾、小腸經,相比冬瓜肉而言,冬瓜皮利尿消腫的作用更強,可用于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
夏天暑熱難耐時,飲用冬瓜湯有非常好的解暑利尿的功效;冬季進補過度産生濕熱時,适量飲用冬瓜湯,可以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所以,用冬瓜煲湯的時候保留冬瓜皮,利尿作用就會加強。
給大家推薦一款食療,冬瓜海帶豬骨湯。
【材料】
帶皮冬瓜500克,海帶100克,生姜3片,豬脊骨500克。(2人份)
【做法】
①海帶泡發;
②冬瓜洗淨外皮切塊;
③豬骨焯水;
④把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燒開,調成中火煲1小時即可。
适合脾胃濕熱伴肥胖者,常見形體肥胖、肌肉結實、面垢油光、口氣臭穢、舌紅、苔黃膩。
冬瓜仁也是一味臨床上較常用的中藥,它具有清肺、化痰、排膿的作用,對于肺熱咳嗽、肺癰、腸癰、鼻炎、鼻窦炎、排黃痰、留黃涕等都有不錯的功效。治療肺炎、肺膿腫的名方“千金葦莖湯”中就用到了冬瓜仁。
橘葉:泡茶喝緩解乳房脹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經方研究室中醫學博士王平:
這段時間正是橘子上市的時候,滿大街橘黃色、橙紅色、青黃色的橘子讓人垂涎欲滴。
橘子渾身都是寶,果肉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橘子就能滿足人體一天中所需的維生素C含量。
橘子皮又稱陳皮,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之功效,還可以除茶鏽、除臭、美容;橘絡能通絡化痰、順氣活血,由于橘絡中的維生素P含量較高,因此還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橘核能散結止痛,臨床上可用來治療睾丸腫痛。
除上面所說的以外,橘子葉常常被大家忽略,現在我們買橘子,農家為了保鮮,常常帶有好多葉子,這些橘子葉,我們不要随意丢棄,把它洗幹淨之後通風曬幹,儲存好。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泡茶喝,就不錯。
【用法】
比如,當我們生氣後肝郁氣滞,感覺乳房脹痛的時候就可以拿橘子葉來泡茶喝,一次取兩三片,用熱水沖泡就行。
資料圖 陸瑤/攝
花生皮:健脾胃、補氣血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統療法科朱慶軍:
花生皮也叫花生紅衣,盡管中西醫對于補血的認知并不相同,但說它補血都沒錯。
西醫中,狹義的補血指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但從廣義的補血概念來說,增加血小闆也是補血;而中醫認為脾統血,花生紅衣能夠補脾胃之氣,所以中醫認為花生衣可以補血。
一般來說,沒有不能吃花生衣的人,不能因為花生衣能夠增加凝血功能,就說血液黏稠的人不适合吃花生衣。
血液黏稠的人,比如血脂高的人,這與他們自身的代謝障礙有關,花生衣可以促進血小闆生成,避免血小闆聚集。
花生衣補血,不代表吃花生衣會升高血脂。也并不是吃一把花生衣,半個小時以後這些花生衣就變成了紅血球。所以,不必太擔心吃花生紅衣不健康的問題,因為沒有人一把一把地隻吃花生衣。
【用法】
在正常吃花生的時候,連花生帶紅皮一起吃,不會有任何問題,但血脂偏高的人要少吃花生。
資料圖 齊钰/攝
龍眼殼:内服可以治頭暈廣東省中醫院脾胃大科主任黃穗平:
除了味美,龍眼的藥用價值很高,民間自古便有“南方龍眼北方參”的說法,其滋補功能顯而易見。
而且一顆小小的龍眼包含了三味中藥材——龍眼肉、龍眼殼、龍眼核。
龍眼肉即桂圓,是一味補益中藥材,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作用,被推舉為治療心脾兩虛證的要藥,适合作為久服的補品,還可日常當零食嚼食或煲湯。
龍眼殼具有祛風散邪、斂瘡生肌的功效。《本草再新》記載龍眼殼:“治心虛頭暈,散邪祛風,聰耳明目。”龍眼殼可煎湯内服可用來調理風邪引起的頭暈和荨麻疹、預防老年性聽力下降等。龍眼殼外用主要用于斂瘡生肌,适用于燙傷、癰疽久潰不斂。
【用法】
龍眼肉可日常當零食嚼食或煲湯。龍眼殼可煎湯内服可用來調理風邪引起的頭暈和荨麻疹、預防老年性聽力下降等。
跟龍眼殼一樣,龍眼核大多也被丢棄,其實龍眼核也可入藥。龍眼核具有行氣散結、止血、止痛等多種功效,可用于疝氣、瘰疬、創傷出血、痛症、洩瀉等多種病症。
柚子皮:理氣消食、解油膩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
平素吃多吃膩後,通常會想到谷芽麥芽煲山楂,其實,柚子皮的理氣消食作用也很不錯。據《本草綱目》記載,柚子皮有“消食快膈,散憤懑之氣,化痰”等功效。
秋冬正是柚子上市之時,吃完柚子肉,把剩下的柚子皮用來做菜,便可為腸胃減減壓。
【材料】
準備五花豬肉300克,柚子皮1個,枸杞10克,蔥(花)、食鹽、蚝油、生抽、花生油适量。
【做法】
①五花豬肉剁成肉泥,混入生抽、蚝油、花生油、蔥,腌制約15~30分鐘;
②柚子底部劃十字打開,分離皮肉,将柚子皮的黃色部分去淨,切成三角形小塊後,在側面開一小口;
③把柚子皮放入沸水中煮軟,再用涼水清洗3~4次,擠幹水分,去掉柚子皮中的苦味;
④在柚子皮的開口處塞上适量的肉餡,擺盤後放入鍋裡,冷水上鍋,蒸20分鐘即可食用。
提醒:如果嫌柚子皮苦,可以将柚子皮煮過後再用涼水清洗,這樣可去掉大部分的苦澀味。
資料圖 楊麗萍/攝
本文首發于2020-11-10健康時報總第1744期06版《這些中藥常被丢掉,可惜!》
本文編輯:王真 審稿主任:楊小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