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6 19:14:30

  這兩天,刷到了一則讓人驚掉下巴的微博:杭州一名11歲男孩離家出走兩天兩夜,他家長卻對民警說:“不用着急去找,給他個教訓!”

  原來,男孩因為做作業拖拉被父母責罵,一怒之下離家出走了。

  孩子失蹤2天,家長卻不着急,該吃吃該睡睡。完全沒想過孩子一個人在外面會不會冷,會不會餓,會不會遇到危險,帶的錢夠不夠。

  甚至還在民警緊張尋找時,勸人家别着急。這究竟是什麼神仙父母?與其說心太大,不如說心太狠。

  

  完全不把孩子的安危放在心上,也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隻想着給他教訓好讓他聽話服從。

  有這樣的父母,難怪男孩會多次離家出走。他對父母,怕是已經絕望了吧。

  有網友說:孩子也是有心的,這樣管教孩子,孩子怎麼可能變好。是啊,沒有無緣無故就愛叛逆的孩子,有的隻是被傷透的心。

  教育專家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或心理問題,一定是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以下3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容易叛逆。

  嚴厲要求高的父母

  據《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調研報告2016》顯示:超過80%的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他們主要擔心自己考不好招緻家長的打罵。

  在電視劇《孩奴》裡,胡可飾演的母親盧麗是一位虎媽。她平日裡對兒子歡歡管教非常嚴厲,容不得他出半點錯誤,尤其是在學習上。

  比如:歡歡因拉肚子沒考好,她就訓斥他,并将那張低分考卷裝在相框裡,擺在歡歡的桌上,提醒他他所犯下的錯誤。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2)

  歡歡因壓力大,考砸了新生摸底考試,她就毫不留情的将歡歡罵到崩潰大哭。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3)

  長期生活在高壓之下,歡歡最終受不了,害怕面對媽媽的指責和高期望,離家出走了。

  很多父母認為,對孩子嚴厲是為了他好,孩子以後會明白。但他們不知,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解讀能力卻很弱。

  父母過于嚴厲,隻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達不到要求,自己就不值得被愛,就要接受懲罰。

  這種感知,會讓孩子心生恐懼,嚴重缺乏安全感。隻能通過降低自尊水平,逼迫自己達到要求,來迎合讨好父母,以獲得心理安慰。

  可孩子不斷成長,自我意識也漸漸成熟,越來越需要父母的認可和欣賞。而嚴厲型的父母,恰恰不能給予這些。所以,在内心激烈的沖突下,孩子就容易變得叛逆。

  他心裡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他偏要對着幹。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所有孩子天生都具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動機。允許孩子失誤,寬容對待孩子,他反而能成長得更健康。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4)

  以愛之名控制的父母

  想學畫畫,父母認為沒前途,勸孩子學奧數;

  想穿喜歡的衣服,父母認為太花哨,不許穿;

  想讀文科,父母說工作不好找,讀理科才好;

  ……

  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不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這類父母總把“你聽我的,我是為了你好”挂在嘴邊。

  看似出于好心,實則用愛做綁架,要孩子像個提線木偶,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動。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把孩子往“造反”上逼。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講述她心酸的成長經曆:她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母親,雖然從小衣食無憂,卻從未給過她自由。

  上大學之前,她沒交過一個朋友,沒穿過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隻因母親認為那是浪費學習時間。

  周末和假期都被那些“有用的”興趣班填滿,從來不管她喜不喜歡。除了除夕夜,其他時間不能看電視,如果偷偷看,就會被痛打一頓……

  在這樣窒息的控制下,網友終于反了。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5)

  她特意考離家很遠的大學,做很多母親不允許的事,幹母親不支持的工作,和母親讨厭的男性談戀愛……

  嚴控之下,叛逆也許來得晚,卻不會缺席。簡·尼爾森曾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父母過度控制,會招緻孩子的反叛或抗拒。

  愛控制的父母,很少把孩子當獨立個體來尊重,和孩子間也往往缺乏邊界感。

  可孩子漸漸長大,他的成人感越來越強。這種沒有自由,不被尊重,心理邊界被反複侵犯的體驗,會阻礙他成人感的形成。

  所以,孩子會産生嚴重的叛逆心理,拼命和父母對着幹,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成人感,證明自己的獨立和實力。

  方文山曾說,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将命運的舵放到孩子手中,才能激發出他蓬勃的生命力,勇敢成長。

  喜歡打擊孩子的父母

  在綜藝《朋友請聽好》裡,有一期易烊千玺讀到了這麼一封來信: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6)

  “不知道該如何好好和媽媽相處,我跟她很難溝通,從小被打擊自信,現在和她相處就渾身不自在,一被她說就有非常過度的應激反應。”

  針對被父母打擊這件事,幾位嘉賓各自發表了看法。最後,還是易烊千玺紮心的總結:朋友間說重話,大家會覺得無所謂,反而最親的人說的話,會往心裡去。

  越是親近的人的打擊否定,越能摧毀一個孩子的心靈。

  記得我小時候,父親總愛打擊我。一件事還沒做,就說我肯定做不好;考試進步了十多名,卻嘲諷我這點進步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這一度讓我很抑郁,等到了高中,我開始叛逆不聽話,總和他對着幹。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通過積極或者消極的心理期望,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

  父母對孩子積極的暗示或鼓勵越多,孩子就發展得越好。反之,就會變得消極。

  孩子會認為:反正我什麼都做不好,那我幹脆不做了。甚至,孩子還會想,既然你認為我不好,我就壞給你看。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7)

  這種長期被打擊的孩子,心中很難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一個連自己都不認同的人,又怎會認同别人?

  所以,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叛逆情緒隻會越來越嚴重。多多鼓勵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可能在愛中變得越來越好。

  愛和自由,孩子成長的主旋律

  格蘭特·霍爾沃森在《成功、動機與目标》一書中說:孩子渴望在歸屬感中獲得幸福,在新事物中獲得成長,在自由選擇中獲得内在動力。

  孩子本身,就有着向上的動力。若不是父母無意間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也不會自甘堕落,叛逆不羁。

  作為父母,我們隻是孩子的指路人,而不是孩子的主人。孩子需要的也不是命令、束縛和冷漠,而是放手、尊重、信任、關愛、陪伴……

  曾看過一個親子教育短片《尊重孩子》,裡面有幾段話,讓人印象特别深刻。“唯有讓孩子發揮她的自決力,才能保有她的那份愛與甜美。”

  

  “找出他的志向是什麼,看他對什麼東西感興趣,讓他去做。如果你不幹擾他的意願,他會願意去做的。”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9)

  “(尊重和放手)不代表我們要讓他們變成野孩子,小孩需要一些控制,他們也需要父母給予指示。如果沒有得到指示,他會以為你不關心。”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叛逆(是孩子将來叛逆的源頭)(10)

  我們愛孩子,既要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又要随時關注他的成長,并适時給出指導。

  就像詩人泰戈爾寫的: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

  而又給你

  光輝燦爛的自由

  育兒也是育己,我們唯有先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孩子才能獲得來自父母最肥沃的養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