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青春戰“疫”之路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通訊員 覃麗萍 孫 威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舒純(左)和王歡(右)。
路再難,我們也必須回武漢
空蕩的高速公路上,一輛車牌号為贛C040L警的警車向北疾馳。
“長這麼大,這是第一次坐警車!”車内,中部戰區總醫院女護士王歡心裡覺得有些激動,又有些沉重。
車燈穿過重重夜幕,掠過一個個轉瞬而過的指示路标。宜春、九江、黃石、鄂州……離目的地武漢越來越近了。
正月初二,車窗外萬家燈火,卻不見煙花綻放。車窗裡,4個戴着口罩的人默不作聲,隻有發動機的轟鳴聲、車輪與地面的摩擦聲,撕扯着幾乎凝固的空氣。
車裡沒有放音樂,沒人靠在座椅上,沒人低頭看手機,也沒人說話。
前排,表情嚴肅的司機和副駕駛員專注地看着前方路況。後排,王歡和同事舒純這2名年輕女孩也挺直了腰,聚精會神地盯着路标。
在她們身後,是一條曲折的“逆行”之路。在她們前方,是一條更艱險的戰“疫”之路。
春節前,22歲的王歡從武漢回東北老家過年。她媽媽發現,女兒坐在飯桌前也拿着手機,不停地刷微博、看新聞,筷子夾菜也有些漫不經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把王歡的神經拉成了一張“弓”。她工作的中部戰區總醫院,就在武漢市中心。
回家第二天,王歡就從工作群中看到這樣一則“緊急動員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号召全院人員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兩句話,讓王歡感到“熱血有點上頭”。
群中一條條彈出的報名出征的消息,讓王歡坐不住了。看到40名同事已經組隊馳援武漢市肺科醫院,她下定決心:“必須要回武漢!”
在江西老家休假的護士舒純也注意到這個消息。互通幾條微信後,兩個關系要好的姐妹已經商定,向護士長楊宇請戰。
大年三十,兩個消息傳來。好消息,組織同意他們歸隊;壞消息,進出武漢通道封閉。
飛機票,沒有!高鐵票,退訂!汽車票,停售!
看到女兒吃不下睡不着,王歡父親開始在網上計算路線。他盤算,開車一天一夜,應該能把女兒送回武漢。這個“小火苗”很快被王歡掐滅了,“路太遠,不安全,你好好在家照顧姥姥、姥爺!”
正月初二,淩晨5點的東北小鎮,天還很黑。王歡拎着媽媽裝好的大半行李箱方便面上了汽車。她要趕上8點40分從長春飛往南昌的航班,然後到舒純家中彙合,再一同想辦法前往武漢。
飛機上,連王歡在内隻有10名乘客。3個多小時的航程,王歡連吃一口餅幹的胃口都沒有。前一天,她用微信聯系好了一位私家車司機到機場接站。抵達機場後,王歡打電話給司機,司機一看來電顯示是湖北的手機号碼,竟然坐地起價,否則就立馬退單。
費盡口舌,司機這才同意出車。那一刻,委屈的淚水在王歡眼中打轉轉。
好不容易在江西宜豐縣城碰頭的兩姐妹,一見面就哭了:“再難,咱們也要回武漢。”
當天,又一個消息傳來:中部戰區總醫院再次抽調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
不能再拖了!舒純在網上約車。從宜豐到武漢高速路口,4個小時車程,她們出價3000元,也沒司機接單。
兩人拖着行李箱,步行1個多小時,到附近派出所求助。值班民警建議她們到縣公安局求援。
冷冷清清的大街上,看不到一輛汽車。突然,疲憊不堪的她們眼前一亮——街邊停着兩輛共享電動車。
啟動,把黑色行李箱放在腳踏闆!跨上電動車那一瞬,王歡在想:“要是電動車能上高速,騎回武漢該多好。”
早上坐飛機,中午坐汽車,下午又騎上電動車,用王歡的話來說,“就差輪船沒坐了”。
一路走,一路導航。天快黑時,她們終于摸到宜豐縣公安局:“我們是部隊醫院的醫護人員,今天必須回到崗位。”
值班局領導立即向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和相關部門彙報了情況。不久,經指揮部同意,縣防疫中心和縣醫院派出專人為她們檢查身體,民警還從食堂為她們打來熱飯。
天色越來越暗,公安局接待大廳裡,兩個女孩坐立不安,不時站起來轉上兩圈。
舒純後來說,從未覺得,一個半小時竟會如此漫長,也從未感覺如此孤單無助。
有你同行,無數滴水彙聚成海
舒純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值班。
“上級批準,派警車直接護送兩名軍隊醫護人員回武漢!”看到民警鄧峰遞過來的這張證明信,舒純和王歡高興得差點跳起來。确定舒純和王歡身體健康後,經過慎重考慮,縣公安局派出兩名同志護送她們上路。
她倆不知道,公安局不少值班幹警為了核實信息、開證明、聯系護送人,晚飯都沒有顧上吃。
作為一名曾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的老兵,民警鄧峰知道,中部戰區總醫院的“動員令”意味着什麼。接到任務後,他争分奪秒為兩名醫護人員辦好了手續。那天,他也是提前結束休假,緊急返回崗位的。
在高速公路上緊張行駛4個多小時後,“武東收費站”路标終于出現在舒純和王歡眼前。“到家了!”深夜10點半,兩顆始終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在高速路口檢查站,宜豐警方與武漢警方進行了交接,然後就匆匆連夜返回。
身穿白色防護服的武漢交警,得知兩名護士“逆行”回武漢,敬佩之餘也連連叮囑她們,救人的同時一定做好防護。
與交警揮手作别,王歡突然想起一件兒時的往事。那時,她才七八歲,生病了去醫院打針,護士姐姐溫柔的聲音和親切的微笑,給人甜甜的安全感,讓幼時的她心底萌生一個白衣天使的夢想。
如今,這種熟悉的溫暖,更讓王歡心生力量。部隊派出的車輛到達高速路口,載着她們返回中部戰區總醫院。
1月26日當晚11點半,舒純和王歡終于順利歸隊,加入抗“疫”一線。
現在,穿着防護服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護理患者的舒純,每天很累但心裡特别踏實。“有時去治療,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對這句話,她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次,一位新冠肺炎病人住進留觀病房。剛來時,他的情況很不樂觀,血氧飽和度隻有69%,需要一直吸氧治療。
舒純注意到,這位患者情緒低落,整天唉聲歎氣,甚至常常默默流淚。舒純和同事隻要一有空,就經常鼓勵安慰這位患者。到第3天,這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明顯上升,精神也好多了。
晚上下夜班從病區往回走的路上,舒純常會想起“逆行”回武漢的那個夜晚。
20多天前發生過的事情,好像已經過去了很久。很多人和事,好像存在了自己一個心愛的糖罐裡,不舍得取出。她說:“每個人都活成一束光,世界便會成為閃耀的太陽。”
她經常會浏覽網頁,隻要是和疫情相關的,她都會密切關注。有好幾次,她都覺得自己被感動到了,特别想除了“點贊”之外,寫點啥。
“祖國不是任何人,但卻是我們全體。願你我胸中永遠燃燒着這明淨的火焰。”2月14日這天,舒純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
信仰的力量,會像星光點亮曠野一樣,點亮人心。舒純收獲了很多朋友的“點贊”,也意外地收到了一條簡單卻暖心的我不能為你做什麼,給你免3個月房租,你要保護好自己。
發信人,是她的房東,一位武漢大姐。
一刹那,似乎感受到成長的拔節
下班了,王歡讓同事給自己拍照留影。
桌上那些瓶瓶罐罐的化妝品,從參加戰“疫”以來,舒純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打開過,都落了灰。以前上班時,她和姐妹們都會畫個淡妝,“自己‘美美的’,對病人也是一種尊重”。
現在,愛美的舒純選擇素面朝天。一是累得顧不上,二是每天穿戴三級防護裝備,容易流汗弄花了臉。
她說,等疫情過去,要趕緊把自己重新“捯饬”起來,然後好好談一場戀愛。
細心的護士長楊宇,也感覺到兩個姑娘的變化。王歡和護士長聊起她們回武漢那天哭鼻子的“糗事”,楊宇曾要求護士們,不管遇到再大的難處都不要哭。王歡笑着說,“以後再遇到這種事,絕對不會哭了!”
一雙活潑的黑眼睛下,帶着盈盈笑意的嘴角翹出一個好看的弧度,露出潔白的牙齒。如果沒有被口罩遮住臉龐,王歡甜美的笑容,會讓每個看到她的人都暖暖的。
每一天,無論再累再忙,王歡的聲音裡都帶着活潑的氣息。她愛笑,“一秒鐘的微笑,也許可以帶給别人一天的快樂”。她喜歡向日葵,那金黃的花朵就像熱情的笑臉,帶給人希望。
2月14日中午,王歡在宿舍用電熱杯,吃上了一人份的自制小火鍋。從老家帶的方便面和酸辣粉,一直還沒有機會吃。
她對生活的熱情,在食物上體現得淋漓盡緻——去年端午節前,姥姥親手包好甜糯的粽子快遞到武漢,能讓她美上好幾天;為了吃頓豆漿泡油條,她願意在夏天早晨5點30分就起床晨跑;遇到煩心事,吃上一份麻辣燙或者一塊甜點,再配上一罐可樂,整個人都變得“帶勁兒了”。
元宵節那天晚上,王歡收到家裡發來的一段視頻。姥爺為心愛的外孫女點燃了一支小小的煙花,像她小時候學放煙花那樣舉着搖啊搖。
王歡說,等疫情過後,她想帶着姥姥姥爺去三亞看海。
疫情來勢洶洶,卻讓王歡更明白了微笑的力量,懂得了親情的可貴。就像一個習慣套着圈遊泳的人,在海面上突然被一個浪頭掀翻。遊泳圈被沖走後,她茫然失措、手腳亂蹬時,這才發現大海給自己的,還有更大的托舉。這,就是成長的路。
“當你意識到自己必須對人負責,你就會飛快地成長。”這是此次“逆行之路”,給舒純帶來最大的收獲。
2月17日,鮮紅的黨旗下,舒純火線入黨。從畢業實習起,舒純就一直在部隊醫院從事醫護工作。沒能穿上軍裝,是她的遺憾。舒純的偶像是護士長楊宇。從護士長身上,她看到了軍隊文職醫護人員的樣子。
舒純說:“沒有疫情,護士真的可能隻是一個護士,但疫情來了,我們更多了一種身份——戰士。”
每天,舒純的父母都要發來微信,叮囑女兒注意安全,防護好自己。
在抗疫一線,難免直面生死。以前從事日常護理工作,再累再難也不會對自身的安危有所顧慮。但如今,站在這個特殊的戰場,她覺得自己好像多了一層盔甲,“作為一名戰士,肯定不能當逃兵。這種時候我們不上,誰上呢?”
舒純記得,從家裡離開時,14歲的妹妹問她什麼時候回來,她說,等春天到的時候。
(照片由姚堯攝)
沒有誰天生勇敢,隻因為有責任和擔當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疫情暴發前,舒純(上)與王歡(下)。
淋濕的淡紫色外套,貼在額頭的淩亂劉海……此刻,這張清秀而疲憊的年輕臉龐上,眼神透露着倔強。
2月3日晚8點,女孩甘如意在朋友圈這樣寫道——“從家騎車到潛江,走走停停花了3天時間,今天下午終于安全抵達宿舍,謝謝大家的關心,希望戰‘疫’能取得勝利。”
3天3夜,300多公裡,騎自行車、步行、搭順風車,這名24歲的女醫生從老家荊州的小村,風雨兼程“騎”回武漢。
日前,這張“95後”女醫生騎行數百公裡返崗的照片,成為戰“疫”時期最震撼人心的影像之一。
腳下,是她深愛的家鄉和土地。遠方,是急切等待救治的患者。這一路,她腳步不停,隻為盡快返回工作崗位。
疫情當前,這段說走就走的“逆行”,感動了無數人。2月13日上午,“單車女孩”甘如意被組織批準成為一名預備黨員。舉行完宣誓儀式,她穿上防護服,走進了衛生所的檢驗檢疫室。
甘如意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全世界,那些曾經戴着紅領巾的“90後”已經出發上路,這一代年輕人正用昂揚的青春力量踏上新時代的遠征。
1月26日23點,女孩王歡發了一條朋友圈——“這一路有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勵,人民警察的幫助,也有陌生人坐地起價,過程雖曲折,好在平安抵達。”
18個小時,2800多公裡,坐汽車、乘飛機、坐警車,這個22歲女孩從吉林四平一個小鎮出發了,她的目的地也是武漢。
和王歡一同完成“逆行”的,還有她的同事舒純。她們的想法很簡單:“我們是軍隊醫院的護士,抗疫需要我們,今天我們必須回到崗位。”
在中部戰區總醫院的發熱門診,記者見到了已經在抗擊疫情一線忙碌了20天的護士王歡。“雖然我不認識甘如意,但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回武漢,回到崗位上!”王歡明亮的眸子中,跳躍着一股昂揚的力量。
沒有誰天生勇敢,隻因為有責任和擔當。
疫情來勢洶洶,鐘南山院士出發了,他讓大家能不去武漢盡量不去,可自己卻踏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李蘭娟院士出發了,她的兒子送别母親出征武漢,說國家需要她待多久,她就會待多久。
軍隊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出發了,4000多名醫護人員沖到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疫情的醫療隊出發了,25600多名醫護人員一批又一批趕往疫區……
國家有難,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疫情突襲,人們認識了一群“90後”醫護工作者。答了一聲“到”,他們出發了!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0年2月19日05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