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婚後和父母一起居住#
現在很多年輕人秉持的觀點是:婚後堅決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看到這些觀念我的内心五味雜陳,好懷念和婆婆在一起的日子。
小時候姊妹多,父母每天忙于地裡的活,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無暇于子女的照顧和教育,一切都是大孩哄小孩,一哄一溜串的那種,大多數的日子都是姐姐哥哥的帶領,以及童年小夥伴們的玩耍中漸漸摸索長大的。
婚後,是婆婆一日三餐給我們做飯,而我們隻用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偶爾也有飯菜不可口的時候,你告訴她菜鹽兌多了,她會少兌一些鹽。
因為我對吃飯不太挑剔,所以中間也沒有什麼矛盾,每次做飯的時候婆婆都會問我做什麼飯?使我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反正自己不用做吃什麼飯都可以,也沒有有太高的要求。
也正因為婆婆的理解尊重,還有聽到了批評的意見,能夠及時改進,所以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
随着女兒的出世,婆婆也給我們幫了不少忙,在教育孩子這一塊吧,老人不牽扯太多,所以也沒有感到她有太多的不同的觀點。
總之,和婆婆在一起的日子,我總感覺時間很充分,她給了我們很多自由的空間,幫助我們了很多的忙,使我的女兒快樂地成長,沒有覺得生活有多累。
那時候婆婆多麼渴望我們能再要一個孩子,可是因為計劃生育,我們遲遲沒有要二胎。
直到婆婆帶着遺憾離去,二胎政策的放寬,我們的孩子才再一次光臨。但這一次帶孩子就與之前大不一樣了,沒有了婆婆的幫助,又要工作又要帶孩子真是心力交瘁。
所以很多時候,老人在的時候沒有感覺到他們有多麼重要,但是在恍然離去的時候才覺得少了她們,我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遠方的姑父,人家的兩個孩子是争着養父母,大孩子在養兒子的時候,姑姑和姑父二人跟着大兒子住,做飯照顧孩子,彼此相處的很溫馨美好,因為姑父有文化底蘊,不太愛說話,每次說出來的話,做出的事情都讓人感到有一種暖暖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我去南陽自學考試,住在表哥所教學校的學生宿舍裡邊,早晨起床的時候,碰到了姑父在外邊跑步,事實上是姑父專門跑步到這裡,問我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沒有?盡量早點去考試,其實我知道這是姑父借散步的時候來給我做一個安排。
一個遠方的親戚,姑父都能這樣溫馨囑托,早早地等待問候。更何況他親親的一家人,他肯定做得更多。
以真心換真情,所以姑姑非常感歎生病的那段時間,兒媳婦在醫院裡照顧她,每個人都說是她的親生女兒。你說這感情處得能不叫人感動嗎?
姑姑時常說:媳婦比親生女兒還要親。後來孫子考上985,上大學離開了。他們二老想把老家的房子收拾一下,回鄉下住。
誰知道還沒回去,姑姑突然腦溢血,幸好就醫及時,沒有落下很嚴重的後遺症,還能生活自理。
此事一出在外地的小兒子決定不讓二老再回鄉下了,哥哥已經養爸爸媽媽十幾年了,也讓自己盡一份孝心。小兒子在市裡面給二老買了一套房子,讓兩個人居住養老。
每個星期,大兒子和兒媳還是準時來看望他們。他們二人因為細心善良,為人厚道,跟兒女們生活在一起,共享了天倫之樂,塑造了一個多麼美好的晚年景象。令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同樣是在去年看到一個最令人糾心的事件:有兩位空巢老人,丈夫能夠生活自理,照顧老年癡呆的妻子,但是因為某一天清晨,丈夫突然腦溢血離去,而妻子坐在那,在丈夫離世三天後被活活地餓死了。
一個星期後,兒子推開門,父親的屍體已經散發出了臭味,母親也在三天前離開了。這是多麼凄慘悲涼的場面,做兒子的看到這種場景,以後會不會做惡夢呢?
當我們十月懷胎由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父母從來沒有因為生活中的重重困難而抛棄我們。相反,卻是一把心酸,一把淚地把我們養大。
不管多難他們從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長大後或許思想上有了什麼變化,但應該不會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或許我的觀念不合大家的要求,或許我是70年代的人,思想已經老化了。
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堅持老人應該和子女們生活在一起,會更平靜,更幸福。
這樣子女可以安心工作,老人可以共享天倫。平時的交流可以使老潛移默化的更新觀念,時常動腦,不至于老年癡呆。
在我看來,那些能和子女相處甚歡的老人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勤快,任勞任怨,願意為子女們做力所能及的活。
第二、脾氣性格溫和,平靜不暴躁,不強勢,懂得謙卑和睦之道。
第三、善于學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
第四、大事不拘小節,平日裡不太愛說話,表現行動上卻是滿滿的的愛,更近似長者的風範。
第五、不家長裡短地評論他人,照顧孩子起居用心,有經驗,但又不幹涉父母對孫輩的教育。
第六、父母是典範,子女呈規範,同為兒女,同為父母,一視同仁,就會少了很多的偏見與不滿。
第七,兩好加一好,才是人間完美的好!
所以具備以上幾點的父母如果想享天倫之樂,孩子們又好相處,那就生活在一起吧!我舉雙手支持!
如果實在和兒女住不下去的話,父母能夠自理的時候,可以單獨住,這樣可以給彼此留有自由的空間,摩擦少了親子關系會更和諧。
如果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自理,實在和子女們相處不了,我感覺進“養老中心”或“老年公寓”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養老院服務好,又不牽扯什麼個人喜好,私人恩怨什麼的,又沒有家長裡短的小恩仇?
所以這個折衷的場所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都是老年人,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境界,共同讨探讨的問題,就像我們小時候需要一個玩伴一樣。
寫到最後我的原則是如果能和子女相處,就再發揮自己剩餘的光和熱,給他們帶來一點溫暖。如果不能和諧相處,我會選擇進養老院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圖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