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色,色彩無處不在。對于攝影,色彩能更準确地表達影像,才能更好地進行創作。所以對色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色彩由來
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進行了著名的色散實驗,揭開了光色之謎。一個漆黑的房間裡,隻在窗戶上開一條窄縫,讓太陽光射進來并通過一個三角形挂體的玻璃三棱鏡。結果出現了意外的奇迹:在對面牆上出現了一條七色組成的光帶,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一色緊挨一色地排列着,而不是一片白光。如果七色光束再通過一個三棱鏡還能還原成白光。這條七色光帶就是太陽光譜。
發現光的色散奧妙之後,牛頓開始推論:既然白光能被分解及合成,那麼這七種色光是否也可以被分解或合成呢?于是,紛繁的實驗和不停的計算充斥着他日後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牛頓通過計算,得出了一個結論:七種色光中隻有紅、綠、藍三種色光無法被分解,于是也就談不到合成了。而其他四種色光均可由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相合而成。于是紅、綠、藍則被稱為 “色光三原色”。
色彩屬性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區分色彩的主要依據,是色彩的最大特征。如紅色、黃色、藍色等。
明度:即色彩的明亮程度,也即深淺差别。每種純色都有與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紅色、綠色為中間明度。黃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黃色加白色則明度提高。
純度:即色彩的飽和程度,光波波長越單純,色相純度越高。可見光譜的各種單色光是最純的顔色,為極限純度。其中紅色純度最高,綠色純度相對低些,其餘色相居中。當一種顔色參入黑、白或其他彩色時,純度就産生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