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轉為用材林條件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轉為用材林條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12:24:15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轉為用材林條件?來源:【中國農網】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素以茶葉聞名,可最近,平地一聲雷,宣布将利用低效林地,三年内發展10萬畝香榧林,着實引發不少熱議近年來,農産品滞銷屢見報端,因盲目擴種難以收場的更不在少數新昌此舉不免讓人憂心:諸暨香榧早已名揚天下,周邊更盤踞多個“中國香榧之鄉”,這無異于“飯店門前擺粥攤”,想要異軍突起,難度可想而知,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轉為用材林條件?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轉為用材林條件(騰出低效林換來名貴林)1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轉為用材林條件

來源:【中國農網】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素以茶葉聞名,可最近,平地一聲雷,宣布将利用低效林地,三年内發展10萬畝香榧林,着實引發不少熱議。近年來,農産品滞銷屢見報端,因盲目擴種難以收場的更不在少數。新昌此舉不免讓人憂心:諸暨香榧早已名揚天下,周邊更盤踞多個“中國香榧之鄉”,這無異于“飯店門前擺粥攤”,想要異軍突起,難度可想而知。

話題之所以迅速蹿熱,還緣于香榧的“自帶流量”。其屬紹興市樹,原産會稽山脈,至今仍有不少千年以上的古香榧群。相比其他堅果,香榧可謂特立獨行:生長慢、壽命長,果子須得三年才會熟,三代同挂樹上,采摘十分不易,再加上資源少,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高,香榧一度風光無限。

市場對香榧也是“愛恨分明”。喜之者,稱其口感獨特、營養豐富;惡之者,則嫌其麻煩,不僅外殼難剝,裡頭還有層黑渣,清除不淨,又苦又澀。作為本土特産,江浙一帶曾視其為貴禮;可到了北方,聞所未聞,更不知如何下手。這些年,随着面積擴增、産能提升,香榧開始走下神壇,價格也每況愈下,但與山核桃相較,仍屬小衆堅果。

面對如此有力的競争對手,又面對日漸低迷的市場行情,通往緻富的羅馬道路有千萬條,新昌緣何會選中香榧發力?更何況,三年十萬畝,如此高舉高打,又是政府行為,難免讓許多人錯愕:是不是突發奇想,會不會一地雞毛。就連不少本地人也打起問号。

針對外界種種疑慮和擔憂,新昌縣委書記黃旭榮直言:“我們不是為了發展香榧産業而種香榧林,而是用名貴林替代低效林。做出這個決定,我們非常謹慎,前後調研試點了一年半,這才對外公布,目前仍不斷優化調整中。”

為何聚焦低效林?還得從新昌的地貌說起。作為山區縣,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農村面積占了大頭,而八成企業又集中在高新園區,導緻不少農村“空心化”。這些低效林,有的種毛竹,有的種闆栗,還有不少被荒廢。許多觀感雖好,卻無效益。在黃旭榮看來,等于“抱着金飯碗沒飯吃”。

2021年7月,新昌被列為省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縮小收入差距領域首批試點名單。這其中,最主要的課題就是,如何解決“消薄”與“提低”。“消薄”全稱為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此項工作,新昌壓力最大:整個紹興有101個村經營性年收入少于30萬元,全被新昌所“承包”。縱觀其他兄弟縣市,早已跑在前頭。

增加經營性收入,賺的是市場的錢,并非給錢就能一勞永逸。黃旭榮的觀點是:越是艱難,越是亟需“超常規”手段。“鄉村共富重在産業發展,隻有激活資源,導入産業,開展市場化、規模化經營,才能讓強村富民更有質量、更可持續。”

經過盤點,全縣共有30多萬畝低效林,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縣裡請來浙江農林大學的專家團隊,一則分析項目建設的可行性,二來分析改造後的生态環境影響。期間,光大大小小會議就開了幾十場,最終統一思想:改種名貴林,并将香榧作為首批改造樹種。

選擇香榧,對于周邊縣市帶來的直接競争,縣裡自是了然于胸,但并非“老虎屁股摸不得”,相反前景樂觀,原因有三:

首先,相比山核桃等幹果,香榧為我國特有,種植空間有限,發展空間卻巨大,新昌恰好地處最适宜的種植區和氣候帶;

第二,香榧用途多樣,屬于國家戰略油料作物,四季常綠,栽後管理方便,且易儲存,可常年供應市場,銷售壓力小;

第三,很多水果雖長得快,可盛産期有限,大多隻能鮮食,很難精深加工,而香榧盛産期有幾百年,以後就是座大富礦。

當然,生态文明新時代,絕不能破壞環境。為此,新昌經過謹慎定奪,立地條件不好的,土壤黏性過重的,交通不便、山高路遠的,這些都明确不宜種香榧,而盡量選擇緩坡地,并采取穴植法,極力減少林地水土流失。由此,10萬畝适種的低效林得以劃定,為了縮短緩苗期,縣裡主推健壯的嫁接大苗,并引進象牙榧和珍珠榧等時下最新的優良品種。

那麼,誰來種,怎麼種,今後如何收?緊跟其後的是,新昌的組織化創新:改變小農小戶、單打獨鬥的生産方式,轉而通過林地流轉、規模開發,再專門成立國有公司,進行統一種植、管護、招商,并導入市場龍頭企業,今後開展統一加工、品牌和銷售。

在黃旭榮看來,其他區域起步雖早,但分散經營相對嚴重,新昌作為後來者,如同一張白紙,采取統一經營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品質更可控、分工更專業、生産更集聚、經營更規模,競争力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正是此種制度,才有可能讓新昌新秀居上。

從清竹林,到種榧樹,再到産果子,少說也得七八年。這個時期,如何讓村裡有收益?新昌想到了“期權兌現”。簡單說,村集體把山、林、地等資源折算成股份入股到縣強村公司,提前兌現香榧林增值對應的期權紅利,帶動125個村每年1500多萬元的分紅收益。另外,由縣财政局牽頭設立“新昌縣興村富民基金”,國資、民企和強村公司共同出資,首期募資3.2億,投資1萬畝香榧産業項目和綠電項目,每年拿出1600萬元進行分紅,用于203個村消薄。這些村以不同股份(每股3萬元)入股,每年可收益3到10萬元。

小将鎮地處新昌東部,毛竹山就有7萬多畝。這裡最早試點低效林改造,三年内将完成3萬畝,目前已有4000多畝種上了香榧。裡東村黨總支書記吳海江告訴記者,過去靠山吃山,隻能賣竹挖筍,如今村裡勞力大多外出,竹價30年基本沒漲過,已很少有人砍竹,于是長期失管,就連筍都不長。

去年,裡東村花了一個多月,終于流轉出900畝竹山,悉數種上了香榧。今年又流轉了310畝,眼下天氣轉熱,不宜再種榧苗,正抓緊砍竹。據介紹,清苗補償500元/畝,前五年年租金100元/畝,第六年起按120元/畝計,待産果後有二次分配,青果畝産500斤以上,每增加100斤,租金多增加50元,最高可達670元/畝。

“起初推動難,在于土地租金很有限。一些老百姓誤認為是政府收了去,因此甯可空着也不肯流轉。但未來,如果管得好,還是很可觀的,流轉有租金、務工掙薪金。關鍵是,通過林下經濟、農旅融合,‘錢景’更廣闊。”吳海江快人快語。

“共創共富專班”相關負責人王進成也坦言,今後,10萬畝香榧不可能公司全包全攬,必得委托村集體或經營主體進行組織化管理,同樣也能幫助村集體和村民增收。目前,榧樹才剛種下,但公司已未雨綢缪,正積極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精深加工,挖掘香榧潛力。

新昌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王煥忠告訴記者,種香榧并非唯一選擇,現在,每個鄉鎮都在努力推動流轉,招引農業龍頭企業項目進行産業化開發,如種植高山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目的也都是激活零散、沉睡的資源,讓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實現增收,也讓鄉村産業真正實現興旺。

采訪最後,黃旭榮強調,低效林改種名貴林,不能光算“産業賬”,而得算“綜合賬”:據測算,10萬畝香榧林年利潤可達約5億元,香榧樹價值超150億元,可為集體經濟薄弱村每年增加10萬元收入,低收入農戶每年增收5000到10000元;從生态價值看,可年均固碳釋氧價值為3679萬元/年,生物多樣性保育價值3333萬元/年;而香榧作為“長壽樹”,更可以代代相傳,猶如一座巨大的“綠色銀行”。

“共同富裕,重點在農村;山區跨越式發展,文章在山林。當然,這才剛開端,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需要久久為功,也需要根據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做出新調整、采取新舉措,但未來是值得期待的。”面對社會各界關注,黃旭榮信心滿滿。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朱海洋

本文來自【中國農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