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廢青?
臉書裡廢青聯盟給出的定義是:
18歲就開始申請公屋,吃父母吃社會,然後把多餘精力發洩在對社會不滿的,并且對現有秩序充滿着嚴重仇恨,口口聲聲高稱要有獨立人格結果對社會毫無貢獻的青年。
他們不求上進,還喜歡搞事情。
2018年11,許久未出新專輯的譚詠麟,在68歲這年,推出了一首鼓勵香港年輕人的同名歌曲《廢青》。
震耳發聩,令人深省。
歌裡寫道:
為何甘當廢青 要努力用青春追夢争拼 全情投入作戰收入無定 難捱但卻不放棄 因盡過全力博得尊敬 為何日夜怨命 要發掘怎麼于規限中緻勝 誰成為傑青不太重要 各有擅長多應該珍惜與高興 誰願格鬥若自愛不必去秤
這首歌雖然題為廢青,實則鼓勵年輕人發奮做傑出青年。
六十幾歲的譚校長苦心孤詣,歌是這樣收尾的:
廢青都有價值,期盼某天能夠戒掉頹唐劣根性, 然後要翻身不怕要滴汗都血拼。
譚校長真心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得到警醒,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麼,别再當廢青。
百年前的有為青年
我想起百年前,一群熱血少年走上街頭,搖旗呐喊,義憤填膺。 和當代廢青不同的是,他們真正高舉着科學和民主的旗幟,開創了中國曆史變革的新紀元。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發一代先聲。 《新青年》一經問世,立即被青年讀者視為“空谷之足音,暗室之燈光”; “像春雷初動一般,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
還有李大钊、胡适等革命先鋒,奮勇向前。 當然少不了我們的“民族魂”,魯迅。 棄醫從文,用筆寫下他的控訴與批判,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魯迅曾在《新青年》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一百年前魯迅先生告誡中國青年,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 一百年後,時代在進步和發展,但有些廢青的腦子,卻沒能跟上時代的進步。
心由境轉,境由心生
木心先生有句話說得好:
“眼看一個個有志青年,熟門熟路地堕落了,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
廢青,大概就是這樣“煉成”的。 他們随波逐流,沒有目标,也沒有追求和信仰,安心地當一個“社畜”。
我看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陪丈夫駐紮在沙漠軍事基地的女子。 丈夫去演習時,她獨自留在小鐵皮房子裡。 那裡炎熱難忍,并且沒有人和她交流,她過得十分煎熬。
于是寫信告知父母,自己的困境和不滿。
而她父親的回信隻有三行字,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兩個人從牢房的鐵窗望出去,一個人看到了泥土,一個人看到了星星。”
這個名叫塞爾瑪的女子,看到信後,羞愧不已。 她開始學習語言,主動和當地人交朋友,研究各種沙漠動植物。 後來,出版了一本《快樂的城堡》,成為了當年的暢銷書, 塞馬爾也走出了自己設下的“牢房”。
心由境轉,境由心生。
無論你當下有着怎樣的境遇,首先要學會自省。 你是什麼樣,你所站立的土地就是什麼樣。
隻有向上生長,才能成為強者,越過腳底下的陰溝。
少年英雄皆奮鬥
很多人都說,這一代年輕人不行。 他們自诩“佛系青年”,怎麼都行,看淡一切。 佛系,并不等于你可以心安理得地頹廢。
佛學六度精神: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進,般若。
其中可有半絲消極?
作為青年人,你可以佛系,但不能懶惰。 若是想要自己所處的大環境越來越好,那就要起身奮鬥。 抱怨社會,抱怨環境,抱怨人心。
殊不知,境遇之殊,全是因為自己的不作為。
例如馬雲,就創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 幾十年前,年輕的他幾度創業失敗。 被無數人嘲笑,還被人質疑過是騙子。 如今卻創造了中國互聯網神話,擁有鋪天蓋地的産業鍊。
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不抱怨,去改變。 他曾說:
“社會有機會的時候我們為社會創造價值,社會沒有機會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創造價值。”
螞蟻森林,是阿裡發起的公益活動,每天種下六萬棵樹,目前已經種下1億一棵樹。 這就是他從為自己創造價值,升華到為社會創造價值。 這是最好的證明。
青年力量,中國的脊梁
魯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這樣刻畫過“中國的脊梁”: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青年,是一個國家最具活力的分子。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
中國青年,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為自媒體平台“網易号”用戶上傳并發布,本文轉自網易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