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之茂聞名遐迩?一次,友人陳心想教授問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的得意弟子中排在前三的都有誰?”我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柏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松柏之茂聞名遐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次,友人陳心想教授問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的得意弟子中排在前三的都有誰?”我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柏蔥”。
柏蔥是我的第一屆學生,現在他跟我一樣也是一位高中語文教師。我在開學第一課開場便在黑闆寫下“三友”:校友、學友、朋友。這是作為新教師的我對師生關系的一種定位和期許,我希望自己能與學生平等對話,一起成長。能做到“三友”中前“二友”的學生不少,但真正做到“三友”的弟子極少,柏蔥首屈一指。在高中階段,柏蔥内斂穩重,閱讀面廣,也喜歡寫作,作文常被我當作範文在班裡傳閱。
選擇讀師範專業,柏蔥說是受我的影響,我不知道對他而言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他讀大學期間,我們常有通信,我曾推薦他讀蘇東坡與錢鐘書的作品,他都認真讀了,還做了許多筆記,讓我頗感欣慰。
師者
2006年夏天,大學畢業的柏蔥與我商量說想回母校任教,我當然歡迎之至。
柏蔥任教之初,我聽了幾次課,發現他的課堂有點“悶”:自己講得多,學生發言少。當然,這是新教師的通病。于是,我邀請他來聽我的課并美其名曰“切磋”。當時我正在實踐一種全新的閱讀教學課型——“主問題·關鍵詞”課型,一節課隻設置兩三個環節,用兩三個“主問題”引領,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來深入探究文本,“主問題”是綱,“關鍵詞”是目,綱舉而目張,二者共同指向真實、深度、有效的文本解讀,并最大限度地融教師主導與學生主動為一體。教師通過“主問題”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對話中走進文本,并留出整塊時間給學生思考、活動和對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煉“關鍵詞”。同時,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會學習,引領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聽了我的課,柏蔥的課堂漸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環節清晰了,教師提問少了,學生互動多了。後來,柏蔥執教了一節詩歌課,内容是海子的經典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堂課他隻提了一個主問題“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詩歌世界”,引導學生尋找詩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字詞(即關鍵詞)并進行深入解讀。學生十分積極,紛紛上台闆書,把黑闆寫得滿滿當當。有學生從“面朝”中發現“背對”,解讀出“面朝春暖花開的大海”的同時“背對紛繁蕪雜的人間”,體會到詩人隐藏在這首看似清新明朗的詩歌背後的“深層痛苦”。于是,柏蔥順勢把學生的闆書分成明朗和晦暗兩個闆塊,引導學生一起探尋隐藏在這首詩歌背後的另一個世界。柏蔥的這節課讓我對他站穩講台有了充足的信心——他已經深谙“主問題·關鍵詞”這種課型的精髓并且運用自如了。
至此,柏蔥樹立了正确的語文課程觀、教師觀和學生觀,懂得了與學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尊重文本、遵循語文教育教學規律。于是,他與學生的關系變得非常融洽,後來他擔任學校楠溪江文學社首席指導師,學生寫下《戴柏蔥是哪棵蔥》《論柏蔥這棵蔥》《埋在回憶裡的日子》等多篇文章來表達對他的喜愛之情,讓我羨慕不已。之後,柏蔥更是茁壯成長,成為學校乃至永嘉縣的語文骨幹教師并擔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自己也收了幾個徒弟,我也順理成章成了“師公”。
讀者
成為教師後的柏蔥一如既往喜歡讀書,我也偶爾送書給他,其中有我的導師王尚文先生的著作《走進語文教學之門》,希望他能早日跨進語文教學之門進而登堂入室。柏蔥不但認真讀而且還寫了讀後感,并在教師征文比賽中獲獎。柏蔥還保持去圖書館借書的習慣,其借書、讀書之勤令人贊歎。他2019年從圖書館借閱書籍51本(2018年54本,2017年81本,2016年86本)。此外,他還有網購圖書閱讀的習慣,每年讀近百本書,這樣的閱讀量令我自愧弗如。
柏蔥曾寫過多篇關于閱讀與成長的文章,他說:“閱讀一生,隻為成就自我,讓自己成為一個明辨而獨立的生命個體。”誠哉斯言!它不由地讓我想到了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話:“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
難得的是,柏蔥不僅自己閱讀還推動他人閱讀。他是永嘉縣讀書學會理事,籌備創辦了學校“一點”讀書會,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成長與分享的平台。每學期組織10次共讀分享活動,每年參與活動教師數百人次。“一點”讀書會被評為2018年度溫州市第二屆中小學“愛閱讀”榜樣社團。與此同時,柏蔥也走出學校,走向更廣闊的社會做閱讀推廣活動。他到各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故事,受聘為永嘉縣讀書學會“經典閱讀”領讀人,并在讀書會開設的“空中課堂”做“永嘉四靈”等地域文化的專題講座。
作者
柏蔥是我的弟子中最熱愛寫作的。他在大學期間就曾在《野草》雜志發表多篇小說、散文,還曾擔任一個網絡文學網站散文欄目負責人。
教書以後,柏蔥的寫作之路更寬廣了。他左手寫詩歌、散文、小說,右手寫教科研論文随筆,且兩手都收獲頗豐,常常每年能公開發表20餘篇文章,令我驚歎不已。柏蔥的許多寫作頗具個人特色,已自成體系。
“永嘉四靈”研究系列。柏蔥高中時期就對“永嘉四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大學期間确定将其作為自己的終身研究領域。他大一開始花費近一年時間抄錄《永嘉四靈詩集》,還輾轉找到此書的編著者、退休多年的陳增傑教授當面請教。他大三時寫作了《從“野逸清瘦”詩風看永嘉四靈的苦吟審美追求》一文,将四靈追求“搜冥物象”“文字工巧”審美情趣的形成原因歸納為“社會時代背景”“詩歌本身的傳承發展”“詩人自身的遭遇與藝術好尚”等。工作之後,柏蔥繼續搜集相關資料,繼續做研究。2019年,柏蔥開始選編并注解《永嘉四靈詩選注》一書,從“永嘉四靈”留存的700多首詩中披沙揀金,本着“敬小慎微,求實問是”的原則,在借鑒前人注釋的基礎上糾正了不少偏頗和錯訛。
高考“下水”作文系列。從2015年開始,柏蔥每年都在得知高考作文題後第一時間寫作下水作文,至今已堅持了7年。其中多篇文章發表,有的文章還被選入高考作文選輯。他寫下水作文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能寫得比學生好,而是通過寫作下水作文盡己所能給予學生更明确、更深切的寫作指導。對此,他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教師要與學生在一起:思考在一起,寫作在一起。
“簽名書的故事”系列。柏蔥藏有近百冊作者的簽名書,有一段時間他連續寫作多篇簽名書的故事,回顧自己獲得這些簽名書的曆程。
讀後感系列。柏蔥每每精讀一本書後都會寫一寫自己的閱讀心得。比如子張教授的詩學論稿《曆史·生命·詩》,他細讀三周後寫了一篇《宏觀的曆史·獨特的生命·永恒的詩歌——讀子張詩學論稿》,後來發表于《詩探索》理論卷。
此外,還有“書店”系列,“閱讀與成長”系列等,不勝枚舉。近年來,柏蔥還開了一個微信公衆号“人間師語”,寫詩歌,寫随筆,寫時評,寫親子日常,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作為師者,柏蔥以滿腔教育熱情與一顆赤誠丹心書寫了孜孜不倦的誨人佳話,耿直淳樸、不慕榮利的品性中透出的那股熱忱與執着,猶如蒼松翠柏般堅毅挺拔,令人心生敬意;作為讀者,柏蔥是文學殿堂虔誠的朝聖者,更是全民閱讀熱心的領跑者,他努力長出的繁茂的精神枝葉不僅豐盈了自己,還蔭庇了他人;作為作者,柏蔥時而閑筆賦雅,表其心曲,時而練筆束神,言其心志,在生花妙筆、蔥郁文字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韓退之有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于我而言,柏蔥就是這樣一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弟子。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2年06月15日第8版
作者:陳智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