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腎結石,許多人心有餘悸,腎結石發作起來的那種痛讓人畢生難忘。
不僅如此,如果不及時治療,腎髒也會受到損害,乃至喪失功能。
夏季是結石的高發季節,一起來看看腎結石的科普。
腎裡為什麼會有石頭?
簡單說,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太高,于是在腎髒裡結晶沉積出來,成為固體顆粒,就成為腎結石了。
有多種礦物質能引起結石,常見的有草酸鈣、磷酸鈣、尿酸和胱氨酸等,其中絕大部分結石是混合型的,但以草酸鈣為主要成分的結石所占的比例最高。
不同的類型,飲食宜忌各有不同。
1. 草酸鈣結石
應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馬鈴薯、筍、甜菜、茭白等。
如果确實要食用這些食物,可先用沸水焯煮一下再烹調,以去除部分草酸。
2. 尿酸結石病人
應限吃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内髒、肉類、魚蝦、老火湯等。多吃低嘌呤食物,如玉米面、麥片、蛋類、水果等。
3. 磷酸鈣結石病人
應少吃高磷食物,如全脂奶粉、麸皮、蝦米、南瓜子仁、松子仁等,多吃核桃仁、胡蘿蔔、西瓜、冬瓜、梨、鮮藕等。
哪些人容易患上腎結石?
1. 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腎結石。
2. 糖尿病、肥胖、痛風和高血壓患者更容易患上腎結石。
3. 喝水少的人更容易患上腎結石。
4. 過度的體育運動(包括馬拉松賽跑)可能會增加易感者的晶體尿以及結石風險,但一般的體育運動不會增高風險。
5. 慢性腹瀉時會出現酸性尿液,持續的酸性尿液(pH≤5.5)會促進尿酸沉澱,導緻尿酸結石形成。
6. 胃旁路手術、減肥手術、短腸綜合征的患者,腸道草酸吸收增加,就更容易患上結石。
結石能夠自行排出嗎?
根據結石的大小和位置,有些腎結石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如果結石直徑超過4mm,自行排出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直徑大于等于10mm的大結石就不太可能自行排出了。
對于一些位置不好的結石,例如近端輸尿管結石也不太可能自行排出。
如果醫生判斷結石已經大到無法自行排出了,就隻能通過手術來進行碎石。
目前的手術選項有這些: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鏡液電碎石術或輸尿管鏡激光探頭碎石術、經皮腎鏡碎石術和腹腔鏡取石等。
這些手術方式各有利弊,需要由醫生來判斷選擇最合适的手術。
小心腎結石反複發作
腎結石是一種非常容易複發的疾病。因此,腎結石患者在手術成功後一定要注意防止複發。
對于複發率極高的腎結石而言,除了及時治療,找出緻病因至關重要。
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如年齡、性别、遺傳、種族、環境因素、飲食結構、飲水習慣、職業等内在因素,以及自身代謝紊亂、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異物和藥物等。
有些反複發作的結石,通過代謝評估的方式,往往可以發現影響結石形成的風險因素,明确病因診斷,找到引起結石生長的原發性疾病,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視。
腎結石不疼,也得管
一旦發現腎結石,就要改變生活方式,調理體質。
勤喝水,最重要
喝水量少,會導緻尿液過度濃縮,尿液濃度增高,晶體析出增多,就容易尿路結石。研究表明,多喝水可以有效的預防腎結石。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一直認為口渴了再去喝水,其實大錯特錯,口渴時我們的人體已經處于一種缺水狀态了。對于老年人來說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喝太多水,從而增加身體負擔,建議采用少量多次的喝水方式。
勤運動,強體質
加強身體鍛煉,增加個體的機體免疫力和體内代謝能力,預防腎結石的發生。
勤上廁所,不憋尿
很多人冬天怕冷就憋着不去廁所,殊不知這個習慣長此以往也是引起腎結石的一個源頭。所以應該多飲水、多排尿。
飲食結構合理化 定期體檢
對于結石病高發人群,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控制動物内髒的攝入量,可以适當增加水果、蔬菜、全谷雜糧等的攝入,保持營養均衡。同時要做到定期檢查,每年一次的體檢可幫助我們及早發現結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