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5日,“小飛俠”科比、“石佛”鄧肯、“狼王”加内特三人正式入選2020年名人堂。即便是不怎麼看NBA的朋友,想必也聽過這三個響當當的外号。這是超級有含金量的一屆名人堂。
本來這是一個好消息,卻因為2020年1月科比直升機事故意外離世,而變成了又一個傷感的事情。不知道8月份的入選儀式上,石佛和狼王會如何緬懷無法一起領獎的小飛俠科比。
“黑曼巴”科比
我從2002年開始看NBA,那是OK組合三連冠的最後一年,從那時就開始喜歡科比。時間推移,熟悉的那一代球星慢慢退役,逐漸淡出NBA舞台。2016年4月14日,38歲的科比在與爵士的比賽後正式退役。那場比賽,在2.2億收視率下,科比瘋狂出手50次,拿下60分。
後來,我看NBA比賽就少了,不是興趣跟不上,而是工作忙了。當然還是喜歡籃球、喜歡NBA,然而時間已不再是我可以随意投入的籌碼。
這一點,是科比教給我的——
你想回擊這個讓你有所不滿的世界,必須有所取舍,必須執着于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科比的外号不隻有小飛俠,還有一個更能代表他本人意志和精神的——黑曼巴。科比走了,這世界該繼承科比的曼巴精神:執着,回擊,無懼,不懈,激情。科比可以不再存在于NBA,但他可以将曼巴精神留給這個世界無數的其他領域。
執着 Obsessiveness
“隻有我才能讓自己停下來。”
科比,從十幾歲的時候,就刻意犧牲了許多其他事物上的平衡和追求,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專注于籃球。
“一個人如果想要變得偉大,就必須要做出決定。我們都可以成為各自領域的大師,但必須有所取舍。你不可能比我優秀,因為你遠沒有我在籃球上花的時間多。即使你想要花時間你也做不到,因為你有其他瑣事要處理。所以這一點上我已經赢過你了。”
非智能時代、彩屏手機那會兒,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關于科比的種種罵戰。
「這球打得不合理啊」。罵的焦點是科比太獨。這種獨,還不隻是籃球意義上常規的獨。
關鍵時刻就算三個人防,也要自己投;NBA單場出手45次以上僅有7人次,科比占了4次;科比還有一次和太陽的比賽,在末節追分的關鍵時刻不投籃隻傳球,被外界認為是賭氣式回應。
科比是一個「我執」特别嚴重的人。所有人都感受得到他對籃球和勝利的執着,但他真正執着的是自己——自己的打法,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精神。但這種執着,并非是非理性的偏執。
你以為他一挑三是因為不相信隊友,其實并不是;你以為他出手多是獨,其實并不是;你以為他是因為賭氣才不投籃,其實并不是。
他隻是在做自己認為更接近勝利的選擇。
他隻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勝過相信别人的判斷。
他隻是懶得解釋。
他也不是沒有解釋。在《科比工作進行時》這部片子裡,你會看到他在場上到底起着怎樣的作用。你會看到他是如何根據瞬息萬變的局勢殺伐決斷。你會看到他到底有多不在乎黑子眼中所謂的數據統計。你會看到他最在乎的,到底是什麼。
一場比賽對于觀衆,隻是一種畫面呈現,和一個統計結果。你以為你看到的是真相,其實隻是表象。當科比懂得這個道理之後,他選擇不再解釋。做就是了,結果我自己負責。
回擊 Resilient
“這個年齡的球員很多遭受跟腱斷裂,回來的狀态都大不如前。我現在就能聽到别人會怎麼說了。想到這些心裡就很氣。”
這是2013年科比跟腱斷裂那場比賽後接受采訪時說的話。就算35歲了,他還是受不了任何質疑,哪怕是客觀的質疑。有質疑,必須打回去。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有點困惑這個男人慣有的「回擊」舉動到底是大氣還是小氣。無論大小事情,他似乎都要堅決回擊,無論是傷病、對手、失敗還是質疑聲。
“你怎麼着都得上場打球,你不能去擔心那些批評,你不能害怕失敗,你不能去在乎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你能做的事情隻有一件,就是拿出最好的一面,不要介意會發生什麼,不要害怕失敗之後人們會說什麼。”
NBA是一個公衆場,而且是一個利益場。在這個舞台上,一個人會因為公衆效應和利益權衡而背負很多的誤解和不公。
除了被人诟病的獨,還有OK關系不合、趕走奧尼爾的傳聞,以及2003年的鷹郡事件。因為背後有太多利益和影響力牽扯,很多東西不是你想解釋清楚就能辦到的。頂着性侵犯的帽子,我記得科比經常是上完法庭回來換上球衣就打出一場精彩的比賽。
作為公衆人物,面對那麼多反對聲音鋪天蓋襲來的時候,你會如何應對?
而科比隻會選擇在球場上做出最有力的反擊。他非常清楚自己BGM的節奏是什麼,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哪裡回擊會最有力。大氣,并不是不回擊,而是知道在哪裡回擊。
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懶得跟你們打嘴仗。隻要我打出好球,你們統統都給我閉嘴。
無懼 Fearless
“那種帶着怒氣打球的感覺無法用言語形容,但我就是喜歡。”
說自己帶着怒氣打球,科比不止一次提到。
中學時期的科比,剛剛從意大利搬回美國,不會拼寫,聽不懂俚語,不認識任何人,很少說話,逐漸變得孤獨、郁悶、不滿、怨憤……神奇的是,這個十幾歲的男孩沒有被這些負面情緒壓垮,反而把它們變成了場上打球的動力。
他把所有的怒氣和不滿都發洩到球場上,在對手頭上肆意地暴扣和狂吼。
也許是從那時開始,他開始意識到帶着一點點怒氣生活,原來會更舒服一點。他開始明白,自己隻需要在那塊420平米的場地上持續精進、被人認可,其他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他開始明白,隻要讓自己的内心強大起來,隻要讓自己的球技強大起來,外界所有的聲音和困擾都不足為懼。
2004年,科比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場内、場外壓力。觀衆席上的謾罵,家庭的壓力,纏身的法律事務,一時間如此多的東西湧來,讓一向隻專注于籃球的他無所适從。于是,他創造了「黑曼巴」的身份。科比負責處理所有私人事務,黑曼巴則負責在球場上集中精力打球。
“不管是誰都照虐,隻要我上場就不會讓你好過。心裡面所有的郁悶都需要發洩出來,簡直像雪山崩塌一般,沒有誰可以阻擋我憤怒的爆發。這是我在跟自己鬥氣,并不針對其他任何人。”
那句歌詞怎麼說來着,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殺不死你的終将使你強大。
真正的恐懼隻來自自我。而隻有強大的自我可以戰勝來自自我的恐懼。
不懈 Relentless
“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也不允許失敗。如果我默然接受失敗的現實,那就如同給自己宣判了死刑。”
淩晨4點的洛杉矶,是大家都熟知的關于科比的梗。科比的努力和極度自律已無需多言。在對待傷病方面,科比的意志也絕非常人能及。
手指折了,掰回來,綁上,繼續打完整個賽季。跟腱撕裂,面無表情地走上罰球線,罰進兩球,追平比分。科比對于疼痛,到底有着怎樣的恐怖耐受力?
“通常受傷時基本就不要去管,因為相比比賽而言,那點小傷不足挂齒。如果你不去想它,就不會感到疼痛。對我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
激情 Passion
“我要彌補自己的過錯,生生世世守護她。”
科比對于生命迸發出的全部激情,歸根到底是源于愛。而且不隻是對籃球的愛。特别是随着他逐漸成長為一個真男人的過程中,愛的内涵變得愈加深刻而質樸,成為生命激情的源動力。
科比一共有4個女兒。鷹郡風波那年,科比的妻子瓦妮莎正懷着他們第2個孩子,因此事而遭受了極大的壓力,并最終流産。科比在紀錄片《Muse》中坦言,這全都是他的錯,因為自己的錯才讓家變成了這樣。
“我一直想要搞清楚生命當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冠軍、大合同,或許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最忽視的恰恰是自己的家庭。一個男人的職責就是承擔起整個家庭,保護自己的家人,成為家裡面的主心骨。”
熟悉科比婚姻的朋友應該知道,他對瓦妮莎的愛和擔當,遠超一般男人所能做到的程度。
在他跟腱斷裂的重傷時刻、沮喪之極,他心裡想的更多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如何安慰孩子們,如何給孩子們做出堅強的表率。
曼巴精神,恒久傳承
看過和聽過科比太多的受傷時刻,包括2013年的跟腱斷裂,但是從來不會擔心,因為知道他一定會王者歸來;
知道科比退役那一刻,心裡不舍但并無太多傷感,因為知道他一定會繼續在NBA之外的地方帶來更多神迹;
然而得知他墜機遇難離開人世的那一刻,這個世界有點懵。因為他生命激情的釋放,不應該隻停留在NBA。
“若幹年後,如果人們仍因為籃球記住我,那麼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失敗。”
這個僅僅41歲的大男孩,還沒來得及在在籃球之外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被一場意外帶走了。
有人說,科比有時候不夠理性。理性,是教我們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而不是教我們向這個世界認慫。個體決策範圍和規則限定範圍從來就不是劃等号。這世界上當然有很多對你不公平的事、規則不合理的事、你不滿意的事。你當然可以站在「這世界應該怎樣才合理」的角度指手畫腳一番。
但你還可以像科比一樣,靠自己改造這個世界,影響那些你能夠影響的人。你覺得什麼該合理?做到比說到重要。僅僅隻是對這個你有所不滿的世界豎中指、瞎嚷嚷,是小孩子才幹的事。
之前有媒體說,“科比不需要名人堂,而名人堂需要科比。”是的,曼巴精神,當恒久傳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