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用《周易》的資料來解讀儒字儒家。《周易》有一卦叫需卦,早在胡适寫《說儒》時,就注意到儒字和需卦之間的聯系,認為需就是儒的本字,需就是儒。
這一點無疑是正确的,但是,遺憾的是,一方面胡适不了解儒的甲骨字形;另一方,胡适對易經基本也是外行;更重要的,三一方面,胡适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一代,對中國的經典和曆史開始缺乏基本的尊重,開始用從西方學來的生吞活剝的東西,生搬硬套到中國經典和曆史頭上,肆意歪曲。因此,胡适對儒的解釋基本都是“胡說”。
這種新文化式的學風,甚至新文化時期的結論,目前依然在主導着中國學術界。譬如,胡适近乎胡說八道的《說儒》在當下依然被視作“經典”。
要正确解讀需卦,首先需要正确理解“需”的原始内涵,所需的是什麼?什麼人提供所需之物?否則就漫無邊際,無法把握。結合儒字甲骨文、《周易》卦序,以及《周官》關于儒的記錄這三方面的資料,可以解決之。
《周禮》中有兩處提到“儒”,而且兩次都與“師”并列。《周禮·地官·大司徒》:“四曰聯師儒”。鄭玄注:“師儒,鄉裡教以道藝者。”《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
從鄭玄的注可以看出,到東漢晚期,人們已經對“儒”和“師”無法區分了,把“儒”也當成了“師”。但是,就《周禮·天官·大宰》的記錄看,“師”、“儒”明顯是兩類人,兩種職能。
《周易》有一卦叫“需卦”,胡适就認為需卦實際就是儒卦。不過,他卻對儒和需卦進行宗教化的錯誤解讀。同時,胡适還沒有注意到《周易》中的另外一個重要證據,體現在卦序上。
《周易》64卦前八卦的卦序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乾、坤”兩卦是在提出整部易經的基礎原則、理念。後面的62卦都是以“乾坤”為基礎的演化過程。“乾、坤”之後,是“屯”,意思是開始,這一卦才是演化的真正開始。“屯”還有聚集,聚集成一個社區、社會之意,目前北方還有很多地名叫“屯”,譬如著名的北京三裡屯。因此,“屯”也就是社會的初創、初始。
“屯卦”後面是“蒙卦”,這個“蒙”就是啟蒙、教育。一旦有了社會,馬上需要的就是教育。這個排序足以顯示《周易》對教育的重視,足以顯示中國傳統對教育的重視。蒙卦其實就是“老師卦”,啟蒙者、教育者就是老師。但是,在《周易》“師”更主要的義項尚不是老師,而是軍隊。《周易》的确有“師卦”排在“訟卦”之後,意味着争訟發展到極緻是戰争。
“蒙卦”之後是“需卦”,“需”其實就是“儒”,“蒙”其實就是“師”,這樣《周易》的卦序就與《周官》相合:“師、儒”并列。這也可進一步證明“需卦”就是“儒卦”。
那麼“需”的内涵究竟是什麼?則可以從排在“需卦”之後的“訟卦”找到答案。因為“需卦”和“訟卦”是一對“反對卦”,卦象相反,卦名的含義也應該相反。
在《周易》64卦的排序中,從“乾、坤”開始,都是兩兩互為反對卦:每一對的卦的卦象和卦名的含義相反。64卦實際上是由32對反對卦構成。譬如,“乾、坤”是第一對反對卦,乾卦卦象為六根陽線,坤卦則為六根陰線。乾坤的含義也是相反。“乾坤”之後是“屯蒙”一對反對卦,兩者的卦象為上下颠倒。“屯”是社會初創時的狀态,是無知的,“蒙”是教育,讓人擺脫無知。即“屯、蒙”含義相反。
然後是“需訟”,兩者卦象也是上下颠倒,“需”和含義也應該與“訟”相反。接着就是“師比”,兩者卦象也是上下颠倒,含義也是相反的。“師”是戰争,而“比”則是和平的親比的狀态。
大家所熟知的是11、12兩個反對卦:泰、否。這兩卦的卦象也是上下颠倒,卦名的含義相反。
“訟”就是糾紛,尤其是去見官的糾紛,官司。“需”是“訟”的對立面,應該為“無訟”,這恰恰是儒家傳統最為重視的。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無訟”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層面是有了糾紛,不去見官,不打官司,私下解決;第二個層面是壓根就沒有糾紛,通過提前商定,将糾紛消除于未然。顯然,“無訟”更是指第二層面。
将糾紛消除于未然有個重要工具,就是契約。雙方充分溝通,坦誠布公,形成共識,在這個基礎上簽訂契約。但是,在簽訂契約的過程中,甚至在執行契約的過程中,也往往有分歧,單純地靠兩個人的直接溝通,無法形成共識,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中介、中保。憑借自己的道德威望,通過說理、評理,為契約雙放消除分歧,形成共識,最終幫助契約簽訂以及執行。
因此,“儒”就是契約中保、中介,或者說提供契約中保、中介服務的人。其主要方式就是評理、說理。這與《周禮》說:“儒,以道得民”相合。“道”就是“理”,“以道得民”就是“以理得民”。“得民”就赢得人民的尊重。
實際上,在中國傳統中,能夠成為契約中保、中介的,能夠被人們邀請為糾紛雙方評理的,都是社會中德高望重的人。而且,他們做這些事也是完全免費的,義務的。
《老子》關于這一點也有重要記錄,第79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這段話也是談如何消除糾紛,如何“無訟”的。“和大怨,必有餘怨”是說,一旦糾紛産生了,就很難消除。“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說,對于為糾紛雙方進行勸解中間人,本來是好心好意,但是,也很容易招緻矛盾雙方的抱怨、不滿。“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是說,因此,最明智的處理糾紛的人,應該秉持欠款人的态度,不強加自己的任何成見、權威,完全尊重矛盾雙方本人的真實意見。
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有德司契,無德司徹”。“有德司契”是說,水平最高的糾紛消除者,都是充分利用書契(契約),幫助雙方達成共識,簽訂書契,這樣就能夠将紛争消除于未然。“無德司徹”中的“撤”是車轍、軌迹,這裡是指當糾紛發生後,再收集雙方的證據,為其進行評判,這是低水平的人做的事。“有德司契”就是孔子所說的“無訟”,“無德司徹”就是“聽訟”。
因此“需卦”的“需”就有三重含義。第一重,人民所需的消除糾紛,建立契約的中保、中介服務,即“評理服務”;第二重,能夠為社會提供消除糾紛,建立契約的中保、中介服務的人,後來加亻為“儒”;第三重,“儒”為社會提供“需”這種服務的過程。
“需卦”卦辭和六爻爻辭所描述的正式“儒”為社會提供“需”這種服務的過程。下面一一解讀。
需卦卦辭:“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孚”就是“誠”,作為一個幫助契約雙方達成共識,簽訂契約的中保,以及作為為糾紛雙方消除糾紛的中人,“儒”的基本原則就是“誠”。做到“誠”了,才能成功,然後才能光大和亨通。“貞”是堅守正道、正義。做到“貞”了,就“利涉大川”,能夠克服艱難險阻。
需卦第一爻爻辭,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初”是第一爻,“九”指陽爻,即六爻第一爻為陽爻。“需于郊 ”就是在偏遠的地方為人們提供契約中保服務。“利用恒”按照契約中保一般應該做的去做。整句話的意思是:在偏遠的郊區,也可以去提供契約中保服務,按照契約中保職能的常規做法去做。
要理解這句爻辭的涵義,關鍵是理解“郊”字。“郊”的字形為“交”加“邑(阝)”。《爾雅》說:“邑外為郊”。從郊的字形看,“郊”應該是指“邑”之外與“邑”有交往的地方。“邑”的甲骨字形為“口”加“卩”,“卩”為結繩之右繩,指代結繩。“口”指代與結繩相配套的語言性條款。“邑”的總體含義是結繩,意思是存在結繩關系、契約關系的區域,或者說結繩文化、契約文化存在的區域。其實郊也是“邑”,這不過這個“邑”不是自己的“邑”,是和自己的“邑”相鄰的“邑”,也是盛行結繩文化、契約文化的。關于這些甲骨文考釋,以後将專文詳述。
“需于郊”中的“郊”并非單純地偏遠,而是指盡管偏遠,但是卻存在結繩、契約,懂得使用結繩、契約。而非壓根即沒有結繩、契約的地方,那是野蠻的地方。對于儒而言,不管多偏遠,隻要那裡的人們懂得結繩、契約,“儒”就可能幫助他們去建立契約,提供契約中保服務。對于壓根就不懂結繩的野蠻地區,則是不可以的。
上一篇我們已經指出,《周易》64卦的第一爻,往往是提出一卦的基本原則。需卦第一爻也是需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即要盡力為知道結繩,知道契約的地方的人,提供“需”的服務,哪怕多偏遠。
第二爻,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第二爻,是下卦的中爻,這一爻位代表中道、合理,意味着這一爻中“需”的方式是最合理的。“需于沙”,就是在為契約雙方充當契約中保時,在為糾紛雙方調解糾紛時,應該象站在沙子中一樣。沙子的特征是松軟的,不會粘在腳上。“儒”與自己的服務對象的關系,就應該象腳與沙子的關系,不會粘附在一起,保持距離,保持雙方的獨立性。這樣即使小有不滿,最終會是好的結果。
第三爻,九三:需于泥,緻寇至。這一爻爻位為第三爻,不中。而這一爻本身又是陽爻,意味着太過激進了,太剛了。“需于泥”,是說,“儒”忘記了自己是中間人的身份,在為糾紛雙方調解的過程中,在幫助契約雙方的過程中,參與太深,象泥粘附在腳上一樣。這一定會招緻雙方的抱怨,為自己制造麻煩。
第四爻,六肆:需于血,出自穴。這一爻是上卦的第一爻,上卦是政府卦,下卦是民間卦。在下卦中,“儒”是作為民間人士,在義務為社會提供“需”的服務。在上卦中,“儒”則走進官府,成為官員在從事“需”的服務。“需于血”,意思是通過戰争來消除紛争。這意味着,正遭遇外族人的入侵,“儒”需要領導人民、軍隊奮起抵抗。“出自穴”是背井離鄉。
第五爻,九五:需于酒食,貞吉。在下卦中,“儒”都是民間人士,義務地為社會提供“需”的服務。但是,在上卦中,民間的“儒”已經成為政府官員,職業化了。他們接受國家的俸祿,來支撐自己日常生活,解決了後顧之憂,而可以全身心地為社會提供“需”的服務。
“需于酒食”就是說“儒”已經解決了吃飯問題、生活問題,沒有了後顧之憂。
第六爻,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是說,在“儒”們的服務下,社會恢複了秩序。大家都可安居在家。這時遠方的異族人,也慕名前來,遷移到中國來。這時就需要對他們以禮相待,教化、感化他們。
我們前面用甲骨文資料得出的結論與此相合,這樣甲骨文、《周易》、《周禮》有關儒的資料就可相互支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