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帶口令

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帶口令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4:55:44

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帶口令?第一步:無極式,兩腳平行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身體中正,全身放松,目視前方,呼吸自然,心無旁骛,靜心滌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帶口令?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帶口令(陳氏太極拳小架預備式練法及要求)1

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帶口令

第一步:無極式,兩腳平行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身體中正,全身放松,目視前方,呼吸自然,心無旁骛,靜心滌慮。

第二步:太極式,身體重心随呼氣微向下沉,重心落在兩腳内側偏多于兩腳外側,約六四的比例,膝關節微屈,丹田下沉,尾闾自然向上泛起,含胸拔背,虛領頂勁,周身相合,有蓄勢待發之意。

開裆: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以下簡稱圖說)中講“裆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裆即開矣,不會開裆者,腿雖岔三尺寬,不開仍然不開,是在學者細心參之。”此論足以證明,開裆不在外力、外形,全在心意,心意想“會陰穴松開一線,裆部放松,向兩側打開”,則兩大腿根部肌肉自然放松,髋關節更加放松,此即開裆了。

沉丹泛闾:丹田向下松沉,由于丹田向下移動,使尾椎骨自然向後向上翻起,臀部肌肉向後及兩側泛開,胯部有前合裡裹之意。此乃物體空間位移的物理現象,并非故意為之,坊間時有“翻臀損傷腰椎、練陳式拳導緻腰疼”等等說法,皆屬練拳時故意将尾椎向後向上翻卷,不是自然而然之法,實為錯練,習者戒之!

含胸拔背:兩乳之間的膻中穴放松,微向後貼,即完成含胸,人體脊柱随頭部上領,向上有挺拔之意,大椎穴向後意貼衣領,即完成拔背。

虛領頂勁:頭頂百會穴正前1.5寸為前頂,正後1.5寸為後頂,虛領頂勁要求前、後頂之間的連線與地面平行,百會穴豎直向上,如此才能出頂勁。頸部放松,以頂部虛虛領起全身。《圖說》講:周身精神全系于頂,故頂勁領起來,全在似有似無之間。可見關鍵在虛領,不可僵硬。

以上要求不僅在太極式中要做到,而且要貫穿整個行拳過程。

名稱初探

預備式是正式打太極拳之前,身心調整工作的總稱,包括了無極式與太極式,從外形動作上看,無極式與太極式無太大差别,為什麼要分為兩個名稱呢?《圖說》中講,無極者,一物未有也,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無極态的作用,顯然是為了使練拳者身心入靜,洗心滌慮,進而進入拳的世界。其本質特點是心無所思,身無所向。關于太極态,《圖說》中又講,太極雖無形聲而機朕已兆,如碩果之仁生,打拳上場後,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通俗講,太極式雖身形未動,但心意已動,整體處在全神貫注,蓄勢待發的狀态,正所謂,手未動,身先動,身未動,意先動。

因此,無極式與太極式應為正式練拳前預備動作的兩個階段,隻言太極起勢,則少了平心靜氣,調整身心的部分,隻言無極式,則少了正式動作之前,身未動,意先發的蓄勢部分,故以預備式命令。

拳架考證

太極拳的起勢,應當從兩腳并攏開始,還是從兩腳分立開始?現在來看,似乎從兩腳并攏開始居多,然觀陳鑫先生《圖說》中無極象圖與太極象圖,兩腳距離并無變化,且已蓄勢待發,陳鑫早年弟子陳子明先生,晚年弟子陳克忠先生之拳架,包括小架拳另一位代表人物,陳立清先生,甚至包括陳氏老架陳發科先生所傳之拳架,均以兩腳分立為起勢,由此可知,古傳陳氏太極拳當以兩腳開立為起勢。

拳理探讨

何為周身相合?師爺陳伯祥先生在講拳時,說的最多的三個字就是“合住勁”。中國武術各個流派都講“合”、“三合”、“六合”。在此隻探讨陳氏太極拳中的周身相合。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講:“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内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髒百骸悉在其中矣。”

這段論述中,“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孰非内合。”可歸于《十大要論》中的“四梢論”;“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可歸于《十大要論》中的“六進論”;而“内三合”的論述,非長久用功不能體會,屬于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列。因此陳長興關于練拳中“合”的内容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

陳氏十六世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書》中關于“合”講了兩種意思,第一種講:“周身一齊合住勁,且周身骨節各處與各處自相呼應而合,如是手與足是也”,此種與與長興公所述一緻;第二種講:“手與手合、肘與肘合、肩與肩合、膝與膝合、足與足合”“肘尖沉下,與後肘合住勁”。

綜合上述拳論,可知陳氏太極拳的“合”是在兩個維度上同時相合,如左手在與右足合的同時,又要與右手合,右肘在與左肘合的同時,又要與左膝合。

何為“合”?遙相呼應也。又如陳氏太極拳的掌型,當做到大拇指與小拇指遙相呼應時,整個手掌就達到了“合勁”,這就是陳氏太極拳特有的掌型:瓦壟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