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在古代,比較重要的人物去世後,國家機關會根據其生平事迹進行評定,并給予相應的谥号。“文”是上谥,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
作為衛國一普通大夫,孔圉并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甚至私德還有瑕疵,憑什麼可以獲得“文”這樣好的谥号?恐怕不止子貢有疑問,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吧。
孔子的回答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聰敏好學容易,不恥下問難矣。
中國曆來注重長幼有序,尊卑有别。下級服從上級,年輕人服從老年人,已經成為約定俗成了。暗含的意思就是,上級比下級懂得多,老年人比年輕人有道理。不過,倘若事實不是這樣呢?
作為中國著名的皇帝之一,隋炀帝的個人資質應該是出類拔萃的。無論是放到曆代的皇帝圈中,或者放到他身邊的文武百官裡去,他都是相當出色的。因此,他也瞧不上大臣們的意見,也就無從采納大臣們的建議,最終一意孤行,直至國滅身死。倘若隋炀帝謙虛一點,還不需要他“不恥下問”,就會有很多有益措施供他選擇。能采納那麼幾條,也不會讓輝煌的隋朝轟然倒塌。
其後,韓愈在《師說》裡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還是作為一種理論提出來的,且距孔文子時代已經千年有餘了。
作為衛國大夫,孔文子身份地位不可謂不高矣;“敏而好學”,個人素質不可謂不高矣。在春秋那個非常重視身份地位的時代,甚至僅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分别被稱為君子、小人的時代,孔文子能不恥下問,當然難能可貴了。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是否能做到這一點呢?
當我們向我們的下級請教時,心裡是否有些猶豫?當我們向我們的晚輩請教時,真能無所顧忌?
放下包袱,沖破顧慮,兼收并蓄,方能不斷完善自我。
換句話說就是: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