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聲律啟蒙第二篇

聲律啟蒙第二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15:19:38

聲律啟蒙第二篇?三江 第三段,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聲律啟蒙第二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聲律啟蒙第二篇(聲律啟蒙細細讀之九)1

聲律啟蒙第二篇

三江 第三段


铢對兩,隻對雙,華嶽對湘江。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寒釭。青瑣闼,碧紗窗,漢社對周邦。笙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覽,治中展骥姓惟龐。蘇武牧羊,雪屢餐于北海;莊周活鲋,水必決于西江。


铢與兩均為古代衡制單位,《漢書·律曆志上》:“二十四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古時常見的衡制單位還有锱,六铢為一锱。铢兩連用常表示微小或微不足道的東西,如《漢書·晁錯傳》:“今秦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亡铢兩之報。”而成語锱铢必較則意指連锱和铢這樣微小的量都要考究,形容斤斤計較。

雙,兩個或成倍的意思;隻,指一個,有時還特指成雙的事物中的一個。

華嶽,有時特指西嶽華山,晉代郭璞《山海經圖贊·華山》記載:“華嶽靈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漿。”湘江即今日注入長江之大河,唐代杜審言《渡湘江》:“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襄陽人,杜甫的祖父。少有才名,與李峤、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朝車,古代大臣上朝時所用之車。《禮記·玉藻》記載:“君羔幦虎犆;大夫齊車,鹿幦豹犆,朝車;士齊車,鹿幦豹犆。” 鄭玄注:“臣之朝車與齊車同飾。” 孔穎達疏:“此一節論君及大夫士等齊車、朝車所飾之物,尊卑不同。”《呂氏春秋·贊能》記載:“(管仲)至齊境,桓公使人以朝車迎之。” 唐代于濆《古宴曲》有詩句:“雉扇合蓬萊 ,朝車回紫陌。”

禁鼓,一說是設置在宮城谯樓上報時的鼓。《水浒傳》第五六回:“早聽得譙樓禁鼓,卻轉初更。”也有說法是古時宵禁擊打的鼓。古代所有駐有官府機構的城市在晚上都要實行宵禁,明清的法律把這一條改為“夜禁”,規定更加明确: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開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後、五更開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但疾病、生育、死喪等可以通行。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唐代韋應物《郡齋卧疾絕句》:“香爐宿火滅,蘭燈宵影微。秋齋獨卧病,誰與覆寒衣。”又如宋代陸遊《即事》:“塈壁編茅養病翁,五更擁褐聽霜風。老雞栖冷啼偏早,宿火灰深撥更紅。知我向來惟斷簡,會心終竟在孤篷。東歸已賣腰間劍,魯叟從今不諱窮。”

寒缸,微弱的油燈,唐代白居易《不睡》:“焰短寒缸盡,聲長曉漏遲。年衰自無睡,不是守三屍。”描寫失眠的難熬。又如宋代陸遊《有懷梁益舊遊》:“土堠累累隻複雙,悠然殘夢對寒缸。亂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風桔柏江。虎印雪泥餘過迹,樹經野火有空腔。四方行役男兒事,常笑韓公賦下泷。”陸遊的很多詩句意境都比較凄苦。宿火與寒缸營造出的也都是比較孤獨寒冷的氛圍。

青瑣闼,闼,門也,青瑣闼多指皇宮之門,也代指皇宮。《漢書·元後傳》記載:“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孟康曰:“以青畫戶邊镂中,天子之制也。”顔師古注:“孟說是。青瑣者,刻為連環文,而青塗之也。”如唐代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獻納司存雨露邊,地分清切任才賢。舍人退食收封事,宮女開函近禦筵。曉漏追飛青瑣闼,晴窗點檢白雲篇。揚雄更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又如唐代令狐楚五言長詩《宮中樂五首》末尾:“九重青瑣闼,百尺碧雲樓。明月秋風起,珠簾上玉鈎。”

碧紗窗,意為裝有綠色薄紗的窗戶。宋代晏幾道《生查子·關山魂夢長》:“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兩鬓可憐青,隻為相思老。歸夢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個别離難,不似相逢好。”又如宋代歐陽修《玉樓春·夜來枕上争閑事》:“夜來枕上争閑事。推倒屏山褰繡被。盡人求守不應人,走向碧紗窗下睡。直到起來由自殢。向道夜來真個醉。大家惡發大家休,畢竟到頭誰不是。”

漢社,漢高祖的故裡老家,在今徐州豐縣。《漢書·郊祀志上》載:“高祖禱豐枌榆社。”據《史記》載:漢高祖劉邦初得天下大定,诏令:“豐治枌榆社。”劉邦拔劍斬蛇起義之初,曾向故鄉豐縣的枌榆社牲宰緻祭,乞求土地之神賜他更多的土地。結果他竟然統一了天下,得到了意料不到的大幅土地。為了表達對枌榆社神的感恩之情,他就下令修繕枌榆社,四時奉祀。

周邦,即曆史上取代了殷商的周國。《尚書·大诰》:“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曰:予複反鄙我周邦。”據傳此文乃周公所做。周公被儒家尊為聖人,其為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之弟。武王薨,子誦即位為周成王,成王年幼,周公為相,暫代天子之職。殷商餘族欺成王年幼,意圖謀反,周公對叛逆進行征伐,做此大诰一文。

笙箫鳴細細,笙是一種中國傳統的簧管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箫,分為洞箫和琴箫,皆為單管、豎吹,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宋代盧祖臯《臨江仙·六鶴飛來松帳曉》:“六鶴飛來松帳曉,菊遲梅早年光。西池移宴到萱堂。笙箫清弄玉,環佩暖回香。未問诰花金五色,新來樂事難量。雙添雛鳳趁稱觞。争書八十字,分抱彩衣旁。”細細,形容聲音輕微宜人,宋代蘇轼《春宵》有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鐘鼓響摐摐,摐,音同窗,擊也,響摐摐形容擊打鐘鼓的聲音。鐘鼓也是古老的樂器,《詩經》《禮記》中均多有記載。《論語·陽貨》:“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而《尚書·梁惠王章句下》則借鼓樂等來表述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鑰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主簿栖鸾名有覽,源出漢代仇覽的典故。據《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記載,仇覽字季智,一名香,陳留考城人,從政不施苛政,善以德教化。“時考城令河内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鸾鳳。’渙謝遣曰:‘枳棘非鸾鳳所栖,百裡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以一月奉為資,勉卒景行。’”鹯,音沾,鷹與鹯為兩種猛禽,《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王煥的意思是對犯了錯的人,應該施以嚴刑峻法,以儆效尤,而他的主簿仇覽卻說,不如做鸾鳳,以德服人,以德化人,王煥很感慨,覺得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居于小吏之位,就推薦仇覽去了太學。

治中展骥姓惟龐,源出三國龐統的典故。據《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記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将魯肅遣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裡才也,使處治中、别駕之任,始當展其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于諸葛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将。亮留鎮荊州。統随從入蜀。”

龐士元大才,劉備初不識,僅用為縣令,後來魯肅、孔明都進言劉備,意思是龐統必須得有合适的職位才能施展才華。劉備親自面試龐統後,重用之。龐統性格剛強,對劉備也不留面子,劉備進軍四川,節節勝利,“于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于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複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後龐統在一次戰鬥中中流矢而卒。《三國演義》對龐統的事迹有較細緻的描寫與演義,可讀性更強,為後世所熟知。

蘇武牧羊,雪屢餐于北海,典出《漢書·蘇武傳》:“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大意是: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能脅迫,報告單于。單于更加希望使蘇武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地穴裡,跟外界隔絕不供給飲食。天下雪,蘇武在地穴裡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人覺得很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當時為匈奴北界)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要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意即永遠都不放他走。)

匈奴人鐵了心不放蘇武回漢,後來又派漢降将李陵勸說蘇武,但蘇武始終未降,近二十年後終于覓得機會回到了漢朝。“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蘇武後世就成了堅貞不屈、為國盡義的代名詞。

另,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在大漢朝堂卻導緻了司馬遷受牽連。李陵兵敗投降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怒極,滿朝文武多是察言觀色,無人給李陵辯解。司馬遷認為李陵投降或有隐情,他給武帝上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裡,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将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大意是,李陵為人忠孝,有國士之風。這次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将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于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投降,一定是想尋找适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這下惹了大禍,武帝下令将司馬遷處以腐刑。太史公突遭橫禍,痛不欲生,但還是堅持完成了傳世之作《史記》,也更加洞悉世事,發出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感慨。

莊周活鲋,水必決于西江,典出《莊子》。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将得邑金,将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鲋魚焉。周問之曰:‘鲋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魚之肆!’”

大意是,莊子向監河侯借糧米。監河侯說:“可以,我馬上要收到租金了,到時候借給你三百兩金子。”莊子變了臉色,忿忿地說:“我昨天來,聽到呼喊的聲音,下車環顧四周,看見幹涸的車轍中有一條鲫魚。我問它什麼情況,它說:‘我原本是東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沒有一升半鬥水讓我活命呢?’我說:‘可以啊,我這去南方遊說吳越國王,引西江水來救你,可以嗎?’鲫魚忿忿:‘我隻要得到一升半鬥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說這些,那還不如及早到幹魚店裡去找我!’”

後世就用涸轍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用莊周活鲋比喻虛僞的托詞。

蘇轼曾在《東坡志林》中引用了上文枯魚之肆的典故。

龐安常為醫,不志于利,得善書古畫,喜辄不自勝。九江胡道士頗得其術,與予用藥,無以酬之,為作行草數紙而已,且告之曰:“此安常故事,不可廢也。”參寥子病,求醫于胡,自度無錢,且不善書畫,求予甚急。予戲之曰:“子粲、可、皎、徹之徒,何不下轉語作兩首詩乎?”龐、胡二君與吾輩遊,不曰‘索我于枯魚之肆’矣。(參寥求醫)(大意是,胡道士給蘇轼看病,知蘇轼不富裕,因此不收費,每次都是蘇轼做字畫給胡道士以示酬謝。蘇轼的好朋友參寥子生病要向胡道士求醫,沒錢,且知道胡道士喜愛蘇轼字畫,因此參寥子就催着蘇轼要作品。蘇轼就擠兌他說,你不是那些著名的詩僧之徒吧,咋不寫兩首詩抵藥費呢?要是朋友們都順應這風氣,過不多久就把我累死了,隻能去枯魚之肆找我了。)

東坡居士寫這段筆記時,流露出滿滿的自得與傲嬌。彼時其字畫可抵醫藥費,已經很讓人羨慕了。2018年年末,蘇轼的《木石圖》在香港以4.6億港币的天價拍賣成交。自己的畫竟然能賣出這樣的價碼,東坡居士在天之靈如若有知,也會驚訝萬分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