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幾乎每一個人都有群居的需求,很少有人例外。
而群居,則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否則,容易産生混亂。
但是,很多時候,一味講究遵守規則,并不一定是好事。
為什麼?
因為遵守規則,雖然有利于秩序的管理,但過于講究規則,也很容易固步自封,甚至讓人在随波逐流當中逐漸沉淪,從而産生不好的結果。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盲目地遵守規則,并不一定是好事。
那麼,人為什麼容易在随波逐流中沉淪呢?
我們将從以下兩個方面繼續探讨,即:
一、你是什麼人,往往就會遇見什麼人
古語有雲:相由心生。
所謂“相由心生”,除了指人的長相、氣質以及整體形象,皆源于内心活動之外,它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容易遇見什麼樣人,正所謂“物以類聚,人與群分”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舉一些例子。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人喜歡“開車”,并習慣以老司機自居,後來時間一久,就會發現自己周圍幾乎都是老司機,進一步地說,有人起初是開玩笑,但時間長了,不知不覺地受熏染,隻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但是,在他的下意識裡,實際上已經把“老司機”當成榮耀,以至于在這一方面走得更遠。
由此可見,你是什麼人,往往就會遇見什麼人,并非全完無道理。
因此,那些習慣随波逐流的人,往往更容易在波浪當中沉淪。
二、外緣容易刺激欲望
我們知道,人的本性,原本無善無惡。
那麼,人性為什麼到後來又有善有惡呢?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有善惡這樣的分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外緣的刺激,确切的人說,人性很容易受到外緣的刺激,如欲望等就是如此。
進一步地說,當欲望來臨時,往往都是伴随着貪、嗔、癡而來的。
這就是由于外緣刺激的緣故。
當然,很多時候,有些外緣可能極其微細,甚至微細到隻是腦子裡閃出一個念頭就随即被勾牽住,于是欲望就來了。
言外之意,随波逐流本質就帶有崇衆的心理——受到外緣的牽引與影響,從而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以至于迷失自己,在随波逐流當中沉淪。
更何況所謂沉淪,大都跟随波逐流有關。
當然,這也正是古之聖人為什麼倡導修心止念的真正原因——所謂修心止念,本質上就是對治随波逐流。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内容,其實正是我們為什麼講人容易在随波逐流中沉淪的真正原因。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