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EarlyBird家庭成長研究中心,今天由June來和我們聊一聊面對孩子的“假話”我們該如何回應?
下面這個場景你是否遇見過呢?
放學了,媽媽來接孩子,媽媽帶着玩的滿頭大汗的孩子回家,路上媽媽随口問孩子,今天喝水了沒有啊,孩子回答說:沒有,老師不讓我喝水。媽媽頓時擔心起來,孩子前兩天總是尿褲子,會不會老師為了怕麻煩,就不讓孩子喝水了。媽媽又問,是哪個老師不讓你喝水啊,孩子随口回答:是那個XX老師。于是媽媽頓時火冒三丈,因為此事與老師和學校發生了不愉快的沖突矛盾。
經過調查後,得知,原來是孩子對于當天的新教具和遊戲都非常喜愛,玩的不亦樂乎,老師幾次提醒喝水,孩子都沒有喝太多,并表達說不想喝水,孩子所告知的老師名字其實是寶貝最喜愛的那個老師。這樣一場不必要的争執就在孩子的随口一說中被引發了。
我們都說孩子是最純潔的,從不會說謊,但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一定是真實的嗎?這可要根據情況來判定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幼兒早期的經驗中,大腦中幻想和現實的認知是如何發展的,作為大人我們又該如何來回應孩子不真實的言語。
首先,我們來談談想象是什麼?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其中包括與個人願望相聯系且不一定以客觀規律為依據的幻想。而幻想的内容則來自個體對人腦中記憶表象的再加工。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在某些時刻是會幻想的,而幻想了什麼是要根據那個當下情境而發展出來的。
低幼的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想象的事情與真實的事情之間有什麼不同,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物關系等概念都比較模糊,所以經常說了“假話”自己都不知道,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主客觀未分化心理”。
孩子并非一出生就有幻想, 而是随着大腦皮質組織結構的發展和成熟, 2~3 歲時産生記憶, 随之産生幻想。由于個人知識經驗不足及認知資源有限, 兒童早期的幻想往往是一種沒有目的和連貫主題的自由聯想。随着年齡的增長, 對物質世界和社會的認知不斷提升, 4~5 歲時幻想才開始有一定的目的和意義(王榮, 2010)。
另外, 已有研究把幻想和現實的内容分為事件和人物, 并證明兒童 5~6 歲時可以準确地區分幻想和現實事件, 7~8歲時可以準确地區分幻想和現實人物, 且達到成人水平。
影響孩子區分幻想現實的因素有兩大方面,包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幼兒根據刺激材料所提供的背景線索區分幻想和現實, 不同的背景促使幼兒做出不同的判斷。比如說一個帶有真人的動畫片,裡面的一些虛構的場景幼兒就會更加偏向于相信是真實的。
影響判斷的還有内部因素:孩子的個體情緒感知強度和經驗可能會影響他們對幻想和現實的判斷。例如,孩子如果有個強烈的願望也許會促使他們産生幻想,他們自然地感知到傷心事件會引起關注或移情, 而害怕和生氣事件可能會威脅人的健康或引起消極情緒, 所以孩子可能不太願意相信害怕和生氣的事情會發生, 而認為傷心的事件可能是真實的。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說明,兩個孩子一起聊天可能會說:
“你聽我說,我們家有三個電視機”。
“哎呀,太棒了!”
“一個是爸爸的,一個是哥哥的,還有一個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動畫片啦。”
“當然啦。一吃完飯,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簡單的分析一下這名孩子的心理:“有三個電視機”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話不能單從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講這句話的孩子當時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個電視機該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個電視機,爸爸就不會因為要看夜間棒球比賽而霸占電視機了;哥哥也不會因喜歡足球賽節目而獨占電視機了;當然我也就可以獨自看我所喜歡看的動畫片了!”他把這個願望和空想聯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個電視機”的語言表達形式。
又比如,晚上媽媽和孩子聊天,媽媽問,你喜歡XX老師嗎,孩子回答:我害怕XX老師,因為今天老師對我好兇......, 媽媽很是擔心老師的态度,找到學校了解,原來是因為,上課的時候,老師扮演了一隻老虎,對孩子扮演的小動物們有點兇。孩子由于沒能表達完整或是對當時的情境過于投入,從而混淆了真假事件,這種情況也是常常發生的。
孩子“說假話”的種類繁多,比如想像謊話、願望謊話、無知謊話、遊戲謊話、辯解謊話、方便謊話、友情謊話、吸引注意力謊話、複仇謊話、以及欺騙謊話,等等。這些不真實的言語主要來自想象、願望、遊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無論哪一種都不屬于真正的謊言。家長們千萬不要随意給孩子貼上品性惡劣的标簽。我們應該認清隐藏在謊話背後的兒童心理,采取與其心理狀态相符的方式回應。
例如,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家裡有三個電視機”的時候,你就應該接着說:“哦,是嗎!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願望和心情,然後再說:“真的,如果能有三個電視機,那該有多好啊!”,用正向積極的客觀描述來引導孩子認知事實真相。
所以當你發現你兩三歲的孩子整天說些不真實的言論時,不要上綱上線,覺得孩子道德品質有問題。事實上這麼大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區分幻想和真實的能力,說“假話”隻不過是啟動了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去擺脫壓力和困境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