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1:17:51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完成的一副紙本水墨畫,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幹濕并用,極富于變化。

《富春山居圖》是公認的中國山水畫的巅峰之作,其中凸顯了畫家本人的藝術風格,寄托了畫家的思想感情,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富春山居圖》與《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辇圖》《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并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1

黃公望,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一。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癡道人等。黃公望擅畫山水,曾得趙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等山水畫大師。傳世畫作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霁圖》《富春大嶺圖》等。

《富春山居圖》始畫于至正七年(1347),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和尚)所繪,于至正十年(1350)完成。黃公望嘔心瀝血,曆時四年,在八十二歲高齡時,完成了這幅堪稱代表山水畫最高境界的傳世畫卷。

然而《富春山居圖》自問世之日,幾經易手,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為《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為《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富春山居圖》原畫畫在六張紙上,接裱而成一幅長約700厘米的長卷。黃公望優遊于山水之間,視點移動、重疊,或廣角深遠,或拉近特寫,構圖自由無拘,角度也千變萬化。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2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緻,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緻,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富春山在浙江桐廬縣南(今富春江鎮),一名嚴陵山 。前臨富春江,群山夾岸對峙,蔚為壯觀。黃公望曾說:“此富春山之别徑也。予向構一堂于其間,每春秋焚香煮茗,遊焉息焉。當晨岚夕照,月戶雨窗,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黃公望在完成畫作後的跋文中記錄了此畫創作的緣由和過程:“至正七年,仆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于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亹亹布置如許,逐旋填劄,閱三四載,未得完備,蓋因留在山中,而雲遊在外故爾。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當為着筆。無用過慮有巧取豪奪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十年,青龍在庚寅,歜節前一日,大癡學人書于雲間夏氏知止堂。”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3

黃公望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這一傳世佳作從構思、動筆直至繪制完成大緻長達七年,深入的觀察、真切的體驗以及豐富的素材為其創作《富春山居圖》這一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其創作成功的關鍵因素,再借助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富春山居圖》這一精品力作問世。

《富春山居圖》這一作品通過對富春江一帶初秋景色的描繪,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江南山水風光淋漓盡緻地展現了出來。

畫面用墨淡雅,用筆頓挫轉折,山水布局疏密有緻、随意宛然天成,人随景移、引人入勝,散發出濃郁的江南文人氣息,欣賞此作品,讓人回味無窮。明代書畫家沈周、董其昌、鄒之麟,清代書畫家恽壽平等對黃公望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都有很高的評價,《富春山居圖》對後世繪畫影響深遠,在一定意義上發揮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4

黃公望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雖然是描繪的富春江一帶的初秋景色,但是在一定意義上将我國山水畫的美學特色表現了出來。《富春山居圖》作品不僅是利用筆墨對富春江一帶山水、樹木等自然景色的勾勒,還是創作者自身思想和情感的表達。

黃公望借助紮實的繪畫基礎和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巧妙地對自然進行寫實,并賦予作品獨特的意境美,使其呈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狀态,達到了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相對于以往的山水畫作品而言,黃公望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在造型方面具有簡約的顯著特點,簡單的幾筆就勾勒出了客觀物象,沒有誇張的濃墨重彩,也沒有過多的修飾,作品造型雖然簡約,但生動形象,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5

黃公望在作品《富春山居圖》的藝術創作中采用橫卷的方式,畫面中山和水、樹和木都疏密有緻,使這一山水畫藝術作品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和節奏感。黃公望按照由遠及近的方式對險峻而又起伏變化的山巒進行描繪,與色彩濃重的樹木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富有生機的小橋流水、房屋村舍等,畫面呈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在《富春山居圖》藝術創作中,黃公望将山水樹木、房舍橋梁等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景物按照中國傳統審美标準進行合理而巧妙的布局,真正诠釋了“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的深刻含義。

畫中前後景物在構圖上保持密切聯系,體現出了天地萬物的和諧與統一,空白處留給觀者無限的聯想和想象空間,正所謂無畫之處皆成妙境,既反映出了《富春山居圖》這一藝術創作章法和布局的獨特性,同時也展現出了黃公望對于空間感的獨到見解。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6

《富春山居圖》中天地之間悠悠廣闊,黃公望在藝術創作中采取闊取景的方式,打破了宋代山水畫藝術創作全景式構圖的局限性,通過由遠及近、富有層次感和節奏感的構圖方式表現出了富春江一帶壯麗的山川和富有生機的自然景色,作品畫面氣韻生動、簡潔明快,能夠帶給觀者獨特的視覺感受。

《富春山居圖》将深遠、平遠、高遠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表現秀美雄偉的江川山河,并通過一定的方法使觀者可以看得更為清晰、透徹。展卷觀覽,黃公望在藝術創作中采用闊取景的方式使整體布局在一個平面上,并通過不斷延伸将同一水平上的山水景色呈現出來。

在整幅畫中,不管是在作品的布局方面,還是在形象安排方面,亦或是在空間探索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見解, 繪畫構圖中闊遠方式的轉變又提升了畫面的闊大之意, 留白藝術手法的應用,虛實結合,相得益彰,留給觀者無限的思考空間。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7

對于繪畫藝術創作而言,筆墨技法至關重要,黃公望之所以能夠創作出令人驚歎的《富春山居圖》,其中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尤為關鍵。《富春山居圖》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紙本水墨畫,用墨淡雅,黃公望利用淡雅的筆調描繪出了富春江一帶初秋的怡人景色,欣賞者可以通過畫面更好地體驗秋的韻味。

在《富春山居圖》這一作品的創作中,黃公望采用了幹筆墨法,一方面,以文人畫的傳統筆法為基礎,通過幹枯的線條對景物進行刻畫和表現。

畫面中的樹木充斥着濃墨和濕墨,諸如山水等景物則用幹筆進行勾勒,逐漸由淡到濃,淡墨描繪、濃墨收尾,畫面中的樹木和山水在用墨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濃淡結合,呈現出了良好的視覺效果,極大地提升了作品畫面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8

《富春山居圖》中的遠山和洲都以淡墨為主,淡雅的筆墨、簡單的數筆隻稍留痕迹,勾勒出了景物的形象,樹的濃墨和山的淡墨實現了幹濕、濃淡的有機結合。

整幅作品運用幹枯的筆調對山水等景物進行勾勒,簡單的一筆就可以勾畫出景物的造型,使景物形态和墨之間的變化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可以使觀者更加直觀地欣賞作品。

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這一作品的藝術創作中,運用飽含水分的筆對景物進行刻畫和描繪,枯潤墨法的運用使整幅畫的變化更加多端,節奏變化更加豐富。不管是枯潤墨法的運用,還是幹筆墨法的運用都實現了筆與墨的有機結合,使景物躍然紙上,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效果。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9

細觀《富春山居圖》這一作品,畫家黃公望将“長披麻皴”的畫法融入和應用到了藝術創作中,達到了“墨虛實枯潤相融”的藝術效果。黃公望在對水面波紋的勾勒和表現中采用了橫向長皴的方式,使江面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觀者面前,并用長線條皴擦對山體相交的淺水處進行表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點苔法的應用更是突顯出了黃公望在藝術創作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特質,賦予作品以蓬勃的生命力,提升了畫面的自然美感。

黃公望在藝術創作中應用了多種筆墨技法,點苔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其筆墨技法的娴熟,落筆堅勁有力、粗細長短不一的橫點、豎點将富春江一帶的高峰、平坡、叢林等自然景物完美地展現出來,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性。

黃公望運用率真、随意的作畫方式對客觀物象進行勾勒和描繪,突破了傳統繪畫藝術所存在的束縛,以深切的觀察和體驗為基礎,以所掌握的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為有力支撐,以心為主、以物為輔,通過大自然中真實的自然景物來展現自身的真摯情感,通過景物畫面來傳遞其精神意蘊,使作品呈現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之美。

富春山居圖全圖講解(黃公望曆時四載)10

《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上有黃公望的題跋,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詩、書、畫的有機結合。

黃公望在畫卷上的題跋既發揮出了襯托的作用,使整幅作品顯得更加豐富多彩,避免給觀者帶來單調乏味的視覺感受,又增添了作品的文學氣息,使其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揮灑自如的筆墨更是呈現出了一種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

由此可見,《富春山居圖》這一經典之作實現了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特色。明代書法家沈周、董其昌以及清代書法家恽壽平等人的題跋,單純地從内容上看,體現出了對于黃公望所繪制的《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的評價之高,我們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于作品的喜愛,而從整體來看,詩、書、畫的有機結合更是提升了作品的内涵,突顯出了作品的藝術境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