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分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
(一)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于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主要有五種:叙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二)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即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産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産生效果。
初中階段常見的記叙文表現手法有:對比、象征、襯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側面烘托、欲揚先抑、虛實結合等。
二.具體分析各種表達方式
(一)叙述
叙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曆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叙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①介紹事件發生、發展過程。
②介紹人物的經曆與事迹。
③為議論說理提供依據。
1.記叙的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叙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順叙、倒叙、插叙等。
順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進行叙述。這種寫法可以使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現出來。
倒叙: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叙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叙述。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過渡。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順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諸如為使内容集中、對比鮮明,或者使結構有變化、叙述有波瀾,以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二)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态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
作用: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從描寫的對象上分: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從描寫的方法上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我們需要着重了解的是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又可分為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
①肖像(外貌)描寫
包括神态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生存環境,如《賣炭翁》中的“兩鬓蒼蒼十指黑”,可以看出賣炭翁生活艱難,比如說,一個人“衣衫褴褛,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無情的皺紋。”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生活比較操勞、艱辛;一個人“腦滿腸肥,大腹便便”可以看得出這個人養尊處優,生活腐敗;一個人“純淨的眼神”可以看得出這個人心地純淨、無邪等。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曆以及××心理狀态、××思想性格等情況。
②語言(對話)描寫
一個滿嘴粗話和一個滿嘴“之乎者也”的人必然是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可能是一個對生活滿腹牢騷,事事不順利的人;後者可能是一個知識分子,略有些迂腐。我們知道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暴發戶、一個屠夫、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他們說話都是不同的味道和腔調。語言描寫也可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心理,比如說,一個人講話結結巴巴,說明他或者緊張,或者心虛,或者害怕等等;最後,語言描寫也可以表現出人物的性格,說話大大咧咧口無遮攔的人,一般都開朗外向;說話總是要仔細斟酌的人,必然是謹慎小心的。由此類推,因此,語言是我們了解一個人的要道。
作用: 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③行動(動作)描寫
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理、修養等。心理學上說人的心理活動常常會通過一些動作來表現出來,比如說緊張的時候會絞手指,撒謊的時候常常眼神遊離等等,從一些細微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當時的心裡狀态,在《變色龍》裡,奧楚蔑洛夫斯基就用脫衣服和穿衣服來掩飾自己出爾反爾的尴尬。為什麼說動作描寫反映個人修養呢?道理很簡單,吃飯亂扒的人和吃飯的時候總是慢條斯理,有章有法的人,個人修養必然不同,叼着煙,翹着二郎腿的和那些危襟正坐的人必然不同。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④心理描寫
我們下面看一段心理描寫:
“劉甯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送不送這個禮呢?送吧,實在是丢人,良心上覺得過不去;不送,孩子升學的事情到底怎麼辦才好?”
這句話就是心理描寫,答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把這個心理狀态概括出來:這句話屬于心理描寫,反映了劉甯當時對于是否送禮的矛盾心理。
因此心理描寫是寫出了人物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的心理。
作用: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⑤神态描寫
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例如“他的臉噌地紅了”、“芳芳的眼簾垂得低低的,一顆鬥大的淚珠滑落”這樣的句子都屬于神态描寫,神态的變化可以反觀到主人公當時的心理,比如“臉紅”這一變化可以反觀到“他”當時害羞的心理狀态;“眼簾垂得低低的”可以看出芳芳當時的悔恨和懊喪。
⑥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環境中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通常有四種作用:
①渲染某種氣氛
②烘托人物性格
③突出中心
④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曆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社會環境描寫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進行社會環境描寫,要努力畫好“風俗畫”。
1、人物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思路:
這是什麼描寫?描寫了什麼?表現了什麼?
1)表現了人物________的精神品質。
2)表現了人物________的性格特點。
3)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心理(或情感)。
2、環境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思路:
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幾種:
1)渲染_______的氣氛,為下文_______作鋪墊。
2)烘托文中人物________的心情。
3)抒發作者________的感情。
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5)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社會背景等。
6)突出某種環境特點,為中心(或表現人物的某種精神風貌或表達某個道理)服務。
(三)議論
記叙文在發表對所叙事件發表意見、主張和看法時,就要用到議論的表達方式。
記叙中議論的位置和作用有:
①用在文章的開頭,起統領全文、點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的表達,同時能使文章條理分明,層次清楚。是揭示記叙的事物所蘊含的道理和意義。
②用在文章的結尾,一般是為了提高對所叙事物的認識,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點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的議論用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是為了與文章開頭相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
③用在文章的中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事與事之間緊密地連接起來,使文章結構顯得嚴謹。
總之,議論一般用于記叙文開頭是解決為什麼記叙的問題;用于中間是為了起銜接作用,加強上下文的聯系;用于文章結尾是為了收縮全文、深化中心、畫龍點睛。
(四)抒情
它是作者在記叙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感情,是作者思想、觀點、立場的流露,是作者對事物的審美與評價,表現着對所寫事物人物的态度。它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可以渲染氣氛,表達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抒情的方式有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①直接抒情
就是作者在記叙的基礎上直接傾吐自己的感情。
如《最後一課》寫韓麥爾先生上了最後一堂課後,在“我”充分感受到了這堂課的與衆不同之後,在心底裡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啊!這最後一堂課,我真忘不了!”表達了内心那種對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戀之情。閱讀時隻有把這種感情的依據掌握之後,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深情。
直接抒情還可以直呼抒情對象,這樣抒情顯得更親切、明快,更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如《黃河頌》這樣的句子:“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邊扮演!
②間接抒情
即作者通過叙述描寫議論來抒情。作者往往把情感依托于叙事、繪景、狀物、說理,在叙事、繪景、狀物和說理中抒發感情,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在叙事描寫議論中滲透着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結合的内容,從這些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與熏陶。
(五)說明
記叙文中的說明,常用來說明某種事物的狀态、性質、功能等特征。應該注意的是,記叙文中的說明,是為了把事情講清楚,從整體上看仍是為寫人叙事服務的。一般不常考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