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年,蘇轼18歲了,家裡準備着讓他上京應考。
宋代,“榜下捉婿”的風俗十分盛行。
未婚進京,一旦考中,就有人上門議論婚姻。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父母親希望蘇轼娶一個知根知底的姑娘。
于是,在上京應考之前,就給蘇轼迎娶了當地的王弗小姐。
彼時的王弗15歲。
幸運的是,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締結的婚姻,蘇轼與王弗卻異常的合拍。
作為進士之女,王弗“敏而慧,慧而謙”,飽讀詩書的她,并沒有向蘇轼誇耀自己的才學。
每當蘇轼讀書的時候,她就默默陪在一旁,當蘇轼有遺漏之處,她就在一旁溫柔地提醒。
頓時讓蘇轼又驚又喜。
是啊,誰不渴求一個知心知己的溫柔妻子呢?
王弗給蘇轼的驚喜不止這些。
蘇轼為官之後,王弗常常在屏風後傾聽他與友人的談話。
等客人走後,王弗就和蘇轼說:這個人不是那麼好親近的,這麼快和你做了朋友,不符合常理,如果有什麼事情,他一定走得很快。
她為蘇轼分析朋友的人品、為人和性情,最後的事實都證明了王弗識人之精準,蘇轼對這位“賢内助”也越來越佩服。
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對夫妻。
想象一下,丈夫窗下苦讀,妻子陪伴在一旁,兩人不時讨論一番,真是琴瑟和鳴。
如果恩愛和諧的夫妻,一旦分離,可想而知蘇轼心中的思念是多麼強烈。
這一年,蘇轼遊曆在外,途經三峽時,思念家中的妻子,寫下首詞,開頭就是情話經典。
這首詞就是《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據說,這首詞是蘇轼寫給結發之妻王弗的。
大約創作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正月。當時,詩人從四川回京師,途經三峽,見到神女峰時,觸景傷情,想到了自己的妻子,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與愛人的初遇,總是最令人難忘的。
那一次,在畫屏前,我們初次相遇,那麼旖旎美好。
可一覺醒來,如一場夢般,美好化為泡影。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春去秋來,梁間的燕子來了又去了。春光在紗窗間離去。
失去你的日子裡,我數着時間過日子。
你不在我身旁的每一秒,我都思念成疾。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
初遇是美好的,約會也讓人難忘。
那一天,我們在繡簾相見,你低頭假意走過,笑着撫弄鬓發。
什麼是真正的愛?我記得與你的每一個美好的過往。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好不容易相見,你卻害羞的不說話。
為什麼呢?不過是因為身邊還有其他人。
在陌生人前,我這一腔深情,怎麼傾訴呢?
每每讀到這首詞,小七眼前就浮現蘇轼單相思的樣子,十分可愛。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一句16個字,是那麼真誠而自然,令人回味無窮。
愛情,在蘇轼的筆下,是那麼熱烈而真誠,樸素而健康,像極了孔子評價《詩經》的那三個字:思無邪。
愛情、相思,本就是純潔而真誠的。
古往今來,對于思念,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句子。
李之儀說: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張九齡說: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顧夐說: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朱生豪說:我想作詩,寫雨,寫夜的相思,寫你,寫不出。
到了現代,關于思念,又有了新的解答。
你知道那種思念到極緻是什麼感覺嗎?
我曾經發了句晚安給她,一晚上醒來七次看手機信息。
自始至終,思念都是人世間最美的一種思緒。
秋風漸起,思念更濃,如果你心中也有一個思念的人,趁着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去見你想見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吧。
時不我待,唯有珍惜,方能結出甜蜜的果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