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網瘾少年很痛苦

網瘾少年很痛苦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9 03:19:33

網瘾少年很痛苦?本文原發于2022年4月28日出版的總第854期《瞭望東方周刊》,原題為《小心“網瘾老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網瘾少年很痛苦?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網瘾少年很痛苦(網瘾老頭老太太更讓人操心)1

網瘾少年很痛苦

本文原發于2022年4月28日出版的總第854期《瞭望東方周刊》,原題為《小心“網瘾老年”》。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李潇

“孩子們平時上班忙,我在家沒有什麼活動,沒事就喜歡刷短視頻、看電視劇。”“60後”周女士說,她每天大約六七個小時都抱着手機,甚至熬着通紅的雙眼看劇,不舍得睡覺。

像周女士這樣的老人絕非個例。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

老年人過度上網問題不可忽視。

網絡“新”人

今年2月份,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工信部在适老化改造方面,組織227家網站和App推出了字體放大、語音引導、“一鍵直連人工客服”等多種具有特色的功能。市面上出現了大量大字版、老年版應用以及App“長輩模式”。

兒子李先生給周女士下載了幾個常用的大字版應用。“現在我學會了網上買菜、玩遊戲和發視頻。”學會很多新技能後,周女士熱衷于發布短視頻,視頻中誇張的表情和配色常常把年輕人逗笑。這對她而言是一種認可,給她帶來了存在感,“大家給我點贊呢”。

在上海時,她通過手機聯絡鄉情,隻要親戚們發布短視頻,她必去圍觀。與家鄉熟人通過微信視頻閑聊時,她會帶着一口鄉音聊起“誰在短視頻上、誰拍了怎樣的視頻”。到了節日,收發紅包成為周女士的一種生活儀式。

“50後”張先生說,最讓他高興的是,通過社交網絡,“一傳十,十傳百”地重新聯絡上了老同學。張先生展示了他的初高中同學群。

還有企業将視角瞄準中老年群體,市場上出現了不少老年人交友及學習的網絡平台。“這裡不像微信,沒有熟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在這就圖個開心。”在一個老年社交App的直播闆塊,一位簡介中标明61歲的王女士一邊直播,一邊互動。她告訴本刊,基本每日都來這裡唱歌并與粉絲們閑聊。王女士還搭建了聊天群,群成員超過5000人,平均每天有幾百條聊天記錄。

“基本都是我們這樣年紀的,聊得來。”一名昵稱為“再見昨天”的網民說,除了聊天、看直播,他還喜歡在王女士搭建的聊天群裡“搶紅包”。“每天都有紅包搶”,這是很多老年網民經常光顧群的一個理由。

過度上網

某機構發布的《2021銀齡社會責任報告》顯示,短視頻平台為老年人獲取知識、社交娛樂、展示自我提供了新工具,63.7%的老年用戶認為短視頻為生活增加了樂趣,25.2%認為短視頻便于他們“關注朋友動态、跟朋友互動”。然而,一些老年人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網絡無法自拔。

在老年群體中,“老漂族”、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

“其實,我媽以前在老家不怎麼玩手機,自從2017年來上海後,就慢慢喜歡上了。”周女士的兒子李先生告訴本刊。

“在老家我可以跟大家聊天閑逛,在院子裡種種菜,但在這裡不行。”周女士表示,自己以前生活在熱鬧的村社,如今來到上海這個陌生的城市,住進獨立的小門戶,生活圈子縮小了很多,于是靠網絡打發時間。

随着我國家庭結構發生巨變,“老漂族”逐漸成為常态化的社會人口現象。像周女士這樣有着集體生活記憶的老年人,常常難以适應原子式的城市生活。

至今,周女士依然時常往返于上海和湖南老家。李先生表示,回到老家後,母親看手機的時間會變少,“在老家做點特色美食,她就能倒騰一兩天。”

随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大量年輕人遷出出生地,留守故鄉的空巢老人數量也在增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人數突破1億。多名學者研究發現,近60%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問題,尤其是缺少家庭支持的老人,如喪偶、子女關懷少、夫妻不和睦。

在諸多網絡社交平台,不少老年單身交友群浮現。“進群備注年齡、性别、地域”。在某老年單身群,群管理員提醒新進群友。在這個有近500人的群裡,備注顯示這些有着尋偶需求的群友基本為“50後”“60後”和“70後”。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老年人口中喪偶的占26.1%,離婚的占0.8%,從未結過婚的占1.5%。與其他老年群相比,單身老年群似乎更加熱鬧,個别群裡甚至24小時都有老人在線閑聊。

與此同時,疫情讓老年人的線下娛樂縮減。“以前我還會去旅遊,現在除了有時去鍛煉身體、喝茶,其他時間基本都在玩手機,一不留神好幾個小時過去了。”張先生表示。早在2020年,有研究指出,受疫情影響,全網用戶上網時長大幅增長。

多重隐患

“因為下載不明軟件,有一次我媽的手機卡得動不了。”李先生表示。原來,周女士因為點擊了廣告彈窗,不知不覺中被誘導下載了很多App。李先生叮囑她注意:“但她有時分不清哪些是正常的彈窗,哪些是廣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某互聯網平台發布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将受騙廣泛定義為詐取錢财、欺騙感情、傳播謠言、虛假宣傳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

在王女士和網民“再見昨天”經常登錄的老年社交軟件中,群裡“發紅包”、給主播送禮物、抽獎等都需要一種名為“金币”的虛拟财富。作為未充值的普通用戶,其賬戶金币連最便宜的禮物都買不起。有群友會鼓動“金币不夠就充值”。

“之前我媽不知道點了什麼,後來每個月自動扣費繳納了一份保險。”來自江西的陳女士告訴本刊。這樣的騙局無處不在,不良商家打着“搶紅包”“免費領取”“首月1元”等噱頭引誘用戶點擊。陳女士透露,母親還曾在線下掃碼關注微信号及加好友,領取過一個臉盆,此後對方微信多次發來保健品廣告,好在被她及時制止。

“我姑媽因為看手機過度,就在看手機時,視網膜脫落了。”陳女士歎息道。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慢性病緻殘因素中,白内障、視網膜病變、屈光不正等可能導緻失明。有專家指出,長時間看電視、玩平闆電腦等,會增加老年人患白内障的風險。

還有受訪者表示,父母因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看手機,脊椎酸疼、閃了腰;或是因玩手機影響睡眠。已有研究和案例顯示,長期看手機可能會導緻神經衰弱,加重交感神經興奮,誘發高血壓、腦出血等問題;熬夜看手機可能導緻猝死。在心理上,沉迷手機可能導緻老人出現社交能力下降、抑郁等問題。

還有多名受訪者表示,父母有時正在玩手機的興頭上,不願立刻停下來,“叫不動”“跟家人拌口角”。在社交網絡平台,不少網友提出了類似問題,沉迷手機減少了高質量的家庭交流,可能導緻家庭矛盾。

加強網絡保護

針對老年人過度上網的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建立短視頻老年人“防沉迷”系統,引起争議。

“如果有這樣一個系統,我覺得可以試試。”陳女士表示。大部分受訪老人家屬贊同建立老年人“防沉迷”系統,認同理由集中在“有損健康”“老年人識别能力低”“防止上當受騙”。

而受訪老年人的看法卻不一樣。“為什麼要防着我們?”張先生表示不解。諸多民衆表達了不同的反對理由,例如“老年人是成年人”“太粗暴了,應該積極引導”。還有一些理由指向現象背後的多種影響因素,諸如“孤獨”“身體不便經常外出”“短視頻是一種成本很低又容易參與的娛樂”。

“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好事,但老年人是獨立消費者,如果推出老年人防沉迷模式,難以參照未成年模式的邏輯去設計。例如,誰可以作為這個模式的掌管者?如果讓子女幫忙解鎖,可能較難執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蔣俏蕾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目前,針對老年人的互聯網服務供給端依然存在不良廣告、誘導消費、詐騙信息、侵犯隐私等問題,老年人防不勝防。“我覺得平台可以盡量利用算法、大數據去幫助老年人識别信息;設置睡眠提醒等有針對性的提示;提供一些與老年群體需求密切相關的差異化推薦。”蔣俏蕾建議。

我國數字适老化改造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2020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

在數字适老化改造的推進下,一些應用的長輩模式和手機廠商的适老化系統充分考量老年群體的屬性及需求,改善了設計。例如,某些手機系統不僅包括字體放大、屏幕朗讀等設計,也包含定時鎖屏提醒、預防信息詐騙等功能。

2022年3月1日,《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相關政策法規将推動互聯網規範化。

與“網瘾少年”一樣,老年人過度上網問題,原因大都指向互聯網之外。

蔣俏蕾認為,對于老年人觸網産生的問題,應綜合應對,除了網絡平台要做出努力,還需要網絡之外的力量來協同,社會各方應給予老人更多的關愛與尊重:家人給予老人更多情感陪伴,社區給予老人更多觸網教育和活動選項,市場提供更多适合的服務對接老人需求。

多方協同,達到線下、線上聯動,一定程度上會促使老人更合理地使用網絡并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研究發現,社交可以驅除人的孤獨心理;發展興趣可以促進長壽。“她喜歡美食,我們鼓勵她去做美食短視頻。我們有空多陪陪她,也鼓勵她去參加活動。”李先生表示,母親在社區的節日活動中認識了新朋友。

晚輩回家探望、電話問候,都能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束光。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在談及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時表示,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建立了關于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普遍地開展對空巢和留守老年人的定期巡訪制度。

近年來,老年大學在全國各地落地;在上海、杭州等地街道、社區出現了為老服務中心、鄰裡中心、群團服務中心;還有一些社會公益組織設立了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項目,為老年人提供了活動交流的去處。

但目前,這些服務點和項目更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仍然較為缺乏,一些項目明顯供不應求。例如,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的一項數據顯示,國内包括參與遠程教育在内的老年學員共有超1300萬人。但相比2.6億60歲以上老年人口,絕大部分老年人依然“無學可上”。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老年友好型社區以及老年友好型城市得以建設,它們将為老年群體的健康生活提供重要依托。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