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為貫徹落實産業強省三年行動
切實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運行效率
增強物流企業活力
有效服務和支撐産業發展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印發
《雲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
(2022—2024年)》
其中明确
全省建成5個幹支銜接
輻射力強的國家物流樞紐
10個支撐明顯
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
支持省級示範物流園區進一步做大做強
積極培育成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
布局建設30個左右産地型冷鍊集配中心
培育高原特色農産品品牌
......
詳情如下↓
一、總體思路和目标
(一)總體思路
1、強基礎。加快補齊全省物流基礎設施短闆和弱項,優化物流設施空間布局,重點推進鐵路通道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既有幹線運力,加快完善公路運輸網絡,加強港航設施建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物流大通道境外連接段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跨區域物流聯通水平。
2、育主體。培育一批資源整合能力強、運營模式先進的本土物流企業,在各細分領域和重點環節形成一批主業突出、綜合服務水平高、競争能力強的龍頭物流企業。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國内影響力的物流企業建設區域性總部,鼓勵省外物流企業與本土企業、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
3、促創新。以數字技術為引領,推動貨運場站、物流園區、物流中心智慧化建設和改造,大力發展物流新基建。推進多式聯運、綠色配送、供應鍊管理、航空貨運、高鐵貨運等領域創新,發展物流新業态。圍繞通道、樞紐、口岸、産業園區,培育發展現代物流新經濟。推進物流領域創新試點和體制機制改革,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
4、降成本。完善各類要素保障,以國家物流樞紐、骨幹冷鍊物流基地、重點物流園區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為載體,促進不同物流服務功能有效協同,實現幹支倉配等物流環節無縫銜接,系統性降低物流成本。
(二)行動目标
通過3年努力,全省建成5個幹支銜接、輻射力強的國家物流樞紐,10個支撐明顯、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國家A級物流(供應鍊服務)企業數量達到150戶以上。 “公鐵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的物流運輸體系更加高效,口岸貨物進出口通行更加便利。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通道 樞紐 網絡”的現代綜合物流體系初步形成,物流運行效率有效提升。
二、工作重點和路徑
(一)物流通道“補短闆”專項行動
1、推進鐵路貨運通道建設。以雲南沿邊鐵路為重點,力争蒙自至靖西鐵路、臨滄至清水河鐵路、臨滄至普洱鐵路等國家“十四五”規劃項目盡早開工,提升防城港出海通道貨運能力。加快昆玉鐵路擴能改造,充分釋放中老鐵路貨運通道能力。加快麗香鐵路、大瑞鐵路等在建項目建設,新線路規劃向産業集聚區、大宗物資主産區延伸,拓展鐵路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
2、完善公路貨運通道網絡。依托“五縱五橫一邊兩環”高速公路網,重點推進泸西—丘北—廣南—富甯、玉溪—墨江(擴容改造)、墨江—普洱(擴容改造)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文山—天保、臨滄—清水河等高速公路建設,重點加快沿邊國道G219雲南境内段改擴建工程建設。依托“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推進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産業公路。
3、加強港航貨運通道建設。持續推進瀾滄江244界碑至臨滄港航道建設工程、瀾滄江中上遊航道建設工程,開展景洪港擴能、關累港擴能、臨滄港等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推進金沙江下遊水運出省通道建設、右江水運出省通道建設,加快實施水富港擴能改造工程、溪洛渡至水富段高等級航道建設。會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
4、加快多式聯運通道建設。加快連通全省公鐵、公鐵水的多式聯運通道斷點、堵點,補齊水富港、富甯港、關累港、昆明王家營西鐵路樞紐集疏運體系建設短闆。開展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昆明、河口、臨滄發往廣西北部灣、四川成都、越南海防、緬甸仰光等鐵海聯運班列,培育4—6條省級多式聯運示範線路,力争獲批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2項。
(二)物流樞紐“網絡化”專項行動
1、補齊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與運營短闆。昆明、大理、西雙版納、紅河、德宏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人民政府,依據國家及省級有關規劃和政策文件,于2022年内研究出台支持物流樞紐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快補齊國家物流樞紐集疏運設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海關監管作業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短闆。推進與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主體企業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監測機制,實現國家物流樞紐重大補短闆項目建設進展與運營成效的動态監測,并于2023年全部納入國家物流樞紐聯盟信息采集單位。
2、統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與申報。統籌昆明陸港型與西雙版納(磨憨)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聯動發展,重點推進昆明—西雙版納(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大理商貿服務型、昆明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編制,指導紅河(河口)、德宏(瑞麗)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優化空間布局與集疏運體系建設,優化提升昆明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業态,支持玉溪、曲靖、臨滄(清水河)等城市在國家規劃調整時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
3、加快省級物流樞紐布局與建設。重點在昭通水富、文山富甯、臨滄臨翔、玉溪研和、文山硯山、楚雄祿豐、曲靖馬龍、保山猴橋等地遴選并支持建成10個左右輻射能力強、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促進物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形成與國家物流樞紐網絡聯動發展的省級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絡,支撐全省物流樞紐網絡體系高效運營。
4、啟動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創建。在全省範圍内遴選10個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充分發揮其在全省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支持省級示範物流園區進一步做大做強,積極培育成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
(三)工業物流“協同化”專項行動
1、推進産業園區物流設施配套。編制《雲南省重點産業園區物流配套能力提升實施方案》,根據園區産業定位和實際發展需要,分類型明确全省重點産業園區物流配套能力提升路徑。推動曲靖、文山、玉溪、昭通、保山、紅河、楚雄等州(市)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生産服務型物流基地,着力破除“綠色能源産業”物流保障困境。
2、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戰略儲備庫接入鐵路專用線,完善骨幹通道沿線鐵路專用線布局。加強鐵路專用線重點項目儲備,積極争取納入國家重點項目清單。鼓勵地方政府、鐵路企業與園區内企業共享、共建鐵路專用線。
3、推進大宗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圍繞鋁材、矽材、化肥、煤炭、食糖等全省重要大宗商品,統籌布局建設一批省級大宗工業品集散中心,完善雲南省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物流服務功能,實現采購、生産、流通等上下遊環節信息實時采集、互聯共享,推動提高生産制造和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在曲靖、文山、昭通、紅河、楚雄等運輸結構調整重點區域,加強鐵路貨場、港口資源整合,鼓勵工礦企業、糧食企業貨物“散改集”,推進全省“公轉鐵”、“公轉水”。
4、推廣兩業融合創新發展。深入踐行“典型引路法”,鼓勵制造業與物流業雙向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建立符合雲南省發展實際的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模式。深入開展雲南省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遴選工作,推動形成重點産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積累可複制推廣創新經驗。對培育成熟的省級典型案例,推薦申報國家級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借鑒福建省等先進地區制造業實現主輔業剝離成功經驗,鼓勵支持省内大型制造企業剝離物流服務,由企業物流轉變為物流企業。
(四)冷鍊物流“強鍊條”專項行動
1、加快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布局與建設。加快昆明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昆明高原特色農産品區域集散能力。曲靖市、德宏州要加快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布局規劃,按照技術指引開展基地建設,并申報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建設名單。推進楚雄、大理、玉溪、保山、紅河、西雙版納、昭通、普洱、臨滄等州(市)開展冷鍊物流基地規劃布局,加快省級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建設。
2、提升高原特色農業冷鍊物流服務能力。依托花卉、蔬菜、生豬、牛羊、核桃、澳洲堅果、水果、食用菌等重點産業縣(市、區),統籌推進省級高原特色農産品集散中心建設,延伸高原特色農産品精深加工、智慧冷鍊配送等全過程供應鍊業務。立足高原特色農産品區域流通需求,布局建設30個左右産地型冷鍊集配中心,培育高原特色農産品品牌。
3、推進實施冷鍊物流兩端補短闆工程。聚焦高原特色農産品産地“最先一公裡”,加快建設具備保鮮、預冷、貯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式采後冷鍊倉儲設施。聚焦城市消費“最後一公裡”,加大城市冷鍊前置倉建設力度,鼓勵移動冷庫、智慧冷鍊自動售賣機、冷鍊自提櫃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領域廣泛應用。
4、提升冷鍊物流專業化服務水平。提升重點領域冷鍊物流專業化服務能力,打造專業化冷鍊服務品牌。鼓勵平台型冷鍊物流企業整合冷庫、冷藏保溫車輛等資源,建立第三方冷鍊物流全程監控平台。鼓勵冷鍊物流企業應用标準化、單元化載器具,建立符合雲南實際的品質分級标準化、包裝規格化、産品編碼化等标準體系。大力推進雲南省進口冷鍊食品集中監管倉建設,暢通雙循環渠道。
(五)城鄉物流“一體化”專項行動
1、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指導各州(市)開展城市綠色配送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重點解決城市配送車輛通行難、停靠難、充電難等問題。持續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推廣應用力度。大力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支持昆明、保山等有意向城市積極申報國家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
2、推動電商快遞業轉型提質。建設一批電商快遞物流園區和快件集散中心,引導電商及快遞企業集中布局。鼓勵電商快遞企業參與高鐵、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布局電商快遞分撥與配送中心,大力發展航空快遞、高鐵快運,探索開行“點對點”高鐵貨運專列,助力雲花、雲珍出滇,打造高鐵物流服務“雲南品牌”。
3、優化城鄉配送設施網絡。結合“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快遞進村”等工作,持續推進縣級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加快補齊城鄉流通體系建設短闆。鼓勵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郵政、快遞、供銷合作社等企業服務和網絡下沉,向農村延伸服務網絡,充分利用農村現有末端資源,建設農村快遞綜合服務站,拓展農産品上行與工業品下行雙向物流通道,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城鄉配送服務網絡。
4、打造農村物流服務品牌與運營網絡。推廣“楚雄農村物流”發展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并支持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促進“農村客運 農村物流”模式落地。依托鄉鎮連鎖超市、郵政網點、客貨運站場、快遞末端網點等網絡資源,建設上接縣、下聯村的農村配送節點。鼓勵“郵快合作”、“交郵合作”、“快快合作”,逐步擴大村級寄遞網絡覆蓋面。
(六)航空物流“拓基礎”專項行動
1、加強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依托“1樞紐”(昆明國際航空樞紐)、“2網絡”(機場網絡和航線網絡),統籌謀劃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布局,構建多層次航空物流網。加快昆明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補齊昆明、麗江、文山、西雙版納、德宏等州(市)機場配套物流設施短闆。
2、提升航空物流服務能力。引導航空物流企業與快遞、跨境電商、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模式從“場到場”到“門到門”轉變。鼓勵航空物流企業優化作業流程,完善隔日達、當日達、限時達等物流服務産品,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結合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創新開展“空空 空地”貨物集疏模式,推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發展。
3、推廣無人機等新型航空物流設施建設。支持玉溪市基于玉溪支線機場,合作打造無人機物流樞紐,為全省提供可借鑒、可複制的經驗做法。積極引進無人機運營企業,盡快突破技術瓶頸,合理利用現有機場資源,構建無人機貨運網絡。
4、引導培育航空物流貨源網絡。對接省内花卉、松茸等航空偏好型産業物流需求,支持擴大貨運航權,靈活調整運力,滿足多樣化運輸需求,積極引導培育航空物流基礎貨源。支持和鼓勵貨運航空企業開通國際貨運航線,充分利用南亞東南亞國家中資企業投遞服務網絡,開拓國際航空快遞貨源市場。
(七)跨境物流“便利化”專項行動
1、提升跨境物流設施網絡。圍繞大通道大物流建設,持續推進國際國内無縫銜接的跨區域物流網絡建設。啟動邊境陸路口岸智慧化建設工程,着力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加快瑞麗、河口、磨憨、清水河等重點口岸貨運通道建設。加快推進王家營鐵路中心站海關監管場所建設,積極推進磨憨鐵路口岸海關指定監管場所升級。
2、培育雲南國際貨運班列品牌。打造“北聯中歐班列、東融陸海新通道班列、南通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雲南國際貨運班列品牌體系。維護好、運營好、開發好、建設好中老鐵路,打造中老國際貨運班列“黃金線路”,運營好中越鐵路通道,培育好中緬印度洋“海公鐵”聯運新通道。進一步對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網絡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網絡,擴大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部灣等貨源地與産業集群輻射範圍。
3、深化國際貨物通關便利化改革。通過“互聯網 海關”,實現口岸貨運監管各作業環節互聯互通,建立關區口岸統一作業模式。推進海關和其他部門系統互聯互通,全面實施進出境鐵路艙單、運輸工具無紙化申報。加大“運抵直通”、“兩段準入”、“鐵路快通”等通關業務改革模式運用力度,積極探索磨憨鐵路口岸“一地兩檢”。配合國家推動中老泰“關鐵通”項目國際合作,提高班列通關效率。
4、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加快昆明、德宏、紅河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目标任務落實,創新運營模式。鼓勵支持大理、西雙版納等具備條件的州(市)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郵政快遞等企業布局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跨境電商營銷、寄遞、集配網絡,探索發展“中老班列 跨境電商”模式。鼓勵引導物流企業、綜合性跨境電商平台等“走出去”,在南亞東南亞國家中心城市、重大鐵路貨運站和重要港口布局建設海外倉。
(八)物流企業“強主體”專項行動
1、加大物流企業培育力度。培育創新型物流上市公司,對接資本市場加快上市步伐,提升物流産業投融資能力,打造雲南現代物流特色上市公司闆塊。建立重點物流企業聯系制度,鼓勵引導物流企業主導國家、省級物流樞紐建設與運營工作,并與承載城市人民政府平台公司開展資本合作,培育一批資源整合能力強、運營模式先進的物流樞紐建設運營主體企業。加強國家A級物流企業與星級冷鍊企業培育,逐步壯大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雲南現代物流企業集群。
2、開展現代物流産業鍊鍊長制招商。找準全省現代物流産業鍊短闆弱項,建立招商目标企業庫、現代物流産業鍊重大招商項目儲備庫,分年度制定招商工作計劃。各州(市)結合自身物流業發展實際,全面開展現代物流産業鍊鍊長制招商工作,積極引進國際國内知名大型物流和供應鍊服務企業落地雲南或在雲南設立區域總部、分支機構。
3、加強網絡貨運平台培育。引導各州(市)出台支持網絡貨運平台發展措施,切實改善雲南省網絡貨運企業落戶、實名認證、開票、稅收獎補等問題。鼓勵傳統物流信息平台向物流供應鍊平台轉型。在全省範圍内遴選10個基礎較好的智慧物流(供應鍊)信息平台進行重點培育。
4、提升行業協會服務能力。指導現有省級物流業相關協會加快推進改革發展,積極主動發揮作用,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法申請成立現代物流類行業協會,支持各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按年度舉辦雲南省現代物流産業發展論壇,針對全省物流領域新形勢、新政策、新模式、新技術開展産學研交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建立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協調配合機制,定期協調研究解決行動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重點工作任務跟蹤,定期通報工作推進和完成情況。各責任單位要建立協調推進機制,細化要求,量化指标,明确任務和年度計劃。
(二)優化發展環境
進一步深入落實公路治超聯合執法模式,嚴格執行統一的執法标準。全面落實貨運車輛“三檢合一”,深化落實車輛異地年檢年審政策。優化貨運車輛通行管控措施,科學設定禁限行時段、路段,嚴禁采取城市建成區全部或大範國實施區域性24小時禁止貨車通行政策。對新能源配送車和冷鍊配送車提供通行便利,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對純電動輕型廂式及封閉式貨車不限行或僅在高峰時段限行。加強物流領域收費行為監管,清理規範各類涉企收費。
(三)強化要素保障
加大省預算内投資前期工作經費對物流樞紐、骨幹冷鍊物流基地、鐵路專用線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在防範債務風險的前提下積極給予支持。統籌中央和省預算内投資、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經費等相關既有資金,集中支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在全省重要物流通道、物流節點布局建設重大項目。保障物流用地需求,對國家及省級物流樞紐、生産型物流基地、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國際貨運班列、電商快遞和城市配送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在建設用地指标方面給予重點保障。引導銀行與金融機構加強對物流企業融資支持,依托核心企業加強對上下遊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
(四)科技人才支撐
支持物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設立研發機構,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造、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促進現代物流産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技術研發體系,在全省重點領域科技計劃中統籌保障現代物流産業科技研發。推動省級和各州(市)人才支持政策相互銜接、人才工作體系相互配套、人才發展平台相互支撐,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物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鼓勵沿邊州(市)高校開展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人才培養及交流。在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專項中,傾斜培育一批全省物流産業領軍人才和科技骨幹。
資料: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信息員:阿行健
編輯:郭婉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