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白居易(唐)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這首詩裡面第二句的“瑟瑟”被解釋為了綠色,這件事讓我這個教了這麼久《漢字思維》課的老師頗有些不解。因為從“瑟”這個字的字源來講,與綠色毫無關系。“瑟”本來是指一種古琴,最早是五十根弦,後來通常是二十五根弦,也有十六根弦的。
瑟
琴
相比古代的“琴”,一般是七弦,“瑟”的弦就多了幾倍,撥動奏樂時抖動的幅度比較明顯,所以後來形容人因寒冷而發抖,就有了“瑟瑟發抖”一詞。于是,有人覺得“半江瑟瑟半江紅”其中的“瑟瑟”是否會指風吹動江面後波光粼粼的樣子,形容江面如琴弦般抖動。粗粗一聽,倒也頗有幾分道理。細細一想,在文理邏輯上就有些欠通了。瑟瑟若是指江面波動,那麼這句就應該是“半江瑟瑟半江平”了,但“一道殘陽鋪水中”,必定是造成“半江紅”的原因,所以“瑟瑟”解釋為綠色在文理上明顯更通順。落日映在江中,一半江面被染紅,一半江面仍是被綠樹倒映成綠色,這樣的場景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現象。隻是“瑟瑟”憑什麼有“綠色”的意思了呢?
原來瑟瑟後來指的是一種綠色的寶石,來自于古代的波斯國。《周書·異域傳下·波斯》:“波斯國又出白象、獅子……瑪瑙、水晶、瑟瑟。” 明沈德符《野獲編·外國·烏思藏》:“其官章飾,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那麼“瑟瑟”代表綠寶石基本上隻有一種可能:就是當時的波斯語稱呼這種寶石的發音為“瑟瑟”。(祖母綠寶石起源于古波斯語,“Zumurud”,原意為綠色之石。後演化成拉丁語Smaragdus)
果不其然,經查證,還真有一位專業學者就此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近萬字的論文來證實。于是“瑟瑟”就由“綠色寶石”引申出了“綠色”的意思,更何況綠色寶石晶瑩剔透,江面的河水清澈透明,用“瑟瑟”來形容這種“綠色”,再貼切不過了。
用綠色寶石的名稱來形容“綠色”,這種修辭手法叫做“借代”,被大量運用在古詩詞中。比如“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幹戈”借代“戰争”;“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中的“管弦”借代“音樂”;“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中的“桑麻”借代“農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朱門”借代“有權又有錢的人家”等等。借代這種修辭手法也被我們繼承下來,用于現在的寫作當中,比如我們可以用“紅領巾”借代“小學生”,用“白胡子”借代“老爺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