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砂洲
一個瘸了腿,拄着拐,沒有文憑,沒有學曆的人,可以有多勵志?
老天爺塞給你一副爛牌,怎樣才能打出同花順?
認認真真生活的人,最終會通向何方?
如果感興趣這些問題的答案,建議你看看B站上一位叫“衣戈猜想”的up主。
這兩天,他一條11分27秒的視頻火了,觀覽量破1900萬。
刷爆各大平台,連中新網都直呼被它“刷屏”了。
視頻的主角不是什麼帥哥美女,也并非搞笑鬼畜,而是一名生于田頭,長于田頭的普通農民——
up主他二舅。
視頻名字就叫——《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澎湃新聞,贊3653
視頻的第一句話是——
“這是我的二舅,村子裡曾經的天才少年。”
它不是一句戲谑,而是铮铮的事實。
按照up主說的,二舅上小學時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還是全校第一;
然而,美好的理想被一個庸醫毀了。
走在順遂人生軌道上的二舅發了一次高燒,隔壁村的醫生一天給他打了4針,二舅的一條腿從此瘸了。
他因此辍學,辍學之後,二舅成了一位木匠,給生産隊做椅子、凳子、桌子。
一個一毛錢,一天兩毛錢,恰好夠生活;
然而有一天他去上班,卻被告知“生産隊沒了”。
二舅自此丢了鐵飯碗,遊走在村子裡給人做木工。
不知是什麼原因二舅的殘疾證一度辦不下來,為此二舅一路走到了北京,投靠他當兵的堂弟;
在部隊大院裡,靠着那一手娴熟的木匠活兒;
二舅收獲了極高的人氣,并成功征服了首長。
讓首長給他搓了背。
首長手法一流,二舅給了他好評。
後來,沒有結果,二舅回鄉了;
領養了一個叫甯甯的小女孩,從那之後,孤身一人的二舅不得不拼命地掙錢。
到甯甯結婚的時候,他一口氣拿出了十幾萬積蓄,助甯甯在縣城買了房,開心得不得了。
30多歲時,二舅迎來了一段姻緣。
一個女人和二舅好上了。
女人是有丈夫的,但是不管是女人還是她丈夫,抑或女人的兩個孩子,都對二舅喜歡得不得了。
二舅第一次有了“成家”的感覺。
每天出門去幹活兒,回家吃上一口熱乎飯,再把掙回來的錢遞給女人;
已然是“老夫老妻模式”。
可後來,女人和她丈夫死在了一個工棚裡。
煤氣中毒。
姻緣戛然而止,二舅自此終身未娶。
就這樣,二舅漸漸老了。
後來村裡的年輕人都出走,勞動力緊缺,正是掙錢的好時候。
二舅卻放下了手裡的木匠活,來照顧88歲的姥姥。
每天的日常就是“給姥姥做飯,給姥姥洗腳,逼姥姥鍛煉”。
一個66歲,一個88歲,“6688”組合。
偶爾被幾個鄰居叫住,或修理家電,或修理門鎖,或修理玩具車;
二舅照單全收,來者不拒。
沒有他不會修的,沒有收一分錢。
這樣的生活,二舅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屬于他的人生,在這11分27秒裡,一幀一幀地訴說了大半。
看完後,心裡不禁生出了很多“如果”。
二舅的人生和“如果”真的太搭了。
如果當年那個庸醫沒有亂整,那二舅會怎樣?
他應該會有一個健康健全的身體,能成為一個活蹦亂跳的大小夥子。
然後如up所說,以他的天賦,考上大學,進入某個大單位,成為一名工程師;
一輩子吃喝不愁,老了還會有退休金領。
如果那個女人沒死,那二舅會怎樣?
至少晚年應該有個伴,不至于形單影隻。
如果二舅能繼續掙錢,不用獨自照料老母,那二舅會怎樣?
以他的勤勞,以他的效率,應該能夠攢下一筆不小的積蓄。
發現沒有,追問“如果”,是我們何其偏愛的一個習慣;
而這如果背後,赫然地寫着兩個字——遺憾。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去參加奶奶的葬禮。”
這是屬于我母親的“如果”。
昨晚看了二舅的視頻後,母親與我聊到“人生裡的遺憾”。
沒能參加曾外祖母的葬禮,是她一輩子的痛。
母親生在一個兄姐衆多的家庭,她是家裡頭最小的女兒。
母親出生不久,外公就在一次意外中喪生。
家裡全靠曾外祖母和外婆操持。
曾外祖母一直很疼我母親,直到母親出嫁,她仍心心念念。
母親說,她嫁人不久,過個三五天就能收到家裡寄過來的土産;
有時候是花生,有時候是生蚝,有時候是臘腸。
有些東西(比如開心果),小到令她哭笑不得,因為明明哪兒都買得到。
何必寄過來。
但這都是曾外祖母對孫女的念想,母親都懂。
後來曾外祖母病了,彼時母親剛好懷着我;
按照故鄉的習俗和生理的考量,孕婦是不适合參加葬禮的。
母親掙紮了很久,終于沒有去送曾外祖母。
這成了她一生的遺憾。
後來聊了很久,發現母親的遺憾遠不止這一個,還有很多很多……
(因母親對輸入法不熟,講述中有些許錯别字,望海涵)
聊完之後,久未能平複。
這是生我養我的母親,哽咽着打出來的文字。
她其實就是你我,就是萬千普通人的寫照。
曾有人在紐約街頭豎起一塊大黑闆,上頭說——
Write your biggest regret。
寫下你此生最大的遺憾。
短短1天時間,黑闆就被大大小小、五顔六色的字迹填滿了。
“沒有拿到工商管理碩士。”
“沒有堅持夢想。”
“沒有說出那句‘我愛你’。”
……
每個人都迫不及待,每個人都傾洩如洪;
每一句話背後,都藏着一個淚盈盈、顫巍巍的故事;
每一個單詞裡,都是丢不開、舍不去的人生片段。
所以,發現沒有,遺憾是很普遍的,普遍到每個人都有,普遍到每個人都不止一個。
所以,遺憾本身并不有害。
有害的,是對遺憾的執念。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反刍思維”。
指的是人在頭腦中反複地回憶某一件事情,試圖找到正确的解決方法,然後不斷地懊悔、憤怒、糾結、權衡,直至陷入情緒的泥潭。
很多“遺憾”後來成了反刍思維的産物。
總想着回到過去,去改變些什麼;
總想着再來一次,我一定要怎樣;
總會說,如果可以,我絕不再……
久而久之,遺憾成了心魔。
漫威的電影《X戰警》裡,大反派“萬磁王”為什麼會成為反派?
原因就是當年,德軍殺了他的妻女;
彼時萬磁王就在現場,一身本領的他,卻沒能救下自己的妻子和女兒;
眼睜睜地看着她們死在自己的眼前;
一身本領,卻連自己最愛的人也保護不了。
這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一輩子的夢魇,一輩子的心結。
他恨,他痛,他受不了,常常在夢裡驚醒。
所以他報複人類,成為了一個驚天的反派。
同時,他也常常被妻女遇害的回憶折磨;
痛苦不堪。
另一個相似的大反派——《西遊記後傳》裡的無天佛祖。
他成為反派也是因為一個遺憾。
無天并非一開場就是大魔頭,當初他也是一名得道的僧人;
隻因他摯愛的阿羞為救他而死。
令他有了心結,一念成魔。
後來終于把三界整得天翻地覆。
當遺憾成為執念,把人拖入“反刍思維”,一切就開始走向陰暗。
說成為“驚天反派”誇張了,但一大塊心理陰影和傷疤,怕是一輩子都難擺脫的了。
那些回憶變成利劍,最終紮向了自己的心房;
刺痛了自己,也大概率會刺傷他人。
最後疲憊不堪。
《二舅》視頻标題裡的“精神内耗”,說的大抵就是被反刍思維折磨的樣子。
實際上,當一個遺憾已然形成的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再回頭了;
很多所謂“彌補遺憾”,不過是給自己一星半點的心理慰藉罷了。
在這裡,給大家講3個小故事。
第1個故事發生在1919年春天的盧森堡王室,廚師萊昂愛上了王室的芭莎公主。
兩個年輕人憑着愛的熾火,突破了階層的隔閡。
後來,芭莎公主被安排遠嫁比利時。
萊昂知道這個消息後,掙紮許久,他在給芭莎公主的冰淇淋上,用液态巧克力寫了一個——“Dove”。
意思是“Do you love me?”
隻要公主一句“Yes。”
他馬上就帶上她,不顧一切去私奔,無論天涯海角。
可後來,液态巧克力融了,公主嫁了,不久就病亡。
與愛人陰陽兩隔。
萊昂非常傷心,于是後來他發明了不會融化的固體巧克力。
這就是德芙巧克力的起源。
隻為讓世上萬千癡男怨女,少些遺憾;
多一點甜。
第2個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蘇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裡面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戴建業教授說每一次讀都會忍不住哭出來。
陳師道更是評論說“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這首詞,蘇轼是在悼念他妻子王弗。
王弗16歲嫁給蘇轼,27歲撒手人寰,她的早逝,是蘇轼心裡永遠的痛。
蘇轼愛王弗愛到什麼程度?
後來他續弦娶了下一任妻子名叫王閏之,王閏之正是王弗的堂妹。
第3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歌曲《漠河舞廳》。
歌曲背後有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叫張德全。
上世紀80年代,生活在漠河市的張德全邂逅了女孩康氏;
康氏青春靓麗,興趣繁多,尤其喜歡一項當時的時髦運動——跳舞。
兩人機緣巧合下走到了一起,結婚、組建家庭。
婚後,他們常常到舊倉庫裡跳舞。
在最樸素的環境裡,享受愛情本真的浪漫。
後來,一場大火蔓延到了漠河。
康氏成為了火中喪生的211人之一。
愛情喪生,自此,張德全終身未娶。
為了彌補遺憾,為了追索與妻子共度的時光。
在過去那間倉庫附近的漠河舞廳,所有人都成雙成對;
隻有他總是一個人獨舞……
聽完這3個故事,不知你get到了麼。
它們雖然浪漫感人,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感動。
可遺憾畢竟是遺憾,時間是沒有辦法回頭的。
萊昂慰藉了全世界也找不回他的芭莎;
蘇轼就算是娶了王閏之,想起王弗依舊會痛到徹夜難眠;
張德全的舞步再優美,也無法再有人從虛空裡走出來,牽住他的手。
這是客觀的規律,是實在的法則。
所以,抱着對遺憾的執念,不如放下吧。
視頻裡,二舅在鎮上幹活的時候,偶遇了那個當年4針讓他瘸腿的庸醫。
見面的場景頗為滑稽。
庸醫說:“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輩子。”
略有點流氓那味兒,全然是“不知悔改”。
那麼,對這個“毀了他一生”的罪魁禍首,二舅是怎麼做的呢?
“二舅笑着罵了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給人幹活兒去了。”
看完二舅的故事,最後想說——
向前看,才是生活的真谛。
面對磨難和困頓時的堅韌與莊敬,是“二舅”能刷屏的根本原因。
腿瘸了,就學木工;
沒有鐵飯碗,就幹散活兒;
沒有的東西,就自己動手,自己制作。
視頻裡的二舅,一直在朝前走,從不回頭看。
恰如up主所說:“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遺憾着過去的遺憾。”
二舅正是想明白了這一點,毅然再次出發,才令人生重新明媚起來。
紀錄片的末尾說,生活的結尾一定是勝利。
昨晚一位朋友在問,片尾的“勝利”究竟是誰的勝利?
想說,這個勝利沒有特定歸屬,而是一種狀态。
是一種克服了自身艱難命運後的釋然。
其實每個人,普普通通的我們;
隻要認認真真地活着,真真正正地走過這段這段不長不短的歲月;
就已然是生活的勝利者。
因為恰如餘華的《活着》中所言,活着的意義無他——
活着的意義,就是活着本身。
· 參考資料:
1、《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B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