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起源于我國華北地區的民間說唱曲藝,我們大家了解相聲是從馬三立、姜昆、馬季開始的,但是相聲真正的興盛卻是德雲社創造的。在德雲社還沒有創立的時候,相聲已經被大衆漸漸遺忘,相聲演員的表演也大多是出現在熒幕上,距離觀衆很遠,從而逐漸走入低估,在這時,郭德綱清醒的認識到,讓"相聲回歸劇場"才是相聲發展的必經之路,相聲本就是來源于生活,活躍在百姓周圍,為什麼要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呢?
因此,北京德雲社以天橋劇場為總部,輻射周邊,開設分部,走向海外,為相聲行業的發展做出來極大的貢獻,現在提到相聲,無論你這麼繞,都是離不開德雲社的。德雲社在北京還有三裡屯劇場、三慶園劇場、廣德樓劇場和湖廣會館劇場,以及東北的黑龍江德雲社、吉林長春德雲社,位于南方的南京德雲社。還有首個海外分社德雲社墨爾本分社,這也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但是作為“相聲窩子”的天津,卻沒有德雲社,本人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天津相聲觀衆的水平高
相聲就是天津的一張城市名片呀,這裡出現了衆多人們耳熟能詳的相聲大師,比如:馬三立、 張壽臣、常寶堃 、趙佩茹、郭榮起 、常寶霆、白全福······經過這些大師的洗禮,天津相聲觀衆的耳朵也是越來越挑剔了,他們不是行家也是半個行家了,沒有點水平的相聲演員在這裡表演可是很有壓力的,你想,抖一個包袱,台下沒有反應,再抖一個,還沒有反應,那麼演員就會緊張,緊張就會影響演出效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在德雲社裡,可能鎮得住的場子的也就老郭和于謙二人了。而他們在天津開德雲社分社的話,老郭二人也不可能常去表演,那麼在競争這麼激烈的天津,留一些年輕演員哪裡行呢?
2、天津的相聲茶館衆多,競争激烈
在天津聽一次相聲,也就30塊錢左右,而在德雲社聽一次相聲,少說也得上百了。而天津的土生土長的相聲茶館遍地都是,觀衆也習慣了聽這裡的相聲,那麼德雲社在天津立足的話難免會收到行業的排擠,多少會有點水土不服,光西安的相聲團體就夠德雲社頭疼的了,雖然二爺張雲雷在西安2018年1月1日跨年演出的時候,風光無限,一站封神。但是天津可是比西安還要厲害的。因此,德雲社不在天津立足的原因也在這裡吧。
3、可能郭德綱也是想着給同行留口飯吃
現如今德雲社做大做強,即便到哪裡,也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即便年輕演員鎮不住場子,也會依靠明星效應吸引衆多觀衆入場的。德雲社沒有在天津開設分部,可能也是不想破壞當地相聲的平衡,而北京距離天津有很近,想聽德雲社相聲的觀衆也肯定會欣然前往的。
總體來說,相聲是民間曲藝重要的表演形式,既然郭德綱能把相聲帶火,那麼就應該值得肯定,而相聲各同行業應該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為相聲的發展出一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