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天水】
劉雲帆:紮根鄉土的文化守護者
說到刺繡,人們腦海裡浮現的是晴雯補裘的靈巧聰慧,還是江南園林裡的手帕和繡娘?在大西北,甘肅天水的麥積山下,卻有這麼一位清瘦的男青年,他熟讀史書、心靈手巧、創新創業,在飛針走線之間,為世人打破刻闆印象,他是武山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劉雲帆。
“傳”與“承” 紮根鄉土的文化守護者
1980年,劉雲帆出生在天水市武山縣山丹鄉(今山丹鎮),祖母趙繡珍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民間手藝人,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四五歲起,劉雲帆就跟着奶奶學針線,少年時便被同村的奶奶贊歎:“這男娃兒手咋這麼巧,我們繡了一輩子還不如這男娃兒!”
劉雲帆的奶奶從未碰過紙筆,她用剪紙作為繡花紋樣的創作底稿,“剪紙就相當于刺繡的白描,這是當地勞動人民的智慧”。劉雲帆說:“江南地區富庶,絲線染成後采用清油固色,所以光澤較好。咱們本地的手藝人因地制宜,采用家鄉産量極高的土豆,提取其澱粉作為固色劑,雖然光澤稍欠,但更有一種古樸的美感。”
若不是根植于鄉土,若不是劉雲帆從小跟着奶奶和鄰居們一紋一樣地學,一針一線地繡,這樣原始的、充滿着細節的傳承,恐怕早就在車輪滾滾的工業化過程中煙消雲散了。
作為極具天賦的手工藝者,劉雲帆的刺繡很快在小範圍内傳播開來,無論孩子滿月還是女兒出嫁,總有鄉親請他來繡些小肚兜、繡花鞋、繡花枕頭什麼的,附近十裡八鄉的人們都知道,劉雲帆的刺繡針法細膩、紋樣吉祥,上門托他做繡活兒的人絡繹不絕,收入頗豐。他本可以在故鄉舒舒服服過日子,當一個“老天爺賞飯吃”的手藝人,可劉雲帆并不滿足。他遍訪當地手藝人,收集了不少老一輩手藝人的繡品紋樣,反複琢磨針法、紋樣、材質,在不斷學習和反複琢磨中,技藝日臻成熟。
劉雲帆認為,“傳承”是創新的基礎,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傳下去”和“承接好”,那傳承人就必須知道這門藝術是怎麼來的。
“有紋必有樣,有樣必吉祥”,劉雲帆拿出他收藏的老繡品,如數家珍,“每個地域的刺繡紋樣能夠代代傳承下來,一定承載着當地的曆史文化。這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内容,容不得半點抄襲和弄虛作假,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學”與“研” 堅定地域文化自信
2019年,劉雲帆成為武山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後,“技藝”的問題逐漸得到解決,但更多的問題開始困擾着他:武山的刺繡和慶陽的有什麼區别,有什麼聯系?名滿天下的蘇杭刺繡紋樣針法又是什麼樣的,究竟好在哪裡?
劉雲帆奔赴蘇州,到江南大學學習刺繡技藝、練習各種針法,憑借出色的刺繡技藝,他很快便在衆多學子中脫穎而出,受到了蘇州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清華訪問學者梁雪芳的青睐,并被其推薦到清華大學研學。
說起在清華的求學經曆,劉雲帆用了一個詞——頭腦風暴。“那不是刺繡技藝的學習,是頭腦的風暴,是重塑你的大腦和認知。”他師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學”與“研”的水平突飛猛進。
林教授認為這個來自西北的小夥子踏實好學,便介紹常沙娜先生與他認識。陪着常沙娜先生看絲綢之路展覽的劉雲帆,仿佛在絲綢之路千年的光影裡穿梭,這讓他對甘肅、對敦煌、對絲綢之路的曆史文化又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咱們甘肅的一級文物——刺繡佛畫殘片,是中國刺繡從實用刺繡走向欣賞刺繡的轉折。此前的刺繡都是穿在身上的,是實用性的裝飾品,刺繡佛像顯然不是為了穿在身上裝飾自己,而是對美的客體的欣賞。”
通過深入系統的學習研究,劉雲帆對甘肅本土的刺繡文化着了迷:“秦安大地灣出土的骨針堪比繡花針,甘肅省博物館展出的漢代絹底平繡屯戍人物圖,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刺繡作品。最令人驚歎的是蛙紋彩陶,這個彩陶紋樣将青蛙與紡織紋樣結合在了一起,而青蛙所象征着的祈福驅邪的含義,在甘肅本地至今還是流傳廣泛的刺繡紋樣。”
這些學習和研究使劉雲帆更加堅定了地域文化自信:“隴繡在曆史上是非常輝煌的,我們要傳承好、發揚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刺繡文脈。”
“融”與“創” 走向“新絲綢之路”
近年來,劉雲帆緻力于以敦煌文化、絲路文化為創作載體,用簡約的構圖、凝練的表現形式進行刺繡藝術創作,代表作《石窟遺韻》及敦煌莫高窟壁畫、麥積山石窟系列作品,分别獲2012年、2014年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隴上天馬》獲得第二屆西北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刺繡比賽二等獎。同年,刺繡作品《敦煌菩薩》被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收藏……
劉雲帆以針線為紙筆,把對鄉土的眷戀與熱忱繡成一幅幅作品,厚積薄發的他還憑借精湛的技藝,成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傳統與時尚的融合、古典與現代碰撞出的創意,乃是非遺的新生。傳承不是對老工藝、老技法的複制粘貼,融合與創新才是時代的主題。劉雲帆要用工藝美術大師的匠心,去創作更多吸引新一代年輕人目光的産品,讓非遺走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彰顯年輕人的生活品位,引發年輕人情感和審美上的共鳴。
談起銷量最好的一款産品,劉雲帆說工坊接到訂單最多的是天水麥積山飛天塑像氛圍燈。
天水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素有“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之稱,其中距離地面約70米的窟頂之上,有着極其罕見的“薄肉塑”飛天壁畫,這是一種彩繪與浮雕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得諸飛天鮮活靈動,似乎破壁欲出。
“薄肉塑”的作品表現出一種彩繪浮雕的藝術效果,用刺繡來表現這種輕浮雕的效果恰到好處,而且飛天本身就是吉祥美麗的天樂神,所以這款氛圍燈就很受歡迎。
除此之外,以敦煌壁畫為創作對象的佛像團扇也很受歡迎,采用刺繡技法将莫高窟壁畫中的佛像以白描的手法表現出來,佛像雍容娴雅的神态能令持扇之人心境平和,逍遙自在。
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劉雲帆的新絲綢之路,奮鬥的青春永遠在路上,未來,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