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直白的問題潛藏着多米諾骨牌般連綿的災禍,以及苟延殘喘中無可遮掩的人的異化。“可怕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災難陰影下站着的人們都成了惡魔。”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偷走了人類生活的六年時光。逝者長已矣,那麼生者将何去何從?再持久的戰役也終有收起兵戈的時刻。活着,活着……”——選自科幻世界中《野火》導讀
如此沉重的題材,看起來應該是一個有着豐富生活閱曆的人才寫的出來的吧。可是這竟然是出自一個95後少女之手(女大學生也是少女),本作者智商收到了沖擊。的科幻新星。
念語,95後,上海交通大學法學系高材生。形容自己很平凡,丢到人堆裡看不見。然而,她的《野火》驚豔科幻圈,科幻奇幻作品涉獵廣泛。文筆有着超越年齡的老練成熟,火速成為科幻圈内的新生力量。 對談了一番,倒是覺得很難想象一個看似和本作者一樣看漫畫,有惰性的女孩子是寫着浩瀚宇宙的科幻作家。反差萌簡直不要不要的。
1 看得多了,喜歡,想寫~
Q:從年齡上來說,你算是科幻文學圈的新人啦。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踏進科幻、奇幻文學的創作領域呢?為什麼會對科幻感興趣?
念語:對科幻一見鐘情的機緣,大概是出于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與興趣吧。實際上小時候就偏愛閱讀科普類作品,喜歡科技類的書與紀錄片,甚至早至09年就曾經被《萌芽》上的一篇科幻小說《光速飛行》迷住,以至于七年後依舊對它記憶深刻,但當時并沒有意識到到底是喜歡它的哪裡。 開始創作的原因就很簡單啦,看得多了,喜歡,想寫~
Q:九五後的年輕人因為閱曆的局限性,大多偏愛輕快的文風,青春戀愛題材。而你的《野火》卻描述了饑荒這樣沉重的話題。創作《野火》的契機是什麼呢?
念語:《野火》的靈感來源于一條關于棗瘋病的科普微博,它最初隻是個很輕佻的科幻點子,即“如果地球上的植物都死去了會怎麼樣?”點子擱了很久,一步步思考中漸漸覺得它可能會相當有感染力,于是就開始着手寫了起來。人在災難下會變成什麼樣子?——從一個問題開始延伸,然後推導出所有的可能性,整合,删删改改,最終就成了《野火》。故事裡多數細節都參照了現實的原型,尤其是建國後的一些野史與逸聞。這些曆史或許至今仍舊不能公開言說,但它們的确發生過,并且值得記住。特别感謝上海交大曆史系的一位已經不記得姓名的老師……蹭過一節選修課,收獲良多,真實的殘酷遠要勝過小說幾分,隻是限于筆力無法觸及了。
Q:在号稱“直男職業”的科幻圈内,女性所占比例較少。你覺得女性視角能給你的創作帶來什麼嗎?
念語:科幻應該算是去性别化非常嚴重的領域。也許女性寫出的文字會細膩一些?因為自己偏好寫男性主角,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反而遇到過一些小麻煩,會擔心主角的說話方式是否太過于女性化(笑)。
Q:你的産量算是很高的,這麼多的腦洞、靈感來源于哪裡?給我們描述一下你創作的狀态吧。
念語:閱讀,以及想。多數點子都來源于上下課通勤的路上,吃飯的時候,乘公車由于暈車不能玩手機的百無聊賴的時候……總而言之就是那些不占用大腦思考的空閑時間,也許擡起頭看到遠處的雲就會忽然想到什麼。所以手機還是要少玩哈哈哈。點子的來源和好壞完全不可控。好點子的發揮好壞基本不可控。
Q:現在保持在一個什麼樣的寫作節奏上?(比如計劃多久出一篇短篇)
念語:成稿大約一個月1萬字上下,廢稿大概是成稿的兩倍(笑)。其中成稿中能見人(能賣出去)的還能打個對折。還在摸索寫作的訣竅,也經常有失敗之作,不過碰壁想來也是成功必經之路,所以就心安理得地繼續寫了起來。寒暑假大概會寫得多一些吧(笑)
2 把性格融入到故事裡——完全不好看!
Q:看你的文風大多沉穩冷靜。很難看得出你本人還是一個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你在生活中屬于什麼性格呢?會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創作中嗎?
念語:生活中算是不太容易生氣的性格,平凡到扔到人堆裡就找不到的那一類。而且自律性比較差,每天都在和惰性對抗。如果把性格融入到故事裡——完全不好看!(笑)
Q:你周圍的家人朋友對你科幻作家的身份有啥看法?
念語:第一篇小說發表之前父母和朋友都不知道我在寫科幻。現在科幻協會之外的朋友們也大多不知道。(神秘感什麼的比較酷)
Q:從你的書中可以看出,你的閱讀積累豐厚。平時喜好看哪方面的書籍呢?
念語:上大學之前的閱讀以文摘雜志和報紙為主,長篇小說隻讀過一些名著,而且大多是應付作業性質的閱讀。零星讀過一些類型文學的單行本,多是《萌芽》的長篇連載。然而讀得最多的還是漫畫,各種各樣的日本故事漫畫,少年漫為主,高中時甚至曾經一時中二立志要當漫畫家,非常認真地研究了故事結構、分鏡、對話編排并且做出了一些嘗試。後來覺得這職業太沒前途了畫着畫着餓死在家裡也說不定所以就放棄了。于是,撇去雜志和教科書教輔書不談,并且單純按照數量來說的話,家裡的藏書一半以上都是漫畫單行本……也許有70%吧(不确定。)大學之後跳了科幻坑,偶爾會看一些科學史和文學史的書籍,主要還是看小說,畢竟閱讀于我來說是一種相當愉快的消遣。能找到的國内科幻類實體書看了大半,讀不慣譯作,于是翻譯類隻看了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部分作品。奇幻看得也很多,尤其喜歡《九州》系列,有小半年都在看各類九州長篇。
3 寫得多不一定創作出滿意的作品,但是不寫的話就肯定沒有
Q:你是法學專業的,如此理性的職業和作家的感性其實有些差距。你覺得你的專業能給寫作提供什麼幫助嗎?你是如何看待這兩個職業之間的關系?
念語:法學專業中對思考和邏輯性的要求相對較高,而這些技巧與寫作也是相輔相成的。實際上文學創作中對理性的要求也許還要高于對感性的要求,包括如何把握劇情的節奏,沖突的合理性以及故事的邏輯自洽。專業的學習中能接觸到很多相當有趣的案例,偶爾還能用進小說裡~
Q:你對未來有什麼期望?對未來的科幻、奇幻文學的創作有過規劃嗎?
念語:創作沒有太過具體的規劃,原因見4(笑)。靈感和創作沖動都是讨厭的小妖精,通常和考試周/春節/旅遊(總之就是一切你沒有辦法寫作的場合)伴生。不過有一點是相當确定的——并不是寫得多就一定能夠創作出滿意的作品,但是不寫的話,就肯定沒有~(笑)新星計劃簽約作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