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這裡的散文和我們現代的散文不一樣,它指的是與骈文對應的散體文,而骈文是南北朝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文體,因為詞藻堆砌,遭到韓愈和柳宗元的極度嫌棄。
所謂的八大家其實大家都很熟悉,相信當你回首起自己的那段青蔥歲月,一定能想起曾被他們支配的恐懼,比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韓愈的《師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等。
這個八人組成的團隊分别是老大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轼、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其中,蘇家父子就占了三個坑。
唐宋唐宋,當然是有跨度的,最大的韓愈和最小的蘇澈之間就跨越了有兩百多年,其中就韓愈和柳宗元是同時代,其餘的都為宋。
這種情況下,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呢?
韓愈和柳宗元年齡跨度不是很大,都是中唐時期古文運動的先鋒者,但是雖然處于同一時代,由于出身不同——韓愈的童年比較苦,家裡人都去世了,隻剩下個嫂嫂,做官之路也不順暢,可以說是屢遭貶谪;而柳宗元就好多了,祖上時代為官,少年成才,名聲大振。
政治立場也不同——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活動,主張改革,而韓愈對此表示反對。因為這些不同,兩人也沒什麼來往,但卻互相欣賞對方文采,也算是好兄弟了。
歐陽修和韓柳倒是沒什麼關系,歐陽修出名混成文壇領袖時,47歲的蘇洵才帶着兩個兒子來到京城,在益州知州張方平的推薦下,蘇洵得以拜會歐陽修,并得到歐陽修高度賞識和推薦。
在之後的交往中兩人也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蘇轼和蘇轍輩分小,進士考試時的主考官就是歐陽修,所以算是歐陽修的門生吧。
至于歐陽修和王安石,歐陽修是長輩,也挺欣賞王安石的,但二人理念不是很合,算是同事和前後輩的關系。
八人中曾鞏的名氣按現在我們的知名度來說就稍弱一些,但是他的文章寫得很好,曾很受歐陽修贊賞。
曾鞏是真的很慘,家境不好,一個人就要照顧四個弟弟、九個妹妹,十幾口人全仗着他了,受家庭所累,他直到39歲才考取了進士。
曾鞏和王安石兩人是江西老鄉,曾鞏成名在王安石之前,他很欣賞王安石的文采,還極力向朝廷推薦過王安石,包括歐陽修,不過王安石既有文采又任性,自己去走其它路了,後來還當上了宰相,天下皆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