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
起源:
其出自劉處始祖妫滿,是黃帝第9世孫舜的後裔。周文王時,舜後裔妫滿(即胡公滿)要文長女太趣。周滅商後,周武王封湖公滿于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毫縣以北),以參等帶的察把、建部宛丘(今河南淮陽),國号陳,其子孫以國為姓。和自陳國公族後裔。妫滿第12世孫陳完于周惠王五年(前672年)因避難逃到齊國改處田。陳完第十世裔和建立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第3子田轸逃至顆川(令南禹州、許是帶),恢複陳姓。
胡松滿的後裔、除陳完支系外,還有3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
(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牍鄉。
(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琏,居于固始,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颍川陳氏。陳寔、字仲馬,封颍川侯,為颍川陳氏始祖。
據載,北魏孝文帝遷都後實行漢化政策,将多字姓改為單字姓,其中代北鮮卑族“侯莫陳氏”改為陳姓。
晉永興元年(304年),陳寔四子陳謀(号季方)裔孫陳潤任南海太守遷散騎侍郎,攜眷有光增固始南深長江入閩。
西晉永嘉年同307年至312年中州闆蕩,衣冠南度,陳姓與林、黃、鄭、詹、何、邱、胡等。姓士族入閩。晉建興元年(313年)、晉盱胎(今測江蘇)太守陳英第3子然玄弼入閩。
南朝陳霸先建立陳國後,許多陳姓子孫紛紛入閣為官,見諸記載的有殊文帝陳帕燕、陳宣帝子建安王陳叔卿、南安王陳叔倫等均留居此地開基立業。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陳潤第11世裔陳邁領兵馬鎮守,至宋慶曆元年(1041年),第15世裔陳仁蔔居玉湖(今域廂鎮陳氏始祖。)至宋末,陳仁第9世裔陳必慶由玉湖徒居音江南廂。陳霸先族孫陳政任嶺南道诏率府兵3600名将士自河南光州周始人閩平亂,寡不敵衆後退守于九龍蛉勢亦橋亦守,并奏請援兵。朝廷命其2兄陳敏、陳敖領兵南下,陳敏奏請母行至浙江江山縣,陳敏、陳敖不幸病故,諸孫淪亡。陳政往迎其母,葬其二兄。合兵進屯梁山外之雲霄鎮,建宅于梁山火田村,營城置猴,寇息民安。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颍川派下陳忠自京兆萬年縣洪故鄉青桂裡遷居壇後。其子陳邕官至太子太博,由惠安遷居南廂山。
唐光啟年間(885一888年),光州刺史王緒率光州、壽州義軍5000多人經江西入閩,其中大批陳氏随軍人閩,後大多定居閩地。
宋嘉祐七年(1062年),聚族面居長達19世的江州德安義門陳姓奉旨分莊分派江南各地。
據陳氏族譜靜記載,南宋末年、“大緻政”陳泰為避戰亂,攜家眷逃避此繼徒溫陵清源。
(莆陽玉湖陳氏家乘系玉湖陳氏通譜。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陳仁派下第4世、丞相陳俊卿手著,後由第8世陳文龍重修成譜。曆經多次重修,重修時間和撰序者分别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國子司業、郡人吳源;洪武十一年(1378年),興化府學訓導方補時,天順四年1460年),第14世裔廣東诏州府學教谕陳玭;萬曆二十年(1592年),第17世孫陳瑛;崇祯十五年(1642年),黃俊明;清乾隆五年(1740年),通議大夫、太仆寺卿,加仕林源續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