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9:26:11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除了中華民族清明祭祖寄托哀思的習俗之外,更是農民從事農業生産活動的重要參照節氣。衆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傳統農耕文明都是按照農曆紀年方法,來進行農事活動。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除草,什麼時候收割?都有嚴格的農時。

為了方便記憶和傳承,聰明勤勞的古人就将二十四節氣和農事活動結合起來,并流傳下來諸多民間諺語。比如有一句諺語叫做“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農村諺語是什麼意思呢?跟農事活動又有什麼關系呢?“清明時節雨紛紛”,下雨難道不好嗎?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二月清明不在前)1

一、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

從公曆計時法上來算,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相差不過一兩日。但是從農曆上來看,每年清明的具體日期都不相同。有時候在2月底,有時候在3月初。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具體說起來要跟公曆計時和農曆計時的不同步有關。公曆計時法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時間來計算的,每年的時間固定在365天或者366天,農曆計時方法是以月相變化周期進行計算,每年平均天數是354天。因此這兩者之間就形成了11天左右的差距。為了調和這種差距,農曆計時法融合了部分陽曆的成分,采取閏月的方式來進行協調。

在這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農曆,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陰曆。農曆跟陰曆是有一定區别的,它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陰陽合曆,就是在陰曆的基礎上融合了陽曆的一部分,用月相的變化周期,也就是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再加上了24節氣的成分,以公曆中的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然後設置閏月的方式,使兩者達到統一。農曆上十九年七閏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二月清明不在前)2

這樣一來,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上的日期就是基本固定不變的,但在農曆方面就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并不會固定在某兩天。一般情況下,清明節氣,農曆上的日期基本在3月初或者2月底。

搞清楚了這種變化之後,我們再來理解這句農村俗語,就變得非常容易。所謂“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産時,播種谷物種子,一般在清明前後進行。但是如果清明節氣在2月底到來,播種的時間就要放在清明之後,而不是清明之前。如果清明節氣在3月初,就盡量将播種的時間安排在清明節前,而不是在清明節後。

之所以要進行這種安排,是因為農時非常講究,早一點晚一點可能都會對農業生産産生重大影響,造成農民的收成出現變化。農曆2月份天氣還比較冷,容易出現倒春寒。如果清明節氣在2月底出現,在此之前播種,也就是2月中旬,一方面由于氣溫較低,種子的發芽率無法保證。另一方面,即使種子長出了嫩芽,也很容易早晚低溫凍害凍傷。這樣的結果會造成農業生産減産,甚至絕收。所以盡量将農作物播種的時間放在2月清明節之後,此時天氣轉暖,溫度适宜,種子的發芽率高,受凍害的程度小。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二月清明不在前)3

如果清明節在3月的中上旬到來,農業生産不同的時間就要在清明節之前完成。這同樣是農時的問題,農作物播種發芽,生長收割都有它的固定周期,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如果不能按時播種,就會導緻谷物收獲期推後,影響農民的整體種植計劃和收成。

因此,如果清明節在3月份,就要選擇在清明之前進行播種。此時春暖花開,溫度适宜,最适合種子發芽生長。

實際上,每年2月底到3月初這一段時間,就是農業播種的最佳時間段。不管清明在哪一天,農民基本上都會按固定的時間來操作。因固定的播種時間而配合清明變動的時間,就形成了這一句農村俗語,并且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二月清明不在前)4

二、清明時節雨紛紛,下雨不好嗎?

都說春雨貴如油,在農業生産上,春季适量降雨,的确能夠促進農作物發芽生長開花,提高收成,增加産量。有詩雲,“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很多人覺得非常不喜歡過多的雨水,難道下雨不好嗎?

其實,農業生産活動跟天氣變化跟降雨量都有緊密的關聯。春季如果幹旱少雨,肯定不适宜農作物生長。但是如果雨水過多,同樣對農業生産不利。舉個簡單例子,清明前後正是茶農采摘茶樹鮮葉的日期。農民種植茶樹,到了每年的春分之後,清明之前開始采摘,不管是制作幹茶還是直接販賣鮮葉,都能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二月清明不在前)5

但是熟悉茶葉生産種植的朋友都知道,明前茶,貴如金。清明前後的茶葉鮮葉的價格是一天比一天低,換句話說,早采一天晚采一天價格差異大,所謂“早采一天是個寶,晚采一天一把草”。但是下雨天根本沒有辦法采摘茶葉,即使是蒙蒙細雨,采摘的茶葉質量也不好,也賣不上好價錢。所以,茶農都不希望下雨,天天下雨,非常影響茶農的收益。種了一年,守了一年,就盼望着清明前後一個月,多采點茶,才能多賣點錢,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所以,農民當然不希望“清明時間雨紛紛”了。

另外,在其他的農業生産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清明雨水過多,農民無法下田幹活,有可能耽誤農時。更關鍵的是,伴随着春雨綿綿,還會出現明顯的體溫下降過程。因為之所以會出現春雨,主要是南北冷暖空氣交彙。雨水多,說明北方冷空氣占據了上風,如果短時間無法消退,就會帶來嚴重的倒春寒,出現霜凍。這樣一來,給農業生産帶來的危害就更大了。

清明節的時候下雨有什麼說法(二月清明不在前)6

這兩天正處于清明假期,江淮流域一直陰雨綿綿,未來幾天天氣都沒有辦法好轉。不管是清明回家祭祖還是出外郊遊,都比較麻煩。當然更麻煩的是那些急着播種,急着采茶的農民。因為這樣的天氣,對他們的收成,對他們的收入影響太大。

所以,你說農民會喜歡下雨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